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管道二次搬运移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113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管道二次搬运移位器,涉及管道搬运的技术领域,其包括车体、铲板、用于驱动伸缩轴件的驱动件、位于梁架上的千斤顶以及用于操控车体行驶的控制把手,所述车体包括相对间隔布置的两组梁架、相对间隔布置的两组伸缩轴件以及转动设于每组伸缩轴件两端的滚轮,所述伸缩轴件分别依次转动穿设于相应的梁架;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与铲板固定相连,所述千斤顶的驱动踏板件朝向控制把手的方向延伸,且所述铲板转动设于伸缩轴件的上方。当二次搬运的管道直径变大时,通过驱动驱动件,进而驱动伸缩轴件伸长、两组梁架的间距以及两组铲板之间的间距相应增加,最终实现适应大管道运输时的稳定性。本申请具有改善提高管道搬运效率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管道二次搬运移位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搬运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大管道二次搬运移位器。

技术介绍

[0002]管道安装属于建筑设备安装工程,一般在建筑主体施工完成后进行。管道安装时,通常利用塔吊,自堆料场地吊装大管道,进而将管道吊升至指定的楼层内。吊升至指定楼层内的管道,还需要二次搬运至指定的安装目的地,此转运过程通常使用叉车装运。
[0003]大管道是指,直径比传统叉车两块铲板之间间距更大的管道。传统叉车的两块铲板间距是固定的,因为传统叉车的两块铲板间距是固定的,所以传统叉车难以适应大管道,进而使得大管道运输时不稳定,导致管道搬运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大管道运输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管道搬运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大管道二次搬运移位器。
[0005]一种大管道二次搬运移位器,其包括铲收组件和驱动铲收组件的驱动组件;所述铲收组件包括车体和铲板,所述车体包括相对间隔布置的两组梁架、相对间隔布置的两组伸缩轴件以及转动设于每组伸缩轴件两端的滚轮,所述伸缩轴件分别依次转动穿设于相应的梁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伸缩轴件的驱动件、位于梁架上的千斤顶以及用于操控车体行驶的控制把手,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与铲板固定相连,所述千斤顶的驱动踏板件朝向控制把手的方向延伸,且所述铲板转动设于伸缩轴件的上方。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楼层内放置木枋,塔吊将管道吊运在木枋顶部,进而架空管道。操作人员通过操控控制把手,控制车体行驶至管道堆放处,使得铲板前进至管道下方,踩踏千斤顶的踏板,进而驱动千斤顶的活塞杆举升铲板,铲板转动进而带动管道沿其轴向方向在铲板上表面运动,当管道稳定时停止举升千斤顶,之后操控控制把手,控制车体行驶至指定的安装目的地,边后退车体边驱动千斤顶,使得铲板下放管道。当二次搬运的管道直径变大时,通过驱动驱动件,进而驱动伸缩轴件伸长,伸缩轴件伸长使得两组梁架的间距以及两组铲板之间的间距相应增加,以实现适应管道直径的变大,改善大管道运输时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本方案具有改善提高管道搬运效率的优点。
[0007]可选的,所述伸缩轴件包括一根花键轴和两根花键套,所述花键轴分别同轴布置且插设配合花键套,两根所述花键套相背的一端分别转动穿设于两组梁架;所述驱动件包括连系梁和液压杆,所述连系梁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根相对布置的花键套,所述液压杆分别固定连接于连系梁和梁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控制两组梁架之间间距适应管道直径变化时,液压杆驱动连系梁,连系梁带动其中两根相对布置的花键套相对另外两根相对布置的花键套轴向位移,进而使得两组相对间隔布置的铲板之间间距适应管道直径变大,且一根花键轴
跟两根花键套的配合不仅可以通过滚轮驱动梁架行驶,而且可以实现沿花键轴的轴向方向伸展,以实现使得铲板之间的间距增加。
