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水密门的防护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3803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水密门的防护设备及方法,所述防护设备位于水密门外侧并与所述水密门连接,所述防护设备包括:侧部支撑装置,所述水密门位于相对布置的两个所述侧部支撑装置之间;所述侧部支撑装置包括:立柱和横杆,两根所述立柱分别位于所述水密门的两侧,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所述横杆,所述横杆与所述水密门连接,船舶水密门的防护方法通过使用防护设备将水密门与外部环境进行隔离,在对水密门进行运输或搬运时,外力将直接作用于防护设备,利于避免水密门上的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精密部件在水密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发生损坏,有效解决了水密门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缺乏保护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水密门的防护设备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舶水密门的防护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船舶制造业中,由于船舶水密门结构中包含诸如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精密部件,因此在水密门运输和搬运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存在水密门损坏的可能性,现需要一种针对船舶水密门进行防护的设备,以起到对船舶水密门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对船舶水密门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缺乏保护的缺陷,提供一种船舶水密门的防护设备及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船舶水密门的防护设备,所述防护设备位于水密门外侧并与所述水密门连接,其特点在于,所述防护设备包括:侧部支撑装置,所述水密门位于相对布置的两个所述侧部支撑装置之间;所述侧部支撑装置包括:立柱和横杆,两根所述立柱分别位于所述水密门的两侧,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所述横杆,所述横杆与所述水密门连接。
[000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防护设备包括一对侧部支撑装置,水密门安装于相对布置的两个侧部支撑装置之间,侧部支撑装置由立柱和横杆组成,两根立柱位于水密门上待保护面的前、后方,在两根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杆,横杆位置与水密门上安装孔相对应,水密门通过其上的安装孔与横杆进行连接,将水密门安装到防护设备内,在对水密门进行运输或搬运时,外力将直接作用于防护设备,利于避免水密门上的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精密部件在水密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发生损坏,有效解决了水密门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缺乏保护的问题。
[0007]较佳地,所述横杆还包括水密门固定装置,所述水密门固定装置位于所述横杆的中部,所述水密门固定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杆,所述水密门固定装置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水密门连接。
[000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横杆上连接水密门固定装置,水密门固定装置位于横杆的中部,水密门固定装置的一端与横杆连接在一起,水密门固定装置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水密门和水密门固定装置通过第一通孔进行连接,固定好后的水密门仅与防护设备上的水密门固定装置相接触,减小了水密门与防护设备的接触面积,有效降低了外力对防护设备内水密门的影响,利于提高防护设备对水密门的防护效果。
[0009]较佳地,所述防护设备还包括吊运装置,所述吊运装置竖直布置,并与所述立柱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吊运装置上设有第二通孔。
[00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二通孔与搬运设备进行连接,在对水密门进行运输和搬运时外部搬运设备作用于吊运装置,利于防护设备为水密门提供保护,同时吊运装置也给水密门的输送和搬运提供了方便。
[0011]较佳地,所述防护设备还包括围挡装置,所述水密门的两侧布置有所述围挡装置,所述围挡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侧部支撑装置。
[00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相对布置的两个侧部支撑装置之间连接有围挡装置,围挡装置加强了防护设备对水密门上待保护面的保护效果,同时围挡装置的安装也强化了相对布置的两个侧部支撑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利于提升防护设备的结构强度。
[0013]较佳地,所述防护设备还包括承载底板,所述承载底板布置于所述水密门的下方,所述承载底板位于相对布置的两个所述侧部支撑装置之间,所述承载底板的四端分别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
[001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相对布置的两个侧部支撑装置之间还安装有承载底板,承载底板为水密门的下方提供了保护,同时承载底板与四根立柱进行连接,利于提升了防护设备的结构强度和抗扭刚度。
[0015]较佳地,所述防护设备还包括围挡固定装置,所述围挡固定装置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围挡固定装置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围挡装置连接。
[001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立柱上连接有围挡固定装置,围挡固定装置方便了围挡装置与立柱进行拆装,利于提高将水密门安装进防护设备内的效率,同时围挡固定装置的布设也避免了在立柱上加工孔洞,避免破坏立柱的结构强度。
