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简登寅专利>正文

高温断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44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高温断热装置,主要是在一外壳内部组设一内锅及预定数目之隔层,而上方再设置一环体,其中内锅上方还设有预定数目之锁耳,而环体底部制设有若干凸柱,如此各锁耳及各凸柱对应适当锁固,自可使两者牢固结合,各隔层可使热气不致迅速传导出去,以达到长时间保持高温之功效;另外,在盖体上用一枢杆枢设一扣片及扭力弹簧组成扣合结构,使盖体的开合操作简便。(*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温断热装置,尤其是指各组件间具有牢固密实之结合及整体具有多层隔热构造之装置,这样使整体内部之热量不致快速传导散出,以达到长时间保持高温之功效。近来由于断热保温技术的广泛应用,市面上已出现不少相关器具装置,如焖烧锅即是一例,其大体上是一外壳内部组设一内锅,两者间并灌注有隔热材料,如发泡体,而上方则置设一环体,供内锅上方周缘嵌入,及与外壳锁固,使结合成一体,又环体上再配合一盖体适时封盖,如此整体内部即可密闭不透气,促使高温可持续保存在内部,从而达到焖煮的功效。正如所述之断热装置,的确可使高温持续保持,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但是实际使用即发现使用前与使用后之温差可高达二十度左右,所以事实上是有热量散失的,于是探讨其中的症结发现原因有1.由于内锅是与环体嵌设结合,所以当内锅中再摆置煮食锅后,煮食锅的重量作用即可迫使内锅下沉,亦即会造成内锅与外壳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间隙,致使热气流散出去,降低保温的功能。2.内锅与外壳间虽灌注有发泡材料,但发泡材料本身疏松的组织,将使内锅的热量传导至发泡材料表面后,透过发泡材料而至外壳表面,最后再传导散失,所以保温效果仍不理想。3.发泡体虽紧贴内锅外壁面,但在内锅传出高温的情况下,发泡体与内锅的粘合面会因此而呈现胶化状,致使发泡体锐离内锅外表面,降低其隔热效果4.封盖与环体间是仅各以一斜面对应靠合,所以焖煮过程只要提动此一装置,将使封盖与环体相对应之斜面分开出现缝隙,热量便又会由此散出流失,降低内锅内的温度,故仍不尽完善。于是,现有技术断热装置在作用时,虽可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却未能达到真正更有效的断热保温效果,因此有再更加一步改良其结构之必要。此外,日常所见之各式容器中,一部分由于使用上的需要,多会在盖体及本体上,对应制设可扣合之结构,供该盖体与该本体扣合定位,呈密封状态,开启容器时,则通过其中连动机构动作,使该盖体与该本体之扣合结构脱开,达到将盖体开启之目的。诚如所述之扣合结构,的确可使容器依使用需要,适时扣合、脱开,其方便、实用之功效,显而易知;然而,根据使用者反应,盖体与本体间,常会有卡合不紧,或是不易开启等等扣合问题产生,究其原因,乃因为习用扣合结构之连动机构,组成过于复杂,所以在制造时,便会由于构件精密度掌控不实,或是组装人为疏失,造成扣合结构故障,所以,习用结构不但制造时须较高之制造成本,而且又容易出故障,故不足取也有进一步改良之必要。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积极研究、开发,并经多次试作,终于创作出本技术高温断热装置,用以改善现有技术之缺陷,并增进实用功效。本技术之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高温断热装置,通过适当结构设计,使得各组件可牢固结合,而不致有分开造成间隙使热量散失,以此提高断热保温之效率。本技术之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高温断热装置,可利用若干隔层构造,使热量在传导时多了数道阻挡,而不致快速降低温度,这样亦可提高断热保温之效率。本技术之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扣合结构,主要是由一扣片配合一扭力弹簧组合枢设在容器上,并使操作者施力,直接作用在扣片上,使扣片脱开,而容器开启,如此,自可获致结构精简及操作简便之功效。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高温断热装置包括有外壳;内锅是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其上方垂直地制作嵌卡缘,而所述嵌卡缘下方适当位置制作若干水平方向之锁耳;预定数目之隔层,是一层层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与内锅之间;环体,是嵌设在所述外壳、内锅及各隔层上方,其底部设若干嵌卡空间及若干凸柱,这样所述内锅之嵌卡缘及各隔层均可分别嵌设定位在各嵌卡空间中,而所述各锁耳对应所述各凸柱并适当的锁固结合,所述外壳与环体间则亦可予以锁固结合,以促使各组件结合成一体;盖体,是连设在所述环体周侧适当位置,以供封盖整体使呈密封状。扣合结构,是由扣片及扭力弹簧,并配合一枢杆构成,并将整体枢设在所述盖体组设空间中,并以该扣片与外壳之卡制轴扣合定位;该扣片顶端部位,制成倾斜适当角度,中段部位作纵向状,两侧延伸一体成型有穿设部,而底端部位则呈勾扣状,如此该扭力弹簧即可装置在该扣片内侧面,而所述枢轴穿设过该穿设部及扭力弹簧,并使两端枢设定位在所述盖体组设空间两侧壁面,此时所述扭力弹簧即可以其一端紧抵在所述扣片中段部位,而其另一端紧抵该盖体组设空间底部表面;在所述外壳与内锅间灌注发泡材料,使其充满在外壳、各隔层及内锅间之各间距空间中,以达到多层断热之目的。本技术的优点是1.由于本技术内锅与环体是锁固结合,当煮食锅置于内锅中时,煮食锅的重量不会使内锅下沉,使内锅与环体间不致有间隙产生而造成有热量外流,故提高了断热保温效率。2.由于在内锅与外壳之间加设了隔层构造,使热量在传导时多了数道阻挡,而不致有快速降低温度。3.