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641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涉及车窗脱离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上窗框和下窗框,所述上窗框和下窗框之间设置有车窗玻璃,所述上窗框和车窗玻璃之间设置有手拧螺丝,所述下窗框的外表面顶部设置有玻璃面清扫装置,所述上窗框的内壁两侧之间设置有防误拧装置,所述玻璃面清扫装置包括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开设在下窗框的外表面顶部,所述下窗框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壁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所述第一圆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矩形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个装置通过各组件的相互作用,使得玻璃面上凝聚的水汽可以得到有效清理,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窗脱离装置
,尤其涉及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早已进入寻常人家,作为家庭常见的出行工具,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随着汽车的增多,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当汽车因事故坠河时,车窗对于车内人员的逃生是种阻碍,此时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就能起到很大作用。
[0003]玻璃面清扫装置,汽车内部的玻璃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车内的玻璃面十分容易凝聚水汽,进而在玻璃外表面形成水滴,一般情况下都是车主用毛巾进行擦拭,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包括上窗框和下窗框,所述上窗框和下窗框之间设置有车窗玻璃,所述上窗框和车窗玻璃之间设置有手拧螺丝,所述下窗框的外表面顶部设置有玻璃面清扫装置,所述上窗框的内壁两侧之间设置有防误拧装置。
[0006]所述玻璃面清扫装置包括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开设在下窗框的外表面顶部,所述下窗框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壁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所述第一圆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矩形块,所述第一矩形块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刷,所述第一矩形块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杆,所述第二圆杆远离第一矩形块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三圆杆,所述第二圆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块,所述第二圆杆的外表面位于圆块和第三圆杆之间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三圆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圆杆,所述第四圆杆远离第三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块。
[0007]优选的,所述防误拧装置包括防护板和圆孔,所述防护板的外表面两侧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六圆杆,所述第六圆杆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五圆杆,所述第六圆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块的外表面与第一矩形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圆杆的外表面与第二矩形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圆块的外表面一侧和第三圆杆的外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窗框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矩形孔,矩形孔的内壁大小和形状与第二矩形块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五圆杆的外表面一端和圆槽的内壁一侧固
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五圆杆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圆孔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玻璃面清扫装置,汽车内部的玻璃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车内的玻璃面十分容易凝聚水汽,进而在玻璃外表面形成水滴,一般情况下都是车主用毛巾进行擦拭,十分不方便,当需要对汽车玻璃面的水汽进行清洁时,此时向外拉动第三圆杆,使得第三圆杆在第二圆杆的外表面滑动,第三圆杆运动带动第四圆杆运动,第四圆杆运动带动第二矩形块运动,当第二矩形块与矩形孔分离时,此时推动第四圆杆,使得第四圆杆带动第二圆杆在第二矩形槽的内壁滑动,第二圆杆带动第一矩形块在第一矩形槽内壁滑动,第一矩形块滑动会使得竖杆运动,竖杆运动带动橡胶刷运动,进而对玻璃面进行清洁,整个装置通过各组件的相互作用,使得玻璃面上凝聚的水汽可以得到有效清理,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4]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防误拧装置,常见的车窗紧急脱离装置,在进行脱离时,一般操作车窗与窗框之间的结构进行脱离,但是这些结构一般都是裸露在外,当车内有儿童玩耍时,十分容易导致误触,导致车窗脱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当日常行车状态下,不需要用到车窗脱离装置时,向内按压第五圆杆,使得第五圆杆在第六圆杆的外表面滑动,第五圆杆滑动会使得第二弹簧发生形变,第五圆杆与圆孔平齐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第五圆杆会向外运动进而卡进圆孔内,完成固定,进而将手拧螺丝遮挡住,防止儿童玩耍时误触,整个装置通过各组件的相互作用,使得紧急脱离装置在不使用时可以有效防护,避免儿童玩耍发生意外,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的正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19]图例说明:
[0020]1、上窗框;2、下窗框;3、车窗玻璃;4、手拧螺丝;5、玻璃面清扫装置;51、第一矩形槽;52、第二矩形槽;53、第一圆杆;54、第一矩形块;55、竖杆;56、橡胶刷;57、第二圆杆;58、第三圆杆;59、圆块;510、第一弹簧;511、第四圆杆;512、第二矩形块;6、防误拧装置;61、防护板;62、圆孔;63、圆槽;64、第四圆杆;65、第五圆杆;66、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
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包括上窗框1和下窗框2,上窗框1和下窗框2之间设置有车窗玻璃3,上窗框1和车窗玻璃3之间设置有手拧螺丝4,下窗框2的外表面顶部设置有玻璃面清扫装置5,上窗框1的内壁两侧之间设置有防误拧装置6,玻璃面清扫装置5包括第一矩形槽51,第一矩形槽51开设在下窗框2的外表面顶部,下窗框2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槽52,第一矩形槽51的内壁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53,第一圆杆53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矩形块54,第一矩形块54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55,竖杆55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刷56,第一矩形块54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杆57,第二圆杆57远离第一矩形块54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三圆杆58,第二圆杆5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块59,第二圆杆57的外表面位于圆块59和第三圆杆58之间套设有第一弹簧510,第三圆杆5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圆杆511,第四圆杆511远离第三圆杆5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块512。
[0024]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玻璃面清扫装置5,汽车内部的玻璃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车内的玻璃面十分容易凝聚水汽,进而在玻璃外表面形成水滴,一般情况下都是车主用毛巾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包括上窗框(1)和下窗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窗框(1)和下窗框(2)之间设置有车窗玻璃(3),所述上窗框(1)和车窗玻璃(3)之间设置有手拧螺丝(4),所述下窗框(2)的外表面顶部设置有玻璃面清扫装置(5),所述上窗框(1)的内壁两侧之间设置有防误拧装置(6);所述玻璃面清扫装置(5)包括第一矩形槽(51),所述第一矩形槽(51)开设在下窗框(2)的外表面顶部,所述下窗框(2)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槽(52),所述第一矩形槽(51)的内壁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53),所述第一圆杆(53)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矩形块(54),所述第一矩形块(54)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55),所述竖杆(55)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刷(56),所述第一矩形块(54)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杆(57),所述第二圆杆(57)远离第一矩形块(54)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三圆杆(58),所述第二圆杆(5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块(59),所述第二圆杆(57)的外表面位于圆块(59)和第三圆杆(58)之间套设有第一弹簧(510),所述第三圆杆(5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圆杆(511),所述第四圆杆(511)远离第三圆杆(5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块(512)。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凯谕孙文明章方健徐婷婷李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