[0017]较佳地,所述防护设备还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包覆并连接于所述防护设备的外侧。
[001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将保护板包覆并连接于防护设备外侧,保护板可以给水密门提供封闭环境,可以有效降低防护设备的外部潮湿气体或外力对水密门的影响,利于为水密门提供更好的防护效果。
[0019]一种船舶水密门的防护方法,其特点在于,所述船舶水密门的防护方法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船舶水密门的防护设备,所述船舶水密门的防护方法包括:
[0020]S1、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立柱连接,以组装所述侧部支撑装置,并将所述侧部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水密门对应的一侧;
[0021]S2、将所述水密门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横杆相连接,使得所述水密门安装于两个相对布置的所述侧部支撑装置之间。
[002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防护设备在使用后可以进行拆卸保存,利于减少对空间的占用,防护设备在使用时,可以将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立柱进行连接组成侧部支撑装置,组装好的侧部支撑装置位于水密门的两侧,然后将水密门与侧部支撑装置上的横杆进行连接,使水密门固定到防护设备上,防护设备的这种可拆装式设计便于对防护设备进行保存,同时防护设备在使用时组装方式简单,利于制造和推广。
[0023]较佳地,所述防护设备还包括:围挡装置,所述水密门的两侧布置有所述围挡装置,所述围挡装置连接于相对布置的两个所述侧部支撑装置之间;围挡固定装置,所述围挡固定装置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围挡固定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围挡装置连接;水密门固定装置,所述水密门固定装置位于所述横杆的中部,所述水密门固定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杆,所述水密门固定装置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水密门连接;所述S2包括:
[0024]S201、将所述围挡装置从所述防护设备上取下;
[0025]S202、将所述水密门放置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侧部支撑装置之间,并将所述水密门与所述水密门固定装置连接;
[0026]S203、将所述围挡装置与所述围挡固定装置连接。
[002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将水密门安装进防护设备内时,先将围挡装置从围挡固定装置上取下,然后将水密门放于相对布置的两个侧部支撑装置之间,将水密门上的安装孔与水密门固定装置上的第一通孔进行连接,将水密门固定到防护设备内,最后将围挡装置与围挡固定装置进行连接。在水密门固定好后,水密门与防护设备间连接面积小,水密门固定装置利于降低外力对防护设备内水密门的影响,利于提高防护设备对水密门的防护效果。同时围挡装置加强了防护设备对水密门上待保护面的保护效果,利于提升防护设备的结构强度。围挡固定装置方便了围挡装置与立柱进行拆装,利于提高将水密门安装进防护设备内的效率,同时围挡固定装置的布设也避免了在立柱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水密门的防护设备,所述防护设备位于水密门外侧并与所述水密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设备包括:侧部支撑装置,所述水密门位于相对布置的两个所述侧部支撑装置之间;所述侧部支撑装置包括:立柱和横杆,两根所述立柱分别位于所述水密门的两侧,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所述横杆,所述横杆与所述水密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水密门的防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还包括水密门固定装置,所述水密门固定装置位于所述横杆的中部,所述水密门固定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杆,所述水密门固定装置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水密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水密门的防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设备还包括吊运装置,所述吊运装置竖直布置,并与所述立柱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吊运装置上设有第二通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水密门的防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设备还包括围挡装置,所述水密门的两侧布置有所述围挡装置,所述围挡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侧部支撑装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水密门的防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设备还包括承载底板,所述承载底板布置于所述水密门的下方,所述承载底板位于相对布置的两个所述侧部支撑装置之间,所述承载底板的四端分别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水密门的防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设备还包括围挡固定装置,所述围挡固定装置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围挡固定装置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围挡装置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水密门的防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设备还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包覆并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轶群李磊束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