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堆取作业区禁行道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1674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堆取作业区禁行道闸。包括转动体,转动体设置有栏杆、夹板和配重块,栏杆一端与配重块一端对接,对接处两竖向侧面对称设置有夹板,夹板的两端分别与栏杆和配重块固定连接;还包括移动底座和制动组件;移动底座上设置有竖直的固定轴;移动底座安装在大机导轨上;在外力作用下移动底座沿导轨移动;配重块底面设置有与固定轴相匹配的安装孔,转动体通过配重块上的安装孔与固定轴铰接;制动组件分别设置在移动底座前后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移动底座,并通过移动底座与大机导轨滑动连接,从而,实现了禁行道闸随大机作业位置的改变而灵活方便的改变方向。变而灵活方便的改变方向。变而灵活方便的改变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堆取作业区禁行道闸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装置
,具体是一种用于堆取作业区禁行道闸。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疏港过程中,货运大车经常从正在作业的堆取料机(简称大机)大臂下穿行;这样穿行往往会给设备和行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料堆较小,取料高度较低时,大臂低点离地面很近,此时穿行非常容易造成事故。
[0003]为了解决此问题,目前所采用的办法主要是靠人工从地面摆放反光路锥。
[0004]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0005]1、需要耗费额外的人力物力去频繁的摆放、收取反光路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力物力成本;使用起来不够灵活,不够方便。
[0006]2、反光路堆容易移走,从而造成反光路堆的丢失;同时,反光路堆的反光纸易脏、易丢失,从而导致夜间不易观看。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设置和收取的禁行道闸,因而,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堆取作业区禁行道闸。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堆取作业区禁行道闸,包括转动体,转动体设置有栏杆、夹板和配重块,栏杆一端与配重块一端对接,对接处两竖向侧面对称设置有夹板,夹板的两端分别与栏杆和配重块固定连接;还包括移动底座和制动组件;移动底座上设置有竖直的固定轴;移动底座安装在大机导轨上;在外力作用下移动底座沿导轨移动;配重块底面设置有与固定轴相匹配的安装孔,转动体通过配重块上的安装孔与固定轴铰接;制动组件分别设置在移动底座前后两端。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移动底座,并通过移动底座与大机导轨滑动连接,从而,实现了禁行道闸随大机作业位置的改变而灵活方便的改变方向。
[0010]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还可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改进。
[0011]进一步的,固定轴上端沿其轴向设置有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弧槽,圆弧槽的轴线分别与固定轴轴线平行并且圆弧槽与固定轴轴间距分别与固定轴直径相等;俯视移动底座,其中,有两个圆弧槽的圆心连线经过固定轴的圆心,并且该连线与移动底座移动方向垂直,另一圆弧槽与固定轴圆心连线与移动底座移动方向平行;配重块顶面设置有定位孔,该定位孔的轴线与安装孔的轴线平行,并且两轴线的间距等于安装孔的半径;俯视配重块,定位孔与安装孔圆心的连线与栏杆的长度方向平行;定位孔沿配重块顶面贯穿至安装孔,并沿安装孔轴线继续延伸一段距离,该段距离与固定轴上圆弧槽的长度相对应;旋转转动体,当定位孔与圆弧槽对正时,在定位孔中插入与定位孔匹配的销钉,从而实现了转动体的锁紧;固定轴上的三个圆弧槽对应转动体的三个位置状态。
[0012]进一步的,移动底座包括上盖、侧板、轮轴、挡轴和所述的固定轴,侧板对称设置在上盖两侧,且侧板顶面与上盖顶面对齐,侧板与上盖固定连接成一体;上盖底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上盖宽度方向贯通;轮轴安装在第一凹槽内,并且轮轴与两侧的侧板铰接,轮轴轴线垂直于侧板;轮轴相对于上盖底面向下凸出;侧板内侧面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对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分别安装有滚动体,滚动体与侧板铰接,并且铰接轴竖直设置,滚动体相对侧板内侧面向导轨侧凸出;轮轴以及滚动体分别与大机轨道头部的顶面和对应的侧面接触,从而使得移动底座在与导轨之间为滚动摩擦。
[0013]进一步的,制动组件设置在移动底座一侧;制动单元包括拨杆、拨片和转套,拨杆中间设置有与拨杆垂直的手柄,拨杆两端套接有所述转套;拨杆竖直设置,转套焊接固定在侧板端面;拨片套接在拨杆上并与拨杆固定连接;制动组件在移动底座两端的固定位置要保证转动拨杆时,拨片正好插入到大机轨道顶面与移动底座上盖底面之间,从而实现制动。
[0014]进一步的,拨片设置有臂板制动板,臂板的一端为固定端,固定端与拨杆固定连接;臂板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制动板;制动板设置在臂板靠近导轨一侧,并垂直于臂板该侧面;使用时,转动手柄使制动板插入上盖与导轨轨头顶面间隙处;制动板设置有斜度,制动板自由端到与臂板连接处制动板的厚度逐渐增加,制动板自由端厚度小于上盖底面与轨头顶面的间隙。
[0015]进一步的,拨片与拨杆固定连接时,手柄垂直于与臂板长度方向设置,并且手柄与制动板反向设置。
[0016]进一步的,移动底座的上盖与侧板之间使用螺栓固定连接为一体。
[0017]进一步的,栏杆与夹板之间采用螺栓、螺母固定连接,夹板与配重块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与图1对应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对应图5中的A

