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OX6的侧翼序列、检测用引物对及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443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侧翼序列、检测用引物对及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中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侧翼序列、检测用引物对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豆(Glycine max L.Merr.,2n=2
×
=40)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主要的食用油来源。培育高油大豆新品种是解决大豆油需求量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传统育种方法效率低、周期长,而且受种质资源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逐渐兴起,该技术可以靠改变植物遗传物质获得目标性状。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对尽快培育种子含油量高的大豆品种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所在团队在前期工作中,将GmWRI1b基因转入受体大豆中,获得转基因大豆,并经实验证实与受体大豆相比,得到的转基因株系GmWRI1b

OX6表现出籽粒含油量明显提高,具体见非专利文献“Guo,W.,Chen,L.,Chen,H.,Yang,H.,You,Q.,Bao,A.,Chen,S.,Hao,Q.,Huang,Y.,Qiu,D.,Shan,Z.,Yang,Z.,Yuan,S.,Zhang,C.,Zhang,X.,Jiao,Y.,Tran,Lam

Son Phan,Zhou,X.and Cao,D.(2020)Overexpression of GmWRI1b in soybean stably improves plant architecture and associated yield parameters,and increases total seed oil production under field conditions.Plant Biotechnol.J.,https://doi.org/10.1111/pbi.13324”(以下简称参考文献1)。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侧翼序列、检测用引物对及检测方法。
[000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GmWRI1b

OX6具体为记载于参考文献1中的大豆转GmWRI1b基因株系GmWRI1b

OX6。
[0006]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外源插入片段的侧翼序列,具体为如下(1)或(2)或(3):
[0007](1)5

侧翼序列;
[0008](2)3

侧翼序列;
[0009](3)由所述5

侧翼序列和所述3

侧翼序列组成;
[0010]所述5

侧翼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3,或者在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基因组中至少含有序列表中序列3,并且沿着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基因组的方向向5

端延伸后所得的序列;
[0011]所述3

侧翼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4,或者在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基因组中至少含有序列表中序列4,并且沿着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基因组的方向向3

端延伸后所得的序列。
[0012]所述侧翼序列在如下任一中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3]A)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大豆是否为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
[0014]B)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样本中是否含有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检测或辅助检测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引物对。
[0016]所述引物对为引物对1或引物对2:
[0017]所述引物对1的上游引物可根据所述5

侧翼序列中的T

DNA插入序列设计获得,下游引物可根据所述5

侧翼序列中的大豆基因组固有序列设计获得。所述引物对2的上游引物可根据所述3

侧翼序列中的大豆基因组固有序列设计获得,下游引物可根据所述3

侧翼序列中的T

DNA插入序列设计获得。
[0018]进一步,当所述5

侧翼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3时,所述引物对1的上游引物可与序列表中序列3的第1

634位的核苷酸所示DNA分子的任一片段特异结合,下游引物可与序列表中序列3的第635

1289位的核苷酸所示DNA分子的任一片段特异结合。当所述3

侧翼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4时,所述引物对2的上游引物可与序列表中序列4的第1

250位的核苷酸所示DNA分子的任一片段特异结合,下游引物可与序列表中序列4的第251

848位的核苷酸所示DNA分子的任一片段特异结合。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引物对1具体为:由序列表中序列5和序列6所示的两条单链DNA分子组成的引物对。所述引物对2具体为由序列表中序列7和序列8所示的两条单链DNA分子组成的引物对。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引物对中的各单链DNA可分别单独包装,也可等摩尔混合包装。
[0021]所述引物对在制备用于检测或辅助检测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试剂盒中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检测或辅助检测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试剂盒。
[002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检测或辅助检测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试剂盒,包含有所述引物对。
[0024]所述引物对或所述试剂盒在如下任一中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A)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大豆是否为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
[0026]B)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样本中是否含有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大豆是否为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方法。
[002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大豆是否为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外源插入片段的侧翼序列,其特征在于:具体为如下(1)或(2)或(3):(1)5

侧翼序列;(2)3

侧翼序列;(3)由所述5

侧翼序列和所述3

侧翼序列组成;所述5

侧翼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3,或者在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基因组中至少含有序列表中序列3,并且沿着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基因组的方向向5

端延伸后所得的序列;所述3

侧翼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4,或者在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基因组中至少含有序列表中序列4,并且沿着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基因组的方向向3

端延伸后所得的序列。2.权利要求1所述侧翼序列在如下任一中的应用:A)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大豆是否为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B)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大豆中是否含有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3.检测或辅助检测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引物对,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对为引物对1或引物对2;所述引物对1的上游引物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5

侧翼序列中的T

DNA插入序列设计获得,下游引物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5

侧翼序列中的大豆基因组固有序列设计获得;所述引物对2的上游引物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3

侧翼序列中的大豆基因组固有序列设计获得,下游引物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3

侧翼序列中的T

DNA插入序列设计获得。4.根据权利要求3所示的引物对,其特征在于:当所述5

侧翼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3时,所述引物对1的上游引物可与序列表中序列3的第1

634位的核苷酸所示DNA分子的任一片段特异结合,下游引物可与序列表中序列3的第635

1289位的核苷酸所示DNA分子的任一片段特异结合。当所述3

侧翼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4时,所述引物对2的上游引物可与序列表中序列4的第1

250位的核苷酸所示DNA分子的任一片段特异结合,下游引物可与序列表中序列4的第251

848位的核苷酸所示DNA分子的任一片段特异结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示的引物对,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对1具体为:由序列表中序列5和序列6所示的两条单链DNA分子组成的引物对;所述引物对2具体为由序列表中序列7和序列8所示的两条单链DNA分子组成的引物对。6.用于检测或辅助检测转GmWRI1b基因大豆GmWRI1b

OX6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含有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葳曹东陈李淼杨红丽陈海峰杨中路袁松丽单志慧郝青南陈水莲张婵娟黄毅邱德珍周新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