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环式真空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87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环式真空泵,包括电机、外壳、泵体、抽气模块和吹气模块,电机前端和外壳后端连接为一个整体,泵体设置于外壳内,泵体包括前泵盖、中泵体和后泵盖,抽气模块设置在前泵盖和中泵体之间,吹气模块设置在中泵体和后泵盖之间,吹气模块进气口设置在前泵盖的顶部,前泵盖顶部、抽气模块顶部、中泵体顶部、外壳上部内侧和后泵盖左部上侧围成吹气模块的进气通道,吹气模块排气口设置在前泵盖的底部,前泵盖底部、抽气模块底部、中泵体底部、外壳下部内侧和后泵盖左部下侧围成吹气模块的排气通道。本方案在不额外增加降温设备的情况下,利用吹气真空泵对抽气真空泵进行风冷降温,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提高了真空泵使用的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环式真空泵


[000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环式真空泵,属于机械式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气环式真空泵又名高压风机,广泛应用于塑料工业、化工、食品、制药和医疗等领域。气环式真空泵包括泵体、泵盖、电机和由电机输出轴带动的叶轮,叶轮上设置有叶片,当叶轮转动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气体形成螺旋状的运动,从而对气体进行压缩和加速。
[0003]在制药行业中,为了实现胶囊的无菌生产,需要用到真空泵的抽气和吹气功能,虽然同一型号的抽气真空泵和吹气真空泵的结构、作用原理相似,但因为抽气真空泵用于抽真空形成负压,吹气真空泵用于正压送风,所以不能通过互换真空泵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方式使一台真空泵实现抽气和吹气的功能。
[0004]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1858168U,公告日为2011年6月8号,名称为一种同时吹吸式气环真空泵,其包括马达,同时吹吸式气环真空泵还包括第一进出风机构、泵盖、第一叶轮、中泵体、中泵盖、第二叶轮、泵体和第二进出风机构,第一叶轮设置在中泵体和泵盖之间,泵盖和中泵体构成第一气体流道,第一进出风机构和第一气体流道连通,第二叶轮设置在中泵盖和泵体之间,中泵盖和泵体构成第二气体流道,第二进出风机构和第二气体流道连通,马达的输出轴驱动连接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本技术方案的气环真空泵由一个马达带动两套空气压缩装置,这两套空气压缩装置可分别实现吹、吸功能,进风和出风的气流压力较高,流量较大。该方案气环真空泵在运行时存在的最大故障隐患是热卡死,其原因是真空泵工作时需要对进气口进来的气体进行压缩后再排出,会产生热量。泵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长期在高温运行时,会加速机器的老化,降低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环真空泵,在不额外增加降温设备的情况下,利用吹气真空泵对抽气真空泵进行风冷降温,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提高了真空泵使用的寿命。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气环式真空泵包括电机、外壳、泵体、抽气模块和吹气模块,电机前端和外壳后端连接为一个整体,泵体设置于外壳内,泵体包括前泵盖、中泵体和后泵盖,抽气模块设置在前泵盖和中泵体之间,吹气模块设置在中泵体和后泵盖之间,吹气模块进气口设置在前泵盖的顶部,前泵盖顶部、抽气模块顶部、中泵体顶部、外壳上部内侧和后泵盖左部上侧围成吹气模块的进气通道,吹气模块排气口设置在前泵盖的底部,前泵盖底部、抽气模块底部、中泵体底部、外壳下部内侧和后泵盖左部下侧围成吹气模块的排气通道。
[0008]进一步的,抽气模块进气口穿过前泵盖中心孔,抽气模块排气口设置在吹气模块的进气通道内;抽气模块排气口的排气方向和吹气模块进气口的进气方向一致。
[0009]进一步的,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外壳、泵体,分别与吹气模块、抽气模块连接。
[0010]进一步的,抽气模块进气口内部、抽气模块排气口内部、吹气模块进气口内部和吹气模块排气口内部均设置有消音器。
[0011]进一步的,抽气模块进气口朝外侧面、吹气模块进气口朝外侧面和吹气模块排气口朝外侧面均设置有法兰。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吹气模块的进气通道通过抽气模块外壳,在气环式真空泵同时进行抽气和吹气工作时,抽气模块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抽气模块外壳上,吹气模块的进风通道吸进泵内的冷风将抽气模块外壳上的热量带走,吹气模块的排气通道将这些热量排至空气中,从而实现了对气环式真空泵的风冷降温,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提高了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0014]2、本技术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增加降温设备,实现了对气环式真空泵的降温。
[0015]3、本技术的方案中一台气环式真空泵就可以同时进行吹吸功能,降低了设备成本,满足了制药行业无菌生产中对泵吹吸功能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图1:本技术实施例1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本技术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9]其中,1

电机,2

外壳,3

泵体,4

抽气模块,5

吹气模块,6

消音器, 41

抽气叶轮,51

吹气叶轮,101

电机的输出轴,301

前泵盖,302

中泵体, 303

后泵盖,401

抽气模块进气口,402

抽气模块排气口402,501

吹气模块进气口,502

吹气模块的进气通道,503

吹气模块排气口,504

吹气模块的排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0021]实施例1
[0022]参阅图1

图2,一种气环式真空泵,包括电机1、外壳2、泵体3、抽气模块4和吹气模块5,电机1前端和外壳2后端连接为一个整体,泵体3 设置于外壳2内,泵体3包括前泵盖301、中泵体302和后泵盖303,抽气模块4设置在前泵盖301和中泵体302之间,吹气模块5设置在中泵体302 和后泵盖303之间,吹气模块进气口501设置在前泵盖301的顶部,前泵盖301顶部、抽气模块4顶部、中泵体302顶部、外壳2上部内侧和后泵盖303左部上侧围成吹气模块的进气通道502,吹气模块排气口503设置在前泵盖301的底部,前泵盖301底部、抽气模块4底部、中泵体302底部、外壳2下部内侧和后泵盖303左部下侧围成吹气模块的排气通道504。
[0023]抽气模块进气口401穿过前泵盖301中心孔,抽气模块排气口402设置在吹气模块
的进气通道502内,抽气模块排气口402的排气方向与吹气模块5的进气方向一致。
[0024]电机的输出轴101穿过外壳2、泵体3、抽气模块4和吹气模块5。
[0025]抽气模块4包括抽气叶轮41,抽气叶轮41转动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气体形成螺旋状的运动使被抽空间内的气体抽出,被抽空间和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负压。
[0026]吹气模块5包括吹气叶轮51,吹气叶轮51转动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气体形成螺旋状的运动将外界气体吸进吹气模块5内,经吹气叶轮51压缩和加速,通过排气通道排出。
[0027]电机的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环式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外壳(2)、泵体(3)、抽气模块(4)和吹气模块(5),电机(1)前端和外壳(2)后端连接为一个整体,泵体(3)设置于外壳(2)内,泵体(3)包括前泵盖(301)、中泵体(302)和后泵盖(303),抽气模块(4)设置在前泵盖(301)和中泵体(302)之间,吹气模块(5)设置在中泵体(302)和后泵盖(303)之间,吹气模块进气口(501)设置在前泵盖(301)的顶部,前泵盖(301)顶部、抽气模块(4)顶部、中泵体(302)顶部、外壳(2)上部内侧和后泵盖(303)左部上侧围成吹气模块的进气通道(502),吹气模块排气口(503)设置在前泵盖(301)的底部,前泵盖(301)底部、抽气模块(4)底部、中泵体(302)底部、外壳(2)下部内侧和后泵盖(303)左部下侧围成吹气模块的排气通道(504)。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笃笃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