A剖视图。
[0024]图7是对应图5中的B

B剖视图。
[0025]图8是与图5对应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底座的俯视图。
[0026]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底座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底座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是对应图11中的C

C剖视图。
[0030]图13是对应图11中的D

D剖视图。
[0031]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制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作业状态示意图。
[0033]图中:转动体1,栏杆101,夹板102,配重块103,安装孔1031,定位孔1032,销钉104;
边配重105;移动底座2:固定轴201,圆弧槽2011,挡轴202,上盖203,第一凹槽2031,侧板204,第二凹槽2041,轮轴205,滚动体206;制动组件3,拨杆301,拨片302,臂板3021,制动板3022,转套303,手柄304;导轨4。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本技术的主要创造思路在于:利用现有的大机导轨4,将本技术中的堆取作业区禁行道闸安装在导轨4上,并且通过设置移动底座2实现堆取作业区禁行道闸在导轨4上的移动,从而能够根据大机的作业位置灵活的调整堆取作业区禁行道闸的安装位置;通过设置与移动底座2铰接的转动体1,实现堆取作业区禁行道闸的收放;通过设置制动组件3,实现了移动底座2在导轨4上的定位。
[003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述。
[0036]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堆取作业区禁行道闸,主要由转动体1、移动底座2和制动组件3等组成。
[0037]其中,转动体1设置有栏杆101、夹板102和配重块103,栏杆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取作业区禁行道闸,包括转动体,转动体设置有栏杆、夹板和配重块,栏杆一端与配重块一端对接,对接处两竖向侧面对称设置有夹板,夹板的两端分别与栏杆和配重块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底座和制动组件;移动底座上设置有竖直的固定轴;移动底座安装在大机导轨上;在外力作用下移动底座沿导轨移动;配重块底面设置有与固定轴相匹配的安装孔,转动体通过配重块上的安装孔与固定轴铰接;制动组件分别设置在移动底座前后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取作业区禁行道闸,其特征在于:固定轴上端沿其轴向设置有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弧槽,圆弧槽的轴线分别与固定轴轴线平行并且圆弧槽与固定轴轴间距分别与固定轴直径相等;俯视移动底座,其中,有两个圆弧槽的圆心连线经过固定轴的圆心,并且该连线与移动底座移动方向垂直,另一圆弧槽与固定轴圆心连线与移动底座移动方向平行;配重块顶面设置有定位孔,该定位孔的轴线与安装孔的轴线平行,并且两轴线的间距等于安装孔的半径;俯视配重块,定位孔与安装孔圆心的连线与栏杆的长度方向平行;定位孔沿配重块顶面贯穿至安装孔,并沿安装孔轴线继续延伸一段距离,该段距离与固定轴上圆弧槽的长度相对应;旋转转动体,当定位孔与圆弧槽对正时,在定位孔中插入与定位孔匹配的销钉,从而实现了转动体的锁紧;固定轴上的三个圆弧槽对应转动体的三个位置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取作业区禁行道闸,其特征在于:移动底座包括上盖、侧板、轮轴和所述的固定轴,侧板对称设置在上盖两侧,且侧板顶面与上盖顶面对齐,侧板与上盖固定连接成一体;上盖底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上盖宽度方向贯通;轮轴安装在第一凹槽内,并且轮轴与两侧的侧板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怀军阮国强单国永杨天明吴海彦丁嵩齐延兵杨欢于超崔琼樱李智勇赵靖宇赵志武王鹿利王璇丁超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曹妃甸实业港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