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下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5789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铸件压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垂直下压机构,包括基座、滑板和压头,所述基座上端内部滑动连接滑板,所述滑板上表面和基座顶部内壁之间固连有第一气缸;所述矩形槽两侧内壁均固连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杆远离基座中轴线的一侧侧面均固连有齿条,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杆远离基座中轴线的一侧均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外表面固连有齿轮;所述基座下端于前后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表面通过连杆固连有压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下压运动时可自动切断第二气缸与气泵的连接,防止压头下移时发生偏转,降低装置操作的复杂性,提高装置运行的精准度。提高装置运行的精准度。提高装置运行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下压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铸件压紧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垂直下压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下压机构是通过升降装置带动压头下压对物件施加压力的结构,在机械加工等领域,需要下压机构对产品、零件、装置等进行下压的动作,从而避免晃动或偏移,便于下一工序的进行,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显著提高,下压机构被广泛应用于车间生产、产品质量检测、机械产品组装等领域,特别是在机器人铸件生产过程中,需要下压机构对机器人铸件进行压紧,防止机器人铸件打磨过程中发生晃动,影响打磨效率,且影响铸件打磨后的成品率。
[0003]现有技术中下压机构上通常设有多个控制按钮,使用下压机构压紧铸件时,首先需将压头调整到与铸件对应的位置,再带动压头下移压紧铸件,装置的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工作人员容易误按控制按钮,造成压头下移时发生偏转,铸件受力不均匀,降低铸件的打磨加工精度,影响机器人铸件制品的生产合格率,同时易增大安全隐患,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下压机构压紧铸件时下压机构的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工作人员容易误按控制按钮,造成压头下移时发生偏转,铸件受力不均匀,降低铸件的加工精度,影响制品的生产合格率,同时易增大安全隐患,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垂直下压机构。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垂直下压机构,包括基座、滑板和压头,所述基座为整体为立方体结构设计,所述基座上端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基座上端内部滑动连接滑板;所述滑板上表面和基座顶部内壁之间固连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数量为二,两个第一气缸左右放置,所述第一气缸均与气泵连接;所述滑板内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左右两侧内壁均固连有第二气缸,两个第二气缸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二气缸的中轴线不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杆远离基座中轴线的一侧侧面均固连有齿条,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杆远离基座中轴线的一侧均设有竖直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均与滑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外表面均固连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基座下端于前后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转轴一一对应布置,所述转轴一端均穿过滑板与对应的转动轴上表面固连;所述转动轴外表面均通过连杆固连有压头,所述压头为凸台形设计;
[0006]所述第二气缸上表面均设有进气口,所述滑板内部于进气口上方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进气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相对于转轴的一侧侧面与第二滑槽内壁之间均固连有第一弹簧,另一侧侧面均固连有弹性绳,所述弹性绳一端均与基座上端内壁固连,初始状态下,弹性绳处于拉紧状态;所述滑
块内部开设有气孔,所述滑板上表面设有与进气口一一对应设置的软管,所述软管整体呈螺旋环绕形设计,所述软管远离滑板的一端均与气泵连接;初始状态下,软管通过气孔与进气口对应连通;
[0007]工作时,启动气泵向第二气缸供气或抽气,从而带动第二气缸进行伸缩运动,由于齿条和齿轮啮合,第二气缸进行伸缩运动时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连杆和压头转动,实现对压头位置的调整;将压头调整到与铸件对应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气缸带动滑板下移,滑板下移带动转轴和转动轴下移,进而带动压头下移,压头下移时压紧铸件便于制品的打磨成型;同时滑板下移时带动滑块下移,滑块下移时受到弹性绳的拉力作用使得滑块向远离转轴的一侧方向运动,进而使得气孔与进气口、软管发生错位,实现进气口的密封,防止未及时停止向第二气缸供气或抽气使得转轴带动转动轴和压头发生偏转,且同时软管为螺旋环绕形设计,可便于滑板带动第二气缸下移;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弹性绳,当滑板下移时,弹性绳拉动滑块移动使得第二气缸的进气口密封,从而自动切断第二气缸与气泵的连接,防止压头下移时发生偏转,降低装置操作的复杂性,有效提高装置运行的精准度和使用安全性。
