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创面的微针给药系统及其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355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创面的微针给药系统,其由含有醋酸氯己定、透明质酸钠、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和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创面的微针给药系统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创面的微针给药系统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皮肤由多个层组成。最外面的皮肤层(即角质层)具有已知的阻隔性质,以阻挡外来物质侵入身体和自身物质从身体逸出。角质层是具有大约10

30微米厚度的由紧密的角化的细胞残余物构成的复杂结构,其为此形成用于保护身体的防水膜。角质层的该天然的不可渗透性阻止了在皮内施用的范围内穿过皮肤递送大多数药剂和其它物质。
[0003]如何有效地向体内递送药物等生物活性物质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口服运输,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经皮渗透,微针递送等。其中,微针递送是一种新兴的方法,具有几乎无痛、微创、对机体无损伤、不易感染、使用便捷、易于操作等优点。同时,由于微针具有锋利的针尖和合适的尺寸,它可以显著增强皮肤或组织对所递送生物活性物质的渗透和吸收,从而提高了这些物质的效力。目前,多种材料都可用于制备微针,包括生物玻璃、硅、不锈钢等硬材料以及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明胶及其衍生物、壳聚糖等生物相容性好的柔性材料。这些微针的内部或表面可以搭载不同种类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小分子药物、核酸、蛋白、外泌体及细胞产物等),刺穿表皮或黏膜,并能够向多种不同的身体部位(例如:皮肤、口腔、肠道及角膜等)递送这些物质,从而达到疾病治疗、免疫防御、损伤修复等目的。
[0004]创伤(如火器伤、炸伤、爆震伤、烧伤)等,可形成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易导致创面大量出血、严重污染,如若急救不及时或效果不佳,极易引起伤员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在战现场实施急救,常需采用敷料暂时覆盖创面。因此,研制开发性能良好的敷料保护伤口、控制出血、预防感染并吸收分泌物,对于挽救伤员生命、死亡降低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0005]微针能够刺穿皮肤的角质层屏障,产生微通道来增加药物的渗入,药物通过微针孔隙渗入皮肤真皮层的毛细血管网,随血液循环直达治疗靶位,能够达到足量、快速的给药目的,大大减少了药物的剂量和提高了药物的疗效。由于微针细而尖,一般的穿刺深度仅在角质层及真皮上层,未接触到神经末梢,减少了对机体组织的损伤程度,同时刺激真皮层,通过皮肤的自愈能力,促进骨胶原增生。因此,微针透皮导入药物方式是安全、高效和无痛给药的最佳方式。
[0006]国际专利申请WO2019/025625A1公开了包含微针阵列的给药器系统及其用于皮内施用有效物质,尤其是药物的用途,其中该微针阵列适合于人类或动物的皮肤穿透并且包含至少一种用于创伤愈合的有效物质。
[0007]中国授权专利CN111467667B公开了一种多层微针阵列及其制备方法,微针阵列的针尖具有多层的结构,且通过重复利用模板复制的方法制备得到。针尖独特的多层结构使得该微针阵列可以和组织实现机械互锁,从而增强了微针阵列的组织粘附能力。其所制备的微针阵列可以牢牢固定在组织上,实现药物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递送,对于疾病治疗、创面
修复、组织再生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及现实意义。
[0008]中国专利申请CN109044907A公开了一种无痛透皮美容微针贴,包括基底和固定在基底上的针体,所述基底由透明质酸钠的水溶液制备而成,所述针体由如下重量份的有效成分制备而成:透明质酸钠10

17份,熊果素0.8

2.1份,乳酸0.5

1.8,胶原蛋白13

19份,维生素E 8

13份,L

半胱氨酸13

24份,谷胱甘肽11

16份,桑叶提取物16

21份,去离子水200

350份。该微针贴可以使具有保水、祛斑和除皱等功能的有效成分渗入人体皮肤并被血管网吸收,微针所造成的微小创伤并不会造成疤痕,反而可以刺激皮肤的再生,活化人表皮细胞,从而对人体皮肤进行修复;该微针贴片可有效地避免美容局部注射而引起的痛楚和感染,安全可靠。
[0009]然而,如何将活性药物制成微针给药系统,既能保证微针的机械强度,又能在使用过程中有效的释放药物活性成分,仍然是制备微针给药系统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用于治疗创面的微针给药系统,该微针能有效的穿透皮肤,又能有效的释放药物活性成分,从而对创面提供良好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10]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创面的微针给药系统。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创面的微针给药系统,其由含有醋酸氯己定、透明质酸钠、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和2

羟基
‑2‑
甲基苯丙酮的水溶液作为原材料通过光固化制备而成。本专利技术通过各成分的相互作用,能够制备得到微针给药系统。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溶液含有0.8

1.2wt%醋酸氯己定、1

6wt%分子量为6000

8000透明质酸钠、10

20wt%的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和0.8

1.2wt%的2

羟基
‑2‑
甲基苯丙酮。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置各组分的含量,不仅可以确保该微针给药系统有效的穿透皮肤,还能实现药物活性成分的缓释,从而提高治疗创面的效果。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溶液含有1wt%醋酸氯己定、5wt%分子量为6000

8000透明质酸钠、20wt%的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和1wt%的2

羟基
‑2‑
甲基苯丙酮。该组分的含量,是本专利技术的最有配比。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微针给药系统的单针断裂应力为0.11

0.19N。
[0015]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涉及上述微针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16]将原材料溶液滴加在聚二甲基硅氧烷模板上,真空处理,使原材料溶液充分装填在模板的圆锥形孔洞中,通过紫外处理,原材料溶液被固化,干燥,并随后从聚二甲基硅氧烷模板中剥离,可得到微针给药系统。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用移液枪将一定量的原材料溶液滴加在聚二甲基硅氧烷模板上,真空处理1

3分钟,使原材料溶液充分装填在模板的圆锥形孔洞中,孔洞的尺寸为间距300

500微米,深度400

600微米,直径300

400微米,通过20

40秒紫外处理,原材料溶液被固化,在3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创面的微针给药系统,其由含有醋酸氯己定、透明质酸钠、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和2

羟基
‑2‑
甲基苯丙酮的水溶液作为原材料通过光固化制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给药系统,所述水溶液含有0.8

1.2wt%醋酸氯己定、1

6wt%分子量为6000

8000透明质酸钠、10

20wt%的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和0.8

1.2wt%的2

羟基
‑2‑
甲基苯丙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给药系统,所述水溶液含有1wt%醋酸氯己定、5wt%分子量为6000

8000透明质酸钠、20wt%的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和1wt%的2

羟基
‑2‑
甲基苯丙酮。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微针给药系统,所述微针给药系统的单针断裂应力为0.11

0.19N。5.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健张宏宇许可施可庆宋丽婉陈露露邬芬赞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慈溪生物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