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涡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151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33
涡轮机具备:内径侧排气流路(29a);具有比内径侧排气流路(29a)的流路截面积小的流路截面积的外径侧排气流路(29b);连接内径侧排气流路(29a)和排出流路的内径侧分流流路(39a);以及连接外径侧排气流路(29b)和排出流路,且具有比内径侧分流流路(39a)的流路截面积大的流路截面积的外径侧分流流路(39b)。流路截面积的外径侧分流流路(39b)。流路截面积的外径侧分流流路(39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涡轮机


[0001]本公开涉及涡轮机。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3月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040384号的优先权的权益,并将其内容并入本申请。

技术介绍

[0002]增压器具备涡轮机。专利文献1的涡轮机形成有两个排气流路。两个排气流路在涡轮机叶轮的径向上排列配置。两个排气流路在涡轮机叶轮的周向的不同的位置与容纳涡轮机叶轮的容纳部连通。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802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两个排气流路通常设有两个分流流路。两个分流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实质上相同。两个排气流路由于设计上的制约,有时流路截面积互不相同。在两个排气流路的流路截面积互不相同的情况下,当在打开两个分流流路的状态下进行排气时,发动机背压产生偏差。
[0008]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降低发动机背压的偏差的涡轮机。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涡轮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其形成有容纳涡轮机叶轮的容纳部;第一排气流路,其形成于外壳,且与容纳部连通;第二排气流路,其形成于外壳,相对于容纳部和第一排气流路连通的位置,在涡轮机叶轮的周向上的不同的位置与容纳部连通,且具有比第一排气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小的流路截面积;排出流路,其形成于外壳,且在涡轮机叶轮的轴向上与容纳部连通;第一分流流路,其连接第一排气流路和排出流路;以及第二分流流路,其连接第二排气流路和排出流路,且具有比第一分流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大的流路截面积。
[0011]第二排气流路可以比第一排气流路流路长度更长。
[0012]第一排气流路可以比第二排气流路流路长度更长。
[0013]也可以是,上述涡轮机具备:第一舌部,其在外壳中设于面向第一排气流路的下游端的位置,且划分第一排气流路和第二排气流路;以及第二舌部,其在外壳中设于面向第二排气流路的下游端的位置,且划分第二排气流路和第一排气流路,第一排气流路的流路截面积是第一排气流路中在面向第二舌部的部位内流路截面积成为最小的第一排气最小面积,第二排气流路的流路截面积是第二排气流路中在面向第一舌部的部位内流路截面积成为最小的第二排气最小面积,第一分流流路的流路截面积是第一分流流路中流路截面积成为最小的第一分流最小面积,第二分流流路的流路截面积是第二分流流路中流路截面积成
为最小的第二分流最小面积,相比通过第一排气最小面积和涡轮机叶轮的喉道面积导出的第一有效面积与通过第二排气最小面积和涡轮机叶轮的喉道面积导出的第二有效面积的差,第一有效面积及第一分流最小面积的合计与第二有效面积及第二分流最小面积的合计的差更小。
[0014]也可以是,在将第一排气最小面积设为Aa、将第二排气最小面积设为Ab、将涡轮机叶轮的总喉道面积设为Ai、将涡轮机叶轮中与第一排气流路对置的对置部位的喉道面积设为Aia、将涡轮机叶轮中第二排气流路与对置的对置部位的喉道面积设为Aib、将涡轮机叶轮中与第一排气流路对置的对置部位的中心角设为θa、将涡轮机叶轮中与第二排气流路对置的对置部位的中心角设为θb、将第一有效面积设为Aaf、以及将第二有效面积设为Abf的情况下,第一有效面积Aaf通过式(1)及式(1a)导出,第二有效面积Abf通过式(2)及式(2a)导出,
[0015][数1][0016][0017][数2][0018][0019][数3][0020][0021][数4][0022][002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4]根据本公开,可以降低发动机背压的偏差。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增压器的概略剖视图。
[0026]图2是图1所示的涡轮机外壳的A-A线剖视图。
[0027]图3是从废气门口侧观察涡轮机外壳的概略立体图。
[0028]图4是比较例的涡轮机外壳的A-A线剖视图。