[0008]优选的,所述滑板下方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基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滑板之间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二弹簧;所述转轴穿过连接板并与连接板滑动连接;工作时,通过设置连接板可提高转轴与滑板和基座的连接强度,增强对转轴的支撑作用,防止转轴运动发生剧烈抖动,从而有效增强转轴和压头运动时的平稳性,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上表面中心处固连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两个第二气缸之间;所述固定杆上端为锥形设计,所述固定杆的最大直径大于两个第二气缸的驱动杆之间的距离;所述滑板下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矩形槽连通,所述通孔与固定杆对应设置,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固定杆的最大直径,使得固定杆能穿过通孔进入两个第二气缸的驱动杆之间;所述基座上端内壁处设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与滑块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弹性绳远离滑块的一端穿过定滑轮和滑板后与连接板上表面固连;工作时,第一气缸带动滑板下移,滑板下移时拉动弹性绳沿定滑轮运动,进而使得连接板受到弹性绳的拉力作用发生上移;连接板上移带动固定杆上移,使得固定杆锥形设计的一端穿过通孔进入两个第二气缸的驱动杆之间,同时由于固定杆的最大直径大于两个第二气缸的驱动杆之间的距离,使得固定杆上移时抵紧两个第二气缸的驱动杆,进一步防止第二气缸带动转轴和转动轴转动,使得压头下移时发生偏转,从而增大对压头的固定作用,提高装置运行的精准度。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杆锥形设计的一端外表面固连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外表面为粗糙面设计,所述橡胶层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凸齿,所述凸齿为硬质材料制成;工作时,连接板上移带动固定杆上移使得固定杆锥形设计的一端抵紧两个第二气缸的驱动杆,由于橡胶层表面为粗糙面设计且橡胶层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凸齿,可有效增大固定杆和第二气缸的驱动杆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固定杆对第二气缸的驱动杆的抵紧程度,进而提高对转轴和转动轴的固定作用,进一步防止压头转动。
[0011]优选的,所述压头远离基座的一侧底部开设有T形槽,另一侧上表面设有螺钉;所述压头下表面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一侧上表面固连T形块,另一侧开设有螺孔;所述T形槽与T形块对应设置,所述螺钉与螺孔对应设置;工作时,将T形块滑动进T形槽内,并将螺钉旋动进螺孔内实现橡胶垫与压头的固连,通过设置橡胶垫可防止压头压紧铸件时受到较大
的冲击力造成压头损坏,从而有效提高压头的使用寿命;同时更换橡胶垫时,只需拧出螺钉,并向一侧滑动橡胶垫即可,操作简单,便于橡胶垫的安装更换。
[0012]优选的,所述橡胶垫下表面为锯齿状设计的粗糙面;工作时,压头下移挤压铸件,由于橡胶垫下表面为锯齿状设计,可有效增大橡胶垫与铸件之间的摩擦阻力,防止铸件与压头发生打滑偏移,从而保证铸件受力均匀,提高铸件的加工精度,增大制品的生产合格率。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垂直下压机构,通过设置滑块和弹性绳,当滑板下移时,弹性绳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下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滑板(2)和压头(3),所述基座(1)为整体为立方体结构设计,所述基座(1)上端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基座(1)上端内部滑动连接滑板(2);所述滑板(2)上表面和基座(1)顶部内壁之间固连有第一气缸(11),所述第一气缸(11)数量为二,两个第一气缸(11)左右放置,所述第一气缸(11)均与气泵连接;所述滑板(2)内部开设有矩形槽(21),所述矩形槽(21)左右两侧内壁均固连有第二气缸(22),两个第二气缸(22)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二气缸(22)的中轴线不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第二气缸(22)的驱动杆远离基座(1)中轴线的一侧侧面均固连有齿条(23),所述第二气缸(22)的驱动杆远离基座(1)中轴线的一侧均设有竖直放置的转轴(24),所述转轴(24)均与滑板(2)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4)外表面均固连有齿轮(25),所述齿轮(25)与齿条(23)啮合;所述基座(1)下端于前后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2),所述第一滑槽(12)内滑动连接有转动轴(13),所述转动轴(13)与转轴(24)一一对应布置,所述转轴(24)一端均穿过滑板(2)与对应的转动轴(13)上表面固连;所述转动轴(13)外表面均通过连杆(14)固连有压头(3),所述压头(3)为凸台形设计;所述第二气缸(22)上表面均设有进气口(26),所述滑板(2)内部于进气口(26)上方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滑槽(4),所述第二滑槽(4)与进气口(26)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滑槽(4)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41),所述滑块(41)相对于转轴(24)的一侧侧面与第二滑槽(4)内壁之间均固连有第一弹簧(42),另一侧侧面均固连有弹性绳(43),所述弹性绳(43)一端均与基座(1)上端内壁固连,初始状态下,弹性绳(43)处于拉紧状态;所述滑块(41)内部开设有气孔(44),所述滑板(2)上表面设有与进气口(26)一一对应设置的软管(45),所述软管(45)整体呈螺旋环绕形设计,所述软管(45)远离滑板(2)的一端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巍汪存益王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境界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