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信洪专利>正文

机动车无触点电喇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060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机动车无触点电喇叭,包括电喇叭和信号振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信号振荡发生器由集成电路IC、三极管BG↓[1]、BG↓[2]、电容C和可调电阻R组成;集成电路IC的3脚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三极管BG↓[1]的发射极接三极管BG↓[2]的基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接电喇叭的线圈一端,集成电路IC的2脚和6脚同时接到电容C的一端,可调电阻R一端与电容C相连,其活动触点与集成电路的7脚相连,可调电阻的一端、集成电路IC的4脚和8脚、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以及电喇叭圈的一端均接电源正极,电容C的一端、集成电路的1脚和三极管BG↓[2]的发射极均接电源负极。(*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电喇叭领域。目前,摩托车、汽车使用的是触点式喇叭,由于喇叭在工作中触头的通断频率高、每次的工作电流大,触头容易烧坏,所以喇叭寿命短。同时该喇叭采用机械开关,开关的机械臂工作频率高,易引起材料疲劳产生变形或断裂;机械臂与外壳采用的绝缘方式为胶板绝缘,胶板易磨坏失去绝缘作用,而使喇叭失灵。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触点式喇叭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机动车无触点电喇叭,它结构简单、工作稳定,不易损坏、生产方便、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机动车无触点电喇叭,包括电喇叭和信号振荡发生器,信号振荡发生器由集成电路IC、三极管BG1、BG2、电容C和可调电阻R组成;集成电路IC的3脚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三极管BG1的发射极接三极管BG2的基极,BG2的集电极接电喇叭的线圈的一端,集成电路IC的2脚和6脚同时接到电容C的一端,可调电阻R一端与电容C相连,其活动触点与集成电路IC的7脚相连,可调电阻的一端、集成电路IC的4脚和8脚、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以及电喇叭线圈的一端均接电源正极,电容C的一端、集成电路的1脚和三极管BG2的发射极均接电源负极。还可以将集成电路IC的3脚悬空,三极管BG1的基极通过电阻与集成电路的7脚相连,可调电阻R的活动触点和集成电路的7脚之间串接一个二极管;集成电路IC是时基集成电路或数字集成电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因取消了触点、机械臂和机械臂与外壳接触处的绝缘材料,改用电子开关,因而比现有的触点电喇叭的寿命长8—10倍;由于采用电子原件作为控制器件,所以喇叭工作稳定,同时便于维修、维护。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实施例信号振荡发生器的集成电路IC选用NE555,三极管BG1选用3DD325、BG2选用3DD15D或3DD15E,电容C选用瓷片电容器、电容量为0.022uF,R选用100KΩ的可变电阻,电源电压值为直流12伏,电喇叭选用汽车触点电喇叭,但去掉触点。按电路原理图的连线连接即可,可以将信号振荡发生器集成化装在电喇叭内部。工作原理接通电源后,电容C经可调电阻R充电,充电电压点充到高于2/3Vcc后,集成电路IC内三极管启动,将电容C上的电荷释放到点电压低于1/3Vcc时,集成电路IC内三极管关闭,可调电阻R又向电容C充电,重复上述过程发生方波振荡;由集成电路IC的3脚输出方波信号,经三极管BG1放大,三极管BG2驱动电喇叭线圈产生磁场而发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机动车无触点电喇叭,包括电喇叭和信号振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信号振荡发生器由集成电路IC、三极管BG1、BG2、电容C和可调电阻R组成;集成电路IC的3脚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三极管BG1的发射极接三极管BG2的基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接电喇叭的线圈一端,集成电路IC的2脚和6脚同时接到电容C的一端,可调电阻R一端与电容C相连,其活动触点与集成电路的7脚相连,可调电阻的一端、集成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信洪
申请(专利权)人:熊信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