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可比世电机专利>正文

电机驱动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282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不会由于板簧的变形引起性能变化等不利情况的电机驱动铃。确保拍打棒合适的往复方向,使驱动电流降低及性能稳定。其结构为,拍打棒5通过固定于罩体3上的导向部件6可沿其轴线方向上自由直线运动地支承着,在电机4的驱动轴7上固定着与其轴线平行、并具有从该轴线向垂直方向偏移的偏芯轴8的凸轮9,在拍打棒5与偏芯轴8之间设置有将偏芯轴8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拍打棒5的直线运动的驱动力传递部件10。(*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由电机驱动的拍打棒打击铃盅发出铃声的电机驱动铃。以下参照附图对现有的电机驱动铃进行说明。图20为从铃盅30内侧所见的现有的电机驱动铃的视图,图21为从图20的H-H线一侧透过铃盅30所见的其内部的视图。图20与图21中,符号31为收纳电机32的罩体,安装于铃盅30的内面上。电机34通过预先设置的开关等与电源连接(图示略),使安装于其驱动轴32s上的凸轮部件33转动。凸轮部件33为椭圆形板状部件,如图所示,相对驱动轴32s倾斜安装。符号34为板簧,以其前端部的伸出片35与凸轮部件33相接触的状态安装于罩体31的预定位置上(参照图21中的虚线部分)。伸出片35为板簧34上向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驱动轴32s伸出的部位,具有朝向凸轮部件33的侧面33a凸出的半圆形轮廓。符号36为打击铃盅30的拍打棒,其固定于板簧34的预定位置上。在这样的结构中,当驱动电机32时,驱动轴32s旋转,通过凸轮部件33使伸出片35受到推力,产生推压板簧34的力。由此,拍打棒36往复运动,打击铃盅30发出铃声。但是,在上述的电机驱动铃中,对于前述电源虽然确定了额定电压,但由于各设置场所的电源电压不是一定的,以额定电压以上的为多,通过电机32使凸轮部件33的旋转变快,向板簧34的作用力变强,板簧34发生扭动的倾向增多。从而,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拍打棒36会如图22所示,一面在图中左右方向较大地摆动一面往复运动,板簧34在使用的同时变形,会引起性能的变化。另一方面,这种电机驱动铃通常是设置多台于建筑物等内部,在非常事态等发生时全体同时动作。从而,如果每台电机驱动铃的驱动电流大或不稳定,全体的电流就会更大、更不稳定,会导致耗电的增加及电源部的损坏、电机驱动铃的性能变化乃至动作停止等各种问题。由于这样,在电机驱动铃中,驱动电流的降低及稳定是极为重要的课题。但是,如果由上述那样过高的电压驱动电机32,拍打棒36一面较大地摆动一面往复运动时,由于伸出片35的边缘(图22中的符号35a)有可能以刺入侧面33a的方式与之接触,这样产生的过载使驱动电流突增。因此以往电机驱动铃具有难以保证驱动电流的降低及稳定的问题。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由于板簧的变形引起性能变化等不利的电机驱动铃。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确保拍打棒合适的往复方向,使得驱动电流降低及稳定的电机驱动铃。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机驱动铃,具有通过打击内面而发出铃声的铃盅,安装于所述内面上的罩体,收纳于该罩体内的电机、通过该电机的驱动力打击所述内面的拍打棒,其特征为,所述拍打棒由固定于所述罩体内的导向部件可在其轴线方向自由直线运动地支承着,在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上固定有与其轴线大致平行、并具有从该轴线向垂直方向偏移的偏芯轴的凸轮,在所述拍打棒与所述偏芯轴之间设置有将该偏芯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拍打棒的所述直线运动的驱动力传递部件。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机驱动铃,在驱动电机时凸轮与驱动轴共同旋转。此时的凸轮偏芯轴以驱动轴的轴线为中心围绕该轴线做圆周运动,通过驱动力传递部件将动力传递至由导向部件支承的只进行直线运动的拍打棒上。由此,拍打棒在凸轮旋转运动的同时进行直线的往复运动,打击铃盅的内面以发出铃声。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机驱动铃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机驱动铃中,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为弹性体。采用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机驱动铃,由拍打棒打击铃盅时的冲击及电机的驱动力的变动所引起的拍打棒的直线运动量的变动通过弹性体的弹性变形而被吸收。技术方案3所述的电机驱动铃的特征为,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驱动铃中,所述弹性体为弹簧,在其一端上具有卷绕在所述偏芯轴上的线圈卷绕部,该线圈卷绕部末端的长度比其与所述凸轮相接触的部分长。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电机驱动铃,由于线圈状卷绕部的末端的长度比与凸轮接触的部分长,动作中的末端的前端不会与凸轮接触部分相接触,不会发生挂住或磨擦。