[0029]图5是用于说明涡轮机叶轮的总喉道面积的图。
[0030]图6是用于说明涡轮机叶轮的内径侧喉道面积及外径侧喉道面积的图。
[0031]图7是变形例的涡轮机外壳的A-A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中表示的尺寸、材料、其它具体的数值等只是用于使理解容易的示例,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并不限定本公开。此外,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对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从而省略重复说明。另外,与本公开没有直接关系的要素省略图示。
[0033]图1是增压器TC的概略剖视图。将图1表示的箭头L方向设为增压器TC的左侧进行说明。将图1表示的箭头R方向设为增压器TC的右侧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增压器TC具备增压器主体1。增压器主体1具备轴承外壳3、涡轮机外壳(外壳)5以及压缩机外壳7。涡轮机外壳5通过紧固机构9连结于轴承外壳3的左侧。压缩机外壳7通过紧固螺栓11连结于轴承外壳3的右侧。涡轮机T构成为包括轴承外壳3及涡轮机外壳5。离心压缩机C构成为包括轴承外壳3及压缩机外壳7。
[0034]在轴承外壳3的外周面设有突起3a。突起3a设于涡轮机外壳5侧。突起3a在轴承外壳3的径向上突出。在涡轮机外壳5的外周面设有突起5a。突起5a设于轴承外壳3侧。突起5a在涡轮机外壳5的径向上突出。轴承外壳3和涡轮机外壳5通过紧固机构9带紧固。紧固机构9例如由G联接器构成。紧固机构9夹持突起3a、5a。
[0035]在轴承外壳3形成有孔3b。轴承孔3b在增压器TC的左右方向上贯通。轴承孔3b经由滑动轴承旋转自如地轴支承轴13。在轴13的左端部设有涡轮机叶轮15。涡轮机叶轮15配置于涡轮机外壳5内。涡轮机叶轮15旋转自如地容纳于涡轮机外壳5。在轴13的右端部设有压缩机叶轮17。压缩机叶轮17配置于压缩机外壳7内。压缩机叶轮17旋转自如地容纳于压缩机外壳7。
[0036]在压缩机外壳7形成有吸气口19。吸气口19在增压器TC的右侧开口。吸气口19连接于未图示的空气过滤器。由轴承外壳3和压缩机外壳7的对置面形成扩散流路21。扩散流路21将空气升压。扩散流路21形成为环状。扩散流路21在轴13的径向内侧经由压缩机叶轮17连通于吸气口19。
[0037]在压缩机外壳7形成有压缩机涡旋流路23。压缩机涡旋流路23形成为环状。压缩机涡旋流路23例如位于比扩散流路21靠轴13的径向外侧。压缩机涡旋流路23连通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吸气口和扩散流路21。当压缩机叶轮17旋转时,从吸气口19向压缩机外壳7内吸入空气。吸入的空气在流通于压缩机叶轮17的翼间的过程中被加压加速。进行了加压加速的空气在扩散流路21及压缩机涡旋流路23被升压。进行了升压的空气引导至发动机的吸气口。
[0038]在涡轮机外壳5形成有排出流路25、容纳部27以及排气流路29。排出流路25在增压器TC的左侧开口。排出流路25连接于未图示的废气净化装置。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涡轮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其形成有容纳涡轮机叶轮的容纳部;第一排气流路,其形成于上述外壳,且与上述容纳部连通;第二排气流路,其形成于上述外壳,相对于上述容纳部和上述第一排气流路连通的位置,在上述涡轮机叶轮的周向上的不同的位置与上述容纳部连通,且具有比上述第一排气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小的流路截面积;排出流路,其形成于上述外壳,且在上述涡轮机叶轮的轴向上与上述容纳部连通;第一分流流路,其连接上述第一排气流路和上述排出流路;以及第二分流流路,其连接上述第二排气流路和上述排出流路,且具有比上述第一分流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大的流路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排气流路比上述第一排气流路流路长度更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排气流路比上述第二排气流路流路长度更长。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涡轮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舌部,其在上述外壳中设于面向上述第一排气流路的下游端的位置,且划分上述第一排气流路和上述第二排气流路;以及第二舌部,其在上述外壳中设于面向上述第二排气流路的下游端的位置,且划分上述第二排气流路和上述第一排气流路,上述第一排气流路的上述流路截面积是上述第一排气流路中在面向上述第二舌部的部位内流路截面积成为最小的第一排气最小面积,上述第二排气流路的上述流路截面积是上述第二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功佐藤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