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及作业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382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及作业机械,所述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包括转台与驱动机构;转台的首端用于可转动地设于作业机械的底盘上;驱动机构设于转台上;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用于与超起配重连接,以驱动超起配重在远离转台的首端的第一位置与靠近转台的首端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超起配重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超起配重当中的至少一者与转台连接,且超起配重与地面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不必拆除超起配重的情况下,便捷地实现了对超起配重的移位与离地控制,不仅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作业机械的工作进度,而且还确保了作业机械稳定性。而且还确保了作业机械稳定性。而且还确保了作业机械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及作业机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及作业机械。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对于具有转台的作业机械而言,通常在转台上增加配重,以提升作业机械的稳定性。例如,随着风力发电向大兆瓦方向发展,陆地风电对起重机的需求量增长很快,起重机要满足陆地风电对长臂架、小半径吊载的特殊需求。
[0003]然而,在完成臂架的起臂操作后,主要通过作业机械上的桅杆对配重的悬挂提供支撑。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作业机械正常地移动与回转,在对桅杆进行变幅操作的同时,还需拆除大部分的配重,以使得配重离地,这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严重影响到作业机械的工作进度,而且不利于确保作业机械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及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作业机械的配重离地存在操作繁琐,不利于确保作业机械稳定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包括:转台与驱动机构;所述转台的首端用于可转动地设于作业机械的底盘上;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转台上;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用于与超起配重连接,以驱动所述超起配重在远离所述转台首端的第一位置与靠近所述转台首端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超起配重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超起配重当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转台连接,且所述超起配重与地面分离。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首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转台的长度,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首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转台的长度;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沿所述转台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位置靠近所述转台的尾端。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机械臂与直线驱动机构当中的任一者。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为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包括第一撑杆、第二撑杆及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转台铰接;所述第一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撑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撑杆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超起配重连接;在所述超起配重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台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撑杆铰接,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撑杆铰接;或者,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撑杆铰接,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台铰接。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为直线驱动机
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伸缩端用于与所述超起配重连接;所述第二油缸沿所述转台的长度方向伸缩;所述第二油缸的伸缩端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超起配重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油缸的伸缩端与所述转台尾端连接。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为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齿式传动机构及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台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沿所述转台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齿式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所述齿轮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齿条及所述第二齿条当中的任一者啮合,并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齿条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齿条设于所述转台;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与所述超起配重连接;在所述超起配重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在所述超起配重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台的尾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还设有引导轮;所述引导轮的轮边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背离所述齿轮的一侧面贴合;所述引导轮的中轴线与所述齿轮的中轴线平行。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为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杆、链式传动机构及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台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沿所述转台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链式传动机构连接,以驱动所述链式传动机构的传送链沿所述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传送链与用于与所述超起配重连接;在所述超起配重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传送链与所述转台的尾端连接。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所述转台包括:回转部、加长部及多个安装位;所述回转部与所述加长部沿所述转台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回转部的一端用于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回转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加长部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多个安装位分设于所述回转部与所述加长部,所述多个安装位当中的任一者用于可选择性地与后配重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及作业机械,通过在转台上设置驱动机构,以便由驱动机构驱动超起配重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在作业机械需要移动或回转时,只需驱动超起配重移动至第二位置,可使得超起配重与转台连接,并确保超起配重与地面分离。如此,本专利技术可在不必拆除超起配重的情况下,便捷地实现了对超起配重的移位与离地控制,不仅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作业机械的工作进度,而且还确保了作业机械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分别与超起配重及后配重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作业机械在采用机械臂对超起配重进行移位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作业机械在采用机械臂对超起配重进行移位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作业机械在采用第一种直线驱动机构对超起配重进行移位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作业机械在采用第一种直线驱动机构对超起配重进行移位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作业机械在采用第二种直线驱动机构对超起配重进行移位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作业机械在采用第二种直线驱动机构对超起配重进行移位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4]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作业机械在采用第三种直线驱动机构对超起配重进行移位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5]图9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作业机械在采用第三种直线驱动机构对超起配重进行移位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6]附图标记:
[0027]1: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台,所述转台的首端用于可转动地设于作业机械的底盘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转台上;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用于与超起配重连接,以驱动所述超起配重在远离所述转台首端的第一位置与靠近所述转台首端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超起配重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超起配重当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转台连接,且所述超起配重与地面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首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转台的长度,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首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转台的长度;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沿所述转台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位置靠近所述转台的尾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机械臂与直线驱动机构当中的任一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包括第一撑杆、第二撑杆及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转台铰接;所述第一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撑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撑杆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超起配重连接;在所述超起配重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台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撑杆铰接,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撑杆铰接;或者,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撑杆铰接,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台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伸缩端用于与所述超起配重连接;所述第二油缸沿所述转台的长度方向伸缩;所述第二油缸的伸缩端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超起配重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油缸的伸缩端与所述转台的尾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配重离地的转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焦战方顾赟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