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梁的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375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换梁的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沿转换梁的宽度方向上,通过建模操作对错开设置的第一剪力墙和第二剪力墙进行位置调整,使第一剪力墙和第二剪力墙在转换梁的宽度方向上居中对齐,确定第一剪力墙、第二剪力墙以及第一剪力墙和第二剪力墙的上方的建筑结构的总重量,根据总重量预设转换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材料种类、截面宽度、截面高度、保护层厚度和箍筋间距,从而确定转换梁的上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下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箍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腰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通过该方法得到的钢筋设计值较为准确,便于设计人员对转换梁进行设计。便于设计人员对转换梁进行设计。便于设计人员对转换梁进行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换梁的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转换梁的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因建筑功能的要求,建筑中上部竖向构件不能自上而下连续贯通落地,而是通过水平转换结构与下部竖向构件连接,该水平转换结构即为转换梁。具体地,建筑中由于转换梁上层的户型不一致,转换梁上会出现剪力墙错开的情况,当剪力墙错开时,无法准确地计算位于剪力墙下方的转换梁的荷载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换梁的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上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下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箍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腰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便于设计人员对转换梁进行设计。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换梁的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所述转换梁上至少设有彼此错开设置的第一剪力墙和第二剪力墙,在所述第一剪力墙和所述第二剪力墙的上方还设有建筑结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对齐:沿所述转换梁的宽度方向上,通过建模操作对错开设置的所述第一剪力墙和/或所述第二剪力墙进行位置调整,使所述第一剪力墙和所述第二剪力墙在所述转换梁的所述宽度方向上居中对齐;
[0006]确定质量:确定所述第一剪力墙、所述第二剪力墙以及所述第一剪力墙和所述第二剪力墙的上方的所述建筑结构的总重量;
[0007]预设:根据所述总重量预设所述转换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材料种类、截面宽度、截面高度、保护层厚度和箍筋间距;
[0008]确定钢筋设计值:根据在所述预设步骤中确定的所述混凝土强度等级、所述钢筋材料种类、所述截面宽度、所述截面高度、所述保护层厚度和所述箍筋间距,确定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扭矩设计值,进而确定所述转换梁的上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下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箍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腰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转换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换柱和第二转换柱连接,所述转换梁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转换柱的上端面、所述第二转换柱的上端面齐平设置,且所述第一剪力墙设于所述第一转换柱和所述转换梁上、所述第二剪力墙设于所述第二转换柱和所述转换梁上。
[0010]进一步地,确定所述上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和所述下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包括:
[0011]获取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值、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值、所述转换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值;
[0012]根据所述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值和所述转换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值计算得到第
一预设值;
[0013]比较所述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值和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大小,当所述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确定第一上部纵筋的截面面积和第一下部纵筋的截面面积,当所述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重新预设所述截面宽度和所述截面高度。
[0014]进一步地,确定所述上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和所述下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还包括:
[0015]根据所述转换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值和所述截面宽度确定第二预设值,并通过所述第二预设值与所述第一上部纵筋的截面面积确定所述第一配筋率,以及通过所述第二预设值与所述第一下部纵筋的截面面积确定所述第二配筋率;
[0016]当所述第一配筋率与所述第二配筋率之和大于2.5%时,重新预设所述截面高度和所述截面宽度;
[0017]当所述第一配筋率与所述第二配筋率之和小于或等于2.5%时,获取最小配筋率,并通过所述最小配筋率确定最小纵筋的截面面积,并比较所述最小纵筋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上部纵筋的截面面积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所述上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以及比较所述最小纵筋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下部纵筋的截面面积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所述下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
[0018]进一步地,获取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值包括:获取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并根据所述转换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值、所述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和所述弯矩设计值确定所述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值;
[0019]获取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包括:获取正截面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和钢筋的弹性模量,并确定所述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0020]进一步地,确定所述箍筋截面面积设计值包括:获取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所述转换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值,并通过所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所述转换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值和所述截面宽度确定第三预设值;
[0021]当所述第三预设值小于所述剪力设计值时,重新预设所述截面宽度和所述截面高度;当所述第三预设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剪力预设值时,确定最小箍筋截面面积。
[0022]进一步地,确定所述箍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还包括:根据所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所述截面宽度、所述转换梁的截面有效高度确定第四预设值;
