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接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628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接线夹,包括塑胶壳主体和配置在主体内的至少一个用以夹持导线的接触框;接触框带有供导线插入的夹紧接头,且夹紧接头通过一对弹力件构成,两弹力件的自由端构造成内弯折结构并对称配置在接触框中,内弯折结构之间弹力配合使得在导线沿主体所开设的插线孔进入至过线通道后能够弹力夹紧导线;其中,弹力件在自由端的两端部之间存在允许导线插拔的间距,两内弯折结构朝向插线孔方向且位于过线通道所在区域形成大致呈外八字形的插线空间。从而提升夹紧接头对导线的精准、到位的插置方式,能够合理匹配于多数不同规格导线的夹持,适应性强且适配性高,满足市面上绝大数的导线等外插件的装夹需求。足市面上绝大数的导线等外插件的装夹需求。足市面上绝大数的导线等外插件的装夹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接线夹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端子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接线夹。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接线夹可进行接线工作以实现电连接,从而解决接线不便的问题,同时可以方便进行日常维护以及拆卸工作。然而,现有设计的接线夹仍存在以下问题,极其需要进行改进。
[0003]其中,常见的接线夹其接线方式较为复杂,不易操作,且接入后的牢固性也不能保证。更有甚者,大部分接线夹与导线的接触面积都比较小,夹持力也比较小,导致安装不稳固。并且的,由于导线结构的特性,时常易于发生插入不准确、夹持不到位或是其他的误操作,导致外插导线的松弛、滑落,带来用电运行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接线夹,旨在改善现有接线夹操作不便以及难以有效装夹导线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方案: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接线夹,包括塑胶壳主体和配置在主体内的至少一个用以夹持导线的接触框;所述接触框带有供导线插入的夹紧接头,且所述夹紧接头通过一对弹力件构成,两弹力件的自由端构造成内弯折结构并对称配置在接触框中,内弯折结构之间弹力配合使得在导线沿主体所开设的插线孔进入至过线通道后能够弹力夹紧导线;其中,所述弹力件在自由端的两端部之间存在允许导线插拔的间距,该间距为0

0.6mm;两内弯折结构朝向插线孔方向且位于过线通道所在区域形成大致呈外八字形的插线空间,该插线空间在初始状态的开度值为30
°‑
60
°

>[000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框由金属件一体成型而成,其包括支撑底部和安装侧部;所述支撑底部构造为条形板状并位于过线通道的下方,且其长度方向与过线通道的走向相一致;所述安装侧部竖向配置在支撑底部的两侧以形成两侧翼结构,通过两侧翼结构以使所述接触框卡合装配在主体内。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弹力件构造为板簧,该板簧延伸配置在安装侧部并指向于导线插入的相反方向;所述弹力件远离自由端的端部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设在所述安装侧部一侧,并通过至少一次朝内弯折来形成横置在所述支撑底部上的带有弹性力的自由端。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板簧和支撑底部之间始终存在缝隙。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底部的本体以向上抬起的方式,使得两端部被构造为焊脚结构,中部被构造为整体朝上凸出并与焊脚结构以圆弧过渡衔接;其中,所述安装侧部、夹紧接头均位于中部位置。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其中一所述接触框的夹持档位为:两所述安装侧部之间的宽度值为1.4mm

2.4mm,并且,所述内弯折的长度值为0.5mm

1.1mm。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其中另一所述接触框的夹持档位为:两所述安装侧部之间的宽度值为2.5mm

3.5mm,并且,所述内弯折的长度值为0.9mm

1.7mm。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导线进入过线通道并夹持在接触框以使所述插线空间由初始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对应触发弹力件活动使两内弯折结构沿相远离方向撑开;其中,所述插线空间的开度值的波动与间距数值的浮动之间具有倍数关系,且间距大小与开度大小呈反比。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弹力件在自由端的两端部之间的间距的浮动值范围在0.1mm

0.3mm,以及所述开度值的波动范围在5
°‑
24
°
之间。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间距的浮动值与所述开度值的波动值满足如下条件:
[0016]K=10*n*L;
[0017]其中,L为浮动值的数值,K为波动值的数值,n为常数且满足:5≤n≤8。
[0018]作为进一步改进,在初始状态时的所述间距与插线孔的直径满足如下条件:
[0019]D=m*d;
[0020]其中,d为初始状态下的间距尺寸,D为插线孔的直径尺寸,m为常数且满足:2≤m≤4。
[002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间距为两弹力件之间在自由端处的最小间隔距离;所述开度值为两个自由端处的外切线所形成的夹角。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0023]本申请的新型接线夹,通过接触框的夹紧接头来对导线进行夹持、固定。其中,夹紧接头由一对弹力件构成,弹力件的自由端构造为内弯折结构,且对称配置在接触框上的两内弯折结构形成大致呈外八字形的插线空间,自由端的两端部之间存在允许导线插拔的间距,利于外接导线沿插线孔再经由插线空间以导向进入,从而插入并穿设在两端部的间距进而装夹在弹力件的内弯折结构中,使得导线弹力紧配在接触框上。两内弯折结构持续提供给导线以大致对中的弹性夹持力,导线沿夹持方向平稳且居中配置在夹紧接头内,以达成导线的稳固装夹。尤为重要的,间距大小为0

0.6mm进一步提升夹紧接头对导线的精准、到位的插置方式,能够合理匹配于多数不同规格导线的夹持,适应性强且适配性高,满足市面上绝大数的导线等外插件的装夹需求。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新型接线夹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下图为上图的拆解示意;
[0026]图2是图1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新型接线夹的接触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图3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图3在其他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新型接线夹的剖示图;
[0031]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新型接线夹的另一剖示图;
[0032]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新型接线夹的接触框在其他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是图8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新型接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是图1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下图为上图的拆解示意;
[0036]图12是图10中的接触框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3是图12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4是图11在其中一个视角下的剖示图;
[0039]图15是图12在其他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新型接线夹在其他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标:1

主体;14

插线孔;
[004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接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壳主体和配置在主体内的至少一个用以夹持导线的接触框;所述接触框带有供导线插入的夹紧接头,且所述夹紧接头通过一对弹力件构成,两弹力件的自由端构造成内弯折结构并对称配置在接触框中,以弹力配合使得在导线沿主体所开设的插线孔进入至过线通道后能够弹力夹紧导线;其中,所述弹力件在自由端的两端部之间存在允许导线插拔的间距,该间距为0

0.6mm;两内弯折结构朝向插线孔方向且位于过线通道所在区域形成大致呈外八字形的插线空间,该插线空间在初始状态的开度值为30
°‑
6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框由金属件一体成型而成,其包括支撑底部和安装侧部;所述支撑底部构造为条形板状并位于过线通道的下方,且其长度方向与过线通道的走向相一致;所述安装侧部竖向配置在支撑底部的两侧以形成两侧翼结构,通过两侧翼结构以使所述接触框卡合装配在主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件构造为板簧,该板簧延伸配置在安装侧部并指向于导线插入的相反方向;所述弹力件远离自由端的端部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设在所述安装侧部一侧,并通过至少一次朝内弯折来形成横置在所述支撑底部上的带有弹性力的自由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框的其中一夹持档位为:两所述安装侧部之间的宽度值为1.4mm

2.4mm,并且,所述内弯折的长度值为0.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炳水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广泓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