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259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散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系统。一种散热器,包括用于与发热源相接触进行热交换的散热器芯体;散热器芯体上连接有或者是散热器芯体内部构建有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连接输入管和输出管的端部上设有限流腔,限流腔内设置有轴向移动的限流器,限流器内部设置有微通道,限流器与限流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有流道;仅当所述限流器在受到流体冲击压力下,压抵在所述限流腔的内端腔口上时,所述流道被截止。该散热器内置的限流器能够对于空调系统中的冷却介质起到节流蒸发作用,从而为接入空调系统中的散热器提升冷却效果奠定了基础。热器提升冷却效果奠定了基础。热器提升冷却效果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电器中会有许多发热部件,这些发热部件的热量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散发,若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散发会影响到电器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如在电子设备领域中,为了将电子元器件的温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内,通常会在电子元器件表面固定一个散热器,利用散热器上的翅片将热量向外扩散,进而降低电子元件的温度。或是在空调领域中,变频器模块在整个变频器中起到一个功率转换和放大的作用,其中由于开关损耗和模块本身的电阻,在其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且变频器对应的机组功率越大,发热量越大,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出,会影响模块性能甚至烧坏模块。
[0003]目前,工业中常用的散热方式主要有风扇强制对流散热、散热片辐射散热、散热管散热和液冷散热这几类。相对之下,液冷散热方式具有散热效果更佳,产生的噪音更小的优势。但目前的液冷散热方式多采用冷媒管路+散热板式,冷媒管路多接入空调系统中,发热源将热量传递给散热板,散热板中埋藏承载主回路冷媒的铜管,最后由铜管中的冷媒将热量带走。
[0004]散热器接入空调系统中的结构可参考附图1中所示,该空调系统通过空调管路连接的蒸发器5、冷凝器6、压缩机7、膨胀阀8和散热器10,其中的散热器是连接于冷凝器与膨胀阀之间的空调管路中。在制冷模式中,制冷原理是压缩机把工质由低温低压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再经过冷凝器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则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低温低压的液态工质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低温低压的蒸汽,再次输送进压缩机,从而完成制冷循环。在此系统中,冷凝器出来的高温高压液体在流经散热器时,会带走散热器上的温度更高的电子元器件的热量,但是由于温差较小,导致其冷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内置的限流器能够对于空调系统中的冷媒介质起到节流蒸发作用,从而为接入空调系统中的散热器提升冷却效果奠定了基础。
[0006]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散热器,包括用于与发热源相接触进行热交换的散热器芯体;所述散热器芯体侧壁的一部分构成用于连接发热源的换热面,换热面是用于直接或通过导热介质与发热源紧密接触的平面;散热器芯体上连接有或者是散热器芯体内部构建有换热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连接输入管和输出管的端部上设有限流腔,限流腔内设置有轴向移动的限流器,限流器内部设置有微通道,限流器与限流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有流道;仅当所述限流器在受到流体冲击压力下,压抵在所述限流腔的内端腔口上时,所述流道被截止。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散热器芯体,散热器芯体的换热面用于连接发热源进行热交换,散热器芯体上连接有或者是散热器芯体内部构建有换热通道,冷媒介质流经换热通道时能够与所述散热器芯体进行热交换,从而带走散热器芯体的热量。在此基础上,换热通道连接输入管和输出管的端部上设有限流腔,限流腔内设置有限流器;限流器内部设有微通道,限流器与限流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有流道;冷媒介质能够通过微通道和流道在换热通道内流通。并且,由于限流器能够沿限流腔轴向移动,当限流器在受到流体冲击压力下,压抵在所述限流腔的内端腔口上时,所述流道被截止,此状态仅允许冷媒介质通过微通道流入换热通道。将上述散热器装入空调系统中,冷凝器得到的高温高压液体流入散热器时,在高温高压液体冲击压力下,限流器压抵在所述限流腔的内端腔口上时,此时中高温高压液体仅能通过限流器的微通道流入换热通道内,限流器在此过程中起到节流蒸发作用,冷媒介质膨胀得到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流入换热通道后能够与散热器芯体充分换热,提升热换效果,保证散热器的冷却效果。因此,上述散热器内置的限流器能够对于空调系统中的冷媒介质起到节流蒸发作用,从而为接入空调系统中的散热器提升冷却效果奠定了基础。