[0023]当所述第四预设值小于所述剪力设计值时,获取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并根据所述剪力预设值、所述第四预设值、所述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所述转换梁的截面有效高度和所述箍筋间距确定第一箍筋截面面积,并比较所述第一箍筋截面面积与所述最小箍筋截面面积的大小,取较大值为箍筋截面面积设计值;当所述第四预设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剪力设计值时,取所述最小箍筋截面面积为箍筋截面面积设计值。
[0024]进一步地,确定所述腰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包括:获取转换梁的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并通过所述转换梁的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所述截面宽度、所述转换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所述扭矩设计值确定第五预设值,以及通过所述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确定第六预设值;
[0025]当所述第五预设值大于所述第六预设值时,重新预设所述截面宽度、所述截面高
度;
[0026]当所述第五预设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六预设值时,通过所述剪力设计值、所述截面宽度、所述转换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所述扭矩设计值确定第七预设值,并获取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以确定第八预设值;其中,所述第七预设值大于所述第八预设值时,确定所述腰部纵筋的截面面积,所述第七预设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八预设值时,所述腰部纵筋的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A,A为所述截面宽度与所述转换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之积的0.1倍。
[0027]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五预设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六预设值时,还包括:通过所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所述转换梁的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确定第九预设值;
[0028]当第九预设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扭矩设计值时,所述腰部纵筋的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A,A为所述截面宽度与所述转换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之积的0.1倍;当所述第九预设值小于所述扭矩设计值时,确定所述腰部纵筋的截面面积。
[0029]进一步地,确定所述腰部纵筋的截面面积包括:获取所述转换梁的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所述转换梁的受扭的纵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值、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所述转换梁的截面核心部分的面积,并结合所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所述转换梁的截面受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换梁的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梁上至少设有彼此错开设置的第一剪力墙和第二剪力墙,在所述第一剪力墙和所述第二剪力墙的上方还设有建筑结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齐:沿所述转换梁的宽度方向上,通过建模操作对错开设置的所述第一剪力墙和/或所述第二剪力墙进行位置调整,使所述第一剪力墙和所述第二剪力墙在所述转换梁的所述宽度方向上居中对齐;确定质量:确定所述第一剪力墙、所述第二剪力墙以及所述第一剪力墙和所述第二剪力墙的上方的所述建筑结构的总重量;预设:根据所述总重量预设所述转换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材料种类、截面宽度、截面高度、保护层厚度和箍筋间距;确定钢筋设计值:根据在所述预设步骤中确定的所述混凝土强度等级、所述钢筋材料种类、所述截面宽度、所述截面高度、所述保护层厚度和所述箍筋间距,确定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扭矩设计值,进而确定所述转换梁的上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下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箍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腰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梁的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换柱和第二转换柱连接,所述转换梁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转换柱的上端面、所述第二转换柱的上端面齐平设置,且所述第一剪力墙设于所述第一转换柱和所述转换梁上、所述第二剪力墙设于所述第二转换柱和所述转换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梁的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上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和所述下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包括:获取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值、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值、所述转换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值;根据所述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值和所述转换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值计算得到第一预设值;比较所述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值和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大小,当所述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确定第一上部纵筋的截面面积和第一下部纵筋的截面面积,当所述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重新预设所述截面宽度和所述截面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换梁的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上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和所述下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还包括:根据所述转换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值和所述截面宽度确定第二预设值,并通过所述第二预设值与所述第一上部纵筋的截面面积确定第一配筋率,以及通过所述第二预设值与所述第一下部纵筋的截面面积确定第二配筋率;当所述第一配筋率与所述第二配筋率之和大于2.5%时,重新预设所述截面高度和所述截面宽度;当所述第一配筋率与所述第二配筋率之和小于或等于2.5%时,获取最小配筋率,并通过所述最小配筋率确定最小纵筋的截面面积,并比较所述最小纵筋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上部纵筋的截面面积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所述上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以及比较所述最小纵筋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下部纵筋的截面面积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所述下部纵筋的截面面积设计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换梁的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值包括:获取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并根据所述转换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值、所述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和所述弯矩设计值确定所述混凝土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建华吴宏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