技术方案4所述的电机驱动铃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电机驱动铃中,在所述拍打棒上朝向所述弹簧一侧的端部上形成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大致平行的贯通孔,所述弹簧中与形成所述线圈状卷绕部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形成穿过所述贯通孔的环部,前述弹簧相对所述拍打棒可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自由倾斜运动。采用技术方案4所述的电机驱动铃,虽然由电机驱动拍打棒进行往复运动时弹簧的一端卷绕在凸轮的偏芯轴上,以相对拍打棒的轴线倾斜运动,但是由于该弹簧相对于拍打棒是可自由倾斜地连接的结构,所以与两者不可倾斜地连接固定的情况相比,不会产生弹簧弯曲并向拍打棒施加此弯曲力的问题,能够使拍打棒的往复动作更加稳定。再者,由于在拍打棒上安装弹簧只需将弹簧的圆环部穿过拍打棒的贯通孔即可,能够容易并迅速地进行组装。技术方案5所述的电机驱动铃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驱动铃中,所述电机在所述罩体上的安装位置可在所述拍打棒的轴线方向上自由调整。采用技术方案5所述的电机驱动铃,通过使电机的安装位置在拍打棒的轴线方向上移动,可调整拍打棒相对于被打击的铃盅的内面的位置。技术方案6所述的电机驱动铃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电机驱动铃中,在所述罩体内具有收纳所述电机的电机壳体,在该电机壳体或所述罩体任一方上形成与所述拍打棒的往复动作方向大致平行的嵌合槽,在另一方上形成与所述嵌合槽嵌合的嵌合突出部,在这些嵌合槽与嵌合突出部嵌合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电机壳体相对所述罩体滑移,以调节所述拍打棒的轴线方向位置。采用技术方案6所述的电机驱动铃,通过在嵌合槽与嵌合突出部嵌合状态下,以此嵌合作为导向,使电机壳体相对于罩体滑动移动,收纳于其中的电机也滑移,能调整拍打棒相对于被打击的铃盅的内壁面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机驱动铃一实施例的视图,是从铃盅内侧所见的视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所见的电机驱动铃的剖面图。图3为图1所示电机驱动铃的电机壳体的立体图。图4为通过使电机壳体相对图1所示电机驱动铃的罩体滑动而进行的打击棒的位置调整说明图,图中罩体的视图方向与图1相同。图5为图1所示电机驱动铃构成部件中,组装的拍打棒、驱动力传动部件、凸轮及电机的俯视图。图6为从图5B-B线方向所见的电机驱动铃构成部件的视图。图7为图1所示电机驱动铃构成部件的俯视图。图8为从图7的C-C方向所见的电机驱动铃构成部件的剖视图。图9为图1所示电机驱动铃构成部件的俯视图。图10为从图9的D-D线方向所见的电机驱动铃构成部件的剖视图。图11为图1所示电机驱动铃构成部件的侧视图。图12为朝向图1所示电机驱动铃构成部件中拍打棒的驱动力传递部件安装构造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图13为图1所示电机驱动铃构成部件的俯视图。图14为从图13的E-E线方向所见的电机驱动铃构成部件的剖视图。图15为图1所示电机驱动铃构成部件中卡止部件的正视图。图16为从图15的F-F线方向所见的电机驱动铃构成部件的剖视图。图17为图1所示电机驱动铃组装的立体图。图18为图2的电机驱动铃G部放大图。图19为图2的电机驱动铃G部放大图。图20为以往的电机驱动铃从铃盅内侧面所见的视图。图21为沿图20的H-H线方向所见的电机驱动铃的铃盅部立体图。图22为图20所示的电机驱动铃构成部件的正视图。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电机驱动铃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驱动铃,具有通过打击内面而发出铃声的铃盅,安装于所述内面上的罩体,收纳于该罩体内的电机,通过该电机的驱动力打击前述内面的拍打棒,其特征为,所述拍打棒由固定于所述罩体内的导向部件可在其轴线方向自由直线运动地支承着,在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上固定有与其轴线大致平行、并具有从该轴线向垂直方向偏移的偏芯轴的凸轮,在所述拍打棒与所述偏芯轴之间设置有将该偏芯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拍打棒的所述直线运动的驱动力传递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9-10-25 303095/99;JP 1998-12-17 359838/981.一种电机驱动铃,具有通过打击内面而发出铃声的铃盅,安装于所述内面上的罩体,收纳于该罩体内的电机,通过该电机的驱动力打击前述内面的拍打棒,其特征为,所述拍打棒由固定于所述罩体内的导向部件可在其轴线方向自由直线运动地支承着,在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上固定有与其轴线大致平行、并具有从该轴线向垂直方向偏移的偏芯轴的凸轮,在所述拍打棒与所述偏芯轴之间设置有将该偏芯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拍打棒的所述直线运动的驱动力传递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铃,其特征为,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为弹性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驱动铃,其特征为,所述弹性体为弹簧,在其一端上具有卷绕在所述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文男
申请(专利权)人:可比世电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