由于本技术以一扣片及一扭力弹簧,配合一枢杆的枢设结合,所以,其使用构件量极少,而且与盖体及本体间均有适当的容置及定位,其结构精简,应是毋庸置疑。4.本技术之动作,系施力直接带动该扣片,并促使其与卡制轴脱开,而中间过程无其他连动构件传动,所以操作上更为简易、方便,并且不易产生故障。下面再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阅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之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内锅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之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之一实施例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之盖体、环体结合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可行之内锅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之平面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之上视意图图11是本技术之部分结构分解图。图12是本技术之组装剖面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之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之二实施例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2、图9,本技术主要是由一外壳1、一内锅2、预定数目之隔层3、一环体4及一盖体5及扣合装置所构成,其中,外壳1底部组设有底座11,而内部则供内锅2及各隔层3层层组设,又各隔层3空间中均灌注有发泡材料60,而环体4则设置外壳1的上方,并与其他组件结合定位,至于盖体5则连设在环体4周缘适当位置。又,请参阅图3、图4,该内锅2是在其上方周缘形成垂直之嵌卡缘20,而嵌卡缘20下方则又制设若干水平之锁耳21,此外,该环体4内部,对应内锅2之嵌卡缘20,制设嵌卡空间40,又对应各锁耳21延伸设有凸柱41,如此,内锅2即可利用其嵌卡缘20嵌设在嵌卡空间40中,同时再利用螺丝70穿透过锁耳21并且锁与凸柱41锁固结合。如此一来,当煮食锅80置在内锅2内部时,如图5所示,其虽有重量作用在内锅2底部,但是,由于锁耳21与凸柱41的结合,使内锅2丝毫不受任何影响,亦即内锅2与环体4间不致有间隙产生而造成热量外流。又事实上,由于煮食锅80与内锅2间免不了会有接触,所以温度因传导而散出势在难免,但请参阅图2、图4,本技术外壳1与内锅2间除有利用发泡材料60作为保温隔热之用,及在内锅2的内部底面凸设有凸环22以减少接触面积外,更又组设预定数目之隔层3(其可将上方嵌设定位在环体内部,如此当热气流散到隔层3处时,隔层3密实的组织,自将使热气不易通过,而进一步保持在外壳1与内锅2之间,自能有效提高断热保温之功效。此外,请再阅图1、图4,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温断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外壳;内锅,是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其上方垂直地制作嵌卡缘,而所述嵌卡缘下方适当位置制作若干水平方向之锁耳;预定数目之隔层,是一层层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与内锅之间;环体,是嵌设在所述外壳、内锅 及各隔层上方,其底部设若干嵌卡空间及若干凸柱,这样所述内锅之嵌卡缘及各隔层均可分别嵌设定位在各嵌卡空间中,而所述各锁耳对应所述各凸柱并适当的锁固结合,所述外壳与环体间则亦可予以锁固结合,以促使各组件结合成一体;盖体,是连设在所述环体周侧 适当位置,以供封盖整体使呈密封状。扣合结构,是由扣片及扭力弹簧,并配合一枢杆构成,并将整体枢设在所述盖体组设空间中,并以该扣片与外壳之卡制轴扣合定位;该扣片顶端部位,制成倾斜适当角度,中段部位作纵向状,两延伸一体成型有穿设部,而底端部位 呈勾扣状,如此该扭力弹簧即可装置在该扣片内侧面,而所述枢轴穿设过该穿设部及扭力弹簧,并使两端枢设定位在所述盖体组设空间两侧壁面,此时所述扭力弹簧即可以其一端紧抵在所述扣片中段部位,而其另一端紧抵该盖体组设空间底部表面;在所述外壳与内锅间 灌住发泡材料,使其充满在外壳、各隔层及内锅间之各间距空间中,以达到多层断热之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高温断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外壳;内锅,是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其上方垂直地制作嵌卡缘,而所述嵌卡缘下方适当位置制作若干水平方向之锁耳;预定数目之隔层,是一层层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与内锅之间;环体,是嵌设在所述外壳、内锅及各隔层上方,其底部设若干嵌卡空间及若干凸柱,这样所述内锅之嵌卡缘及各隔层均可分别嵌设定位在各嵌卡空间中,而所述各锁耳对应所述各凸柱并适当的锁固结合,所述外壳与环体间则亦可予以锁固结合,以促使各组件结合成一体;盖体,是连设在所述环体周侧适当位置,以供封盖整体使呈密封状。扣合结构,是由扣片及扭力弹簧,并配合一枢杆构成,并将整体枢设在所述盖体组设空间中,并以该扣片与外壳之卡制轴扣合定位;该扣片顶端部位,制成倾斜适当角度,中段部位作纵向状,两侧延伸一体成型有穿设部,而底端部位则呈勾扣状,如此该扭力弹簧即可装置在该扣片内侧面,而所述枢轴穿设过该穿设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登寅
申请(专利权)人:简登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