[0009]在上述情况下,该方案中还限定了换热通道连接输入管和输出管的两端部上均设置有限流器,但上述限流器仅在受到流体冲击压力下,压抵在所述限流腔的内端腔口上时才起到限流作用,故仅与输入管相连的那一侧的限流器起到限流作用,而与输出管相连的那一侧的限流器并不起到限流作用,此处的冷媒介质能够通过微通道和流道流通。如此,当散热器接入空调系统中,无论是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散热器中与输入管相连侧的限流器起到限流作用。而相比于在散热器上下游的空调管路中均设置节流阀的方案,该方案大大简化结构,降低了空调管路连接、控制的复杂程度。
[0010]作为优选,所述限流器的侧壁上周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凸棱,相邻两个凸棱之间形成有流道;所述限流器能沿所述限流腔轴向移动,限流器侧壁上的凸棱周向外边缘与限流腔的侧壁相适配,限流器的内端侧壁能够与限流腔的内端腔口密封相抵。该技术方案中,限流器侧壁上的凸棱能与限流腔的侧壁相适配,一般是限流器的凸棱周向外边缘直径略小于限流腔口径;如此既能保证限流器在限流腔内顺利地轴向移动,又能保证限流器的径向位置基本定位,保证其不会产生径向抖动。进一步地,在限流器上相邻的两个凸棱之间的空间作为流道;一般情况下,冷媒介质能够通过两个凸棱之间的流道。而当限流器的内端侧壁能够与限流腔的内端腔口密封相抵时,流道内的冷媒介质无法流入换热通道内,故流道被截止。
[0011]作为优选,所述限流腔的内端腔口为锥形口,限流器的内端上设有能够与锥形口相抵贴合的锥形面。在本方案中,当限流器内端的锥形面与限流腔的锥形口相抵时,限流腔的内端腔口被封堵,冷媒介质仅能通过限流器中的微通道流通。并且,锥形配合的方式还对于限流器移动位置进行限定,即限定了限流器轴向移动路径的最内端。
[0012]作为优选,所述微通道轴向穿设于限流器的中心处。上述方案限定了限流器的锥形面能与限流腔的锥形口密封相抵,在此情况下还需要保证冷媒介质能够通过微通道,故优选将微通道轴向穿设于限流器的中心处。在此方案中,微通道起到的节流蒸发主要取决于微通道的孔径和长度两方面;故此情况下,优选是微通道选用孔径较小且孔径不变的直孔;当然在其它实施方案中,为了便于将冷媒介质导入微通道,微通道的外端口径大于内端
口径,即呈喇叭状;但是相对来说需要延长微通道的长度,进而可能导致限流器长度变长。
[0013]作为优选,所述限流腔外侧设有管接口,管接口上连接有输入管或输出管;当所述输入管或输出管装入管接口上时,限制所述限流器沿限流腔轴向移动的最外端位置。在散热器连接于空调系统中时,本就需要连接输入管和输出管,该技术方案直接采用输入管或输出管对于限流器的最外侧位置进行限定,将两者结合起来,简化了安装结构。
[0014]作为优选,所述管接口的内径大于限流腔的最大内径,输入管或输出管的内径小于限流器的外径且大于限流器上的流道底面所在直径。该技术方案中,管接口的内径大于限流腔的最大内径是为了能够将限流器从管接口处装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包括用于与发热源相接触进行热交换的散热器芯体(1);所述散热器芯体(1)侧壁的一部分构成用于连接发热源的换热面(11),换热面(11)是用于直接或通过导热介质与发热源紧密接触的平面;散热器芯体(1)上连接有或者是散热器芯体(1)内部构建有换热通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12)连接输入管(2)和输出管(3)的端部上设有限流腔(13),限流腔(13)内设置有轴向移动的限流器(4),限流器(4)内部设置有微通道(41),限流器(4)与限流腔(13)的侧壁之间形成有流道(42);仅当所述限流器(4)在受到流体冲击压力下,压抵在所述限流腔(13)的内端腔口上时,所述流道(42)被截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器(4)的侧壁上周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凸棱(43),相邻两个凸棱(43)之间形成有流道(42);所述限流器(4)能沿所述限流腔(13)轴向移动,限流器(4)侧壁上的凸棱(43)周向外边缘与限流腔(13)的侧壁相适配,限流器(4)的内端侧壁能够与限流腔(13)的内端腔口密封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腔(13)的内端腔口为锥形口,限流器(4)的内端上设有能够与锥形口相抵贴合的锥形面(4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真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