[0009]可选的,所述花键轴端部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周壁设有封筒,所述封筒开口端与花键套端口相抵紧,且封筒内壁与螺纹杆螺纹相连,所述封筒封闭端外壁开设有六角槽。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扳手通过驱动六角槽槽壁,进而使得封筒内壁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直至封筒的开口端与花键套的端壁相抵,一方面实现对花键套端口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对使用状态下的花键轴进行轴向限位,阻止花键轴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花键套轴向位移。
[0011]可选的,所述铲板顶部设有阻移块,所述阻移块侧壁与铲板顶部之间形成有放置弧面。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弧面可以适应管套外周壁的弧度,进而提高管道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放置弧面可以阻止管道径向位移,且控制把手可以操控管道轴向方向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管道运输时的稳定性。
[0013]可选的,所述千斤顶对应铲板有两个,且两个千斤顶的驱动踏板件之间设有联动杆件,所述联动杆件可沿其轴向方向适应性伸缩。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千斤顶会随着铲板之间的间距变化而变化,联动杆件一方面提高两个千斤顶之间的整体性,当操作人员踩踏其一千斤顶的驱动踏板件,进而驱动相应铲板转动时,在联动杆件作用下另一千斤顶的驱动踏板件联动,进而驱动另一千斤顶驱动相应铲板的转动,从而方便控制两个铲板协同铲收管道。
[0015]可选的,所述联动杆件包括滑杆和滑筒,所述滑杆滑动连接于滑筒内壁,所述滑杆和滑筒相背的端部分别设有套环,两个所述套环分别套设于相应的驱动轴杆。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轴向外力作用下,滑杆可以相对滑筒轴向位移,方便适应两个千斤顶之间间距的变化,且滑杆、滑筒以及两个套环形成的传力体系对驱动轴杆具有限位作用,进而提高两个千斤顶的整体性能。
[0017]可选的,所述控制把手一端与其中一组梁架固定相连,所述控制把手另一端设有配合花键套联动的配合件。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两个梁架之间间距是可以变化的,所以控制把手一端与其一梁架固定,以实现操控车体行驶,而与控制把手另一端通过配合件与花键套配合相连,进而方便随梁架之间间距的变化而变化。
[0019]可选的,所述配合件包括燕尾槽体、L型燕尾板以及滚珠轴承,所述燕尾槽体沿花键套的轴向方向设于控制把手上,所述L型燕尾板通过滚珠轴承与花键套相连。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槽体可以对L型燕尾板进行导向、限位和传递荷载的作用,当L型燕尾板配合梁架间距变化时,L型燕尾板是沿着燕尾槽体的轴向方向运动的,当控制把手推动或拉动车体时,控制把手的驱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燕尾槽体、L型燕尾板以及滚珠轴承径向传递给花键套,进而依次驱动伸缩轴件和梁架行驶,从而加强控制把手与车体之间的连接性能和整体性能。
[00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利用千斤顶和铲板方便铲收管道,以及当二次搬运的管道直径变大时,驱动件驱动伸缩轴件伸长,进而两组铲板之间的间距相应增加,以实现两个铲板之间的间距适应
大管道;2.液压杆驱动连系梁,连系梁带动其中两根相对布置的花键套相对另外两根花键套轴向位移,进而使得两组相对间隔布置的梁架之间的间距增大;3.用扳手通过驱动六角槽槽壁,进而使得封筒内壁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直至封筒的开口端与花键套的端壁相抵,以实现对花键套端口和花键轴端部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整体及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

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11、梁架;111、低位槽;12、伸缩轴件;121、花键轴;122、花键套;123、螺纹杆;124、封筒;1241、六角槽;13、滚轮;2、铲板;21、阻移块;22、放置弧面;23、L型支撑座;24、转动杆;3、驱动件;31、连系梁;32、液压杆;4、千斤顶;41、驱动踏板;411、驱动轴杆;412、踏板块;5、控制把手;6、联动杆件;61、滑杆;62、滑筒;63、套环;7、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管道二次搬运移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铲收组件和驱动铲收组件的驱动组件;所述铲收组件包括车体(1)和铲板(2),所述车体(1)包括相对间隔布置的两组梁架(11)、相对间隔布置的两组伸缩轴件(12)以及转动设于每组伸缩轴件(12)两端的滚轮(13),所述伸缩轴件(12)分别依次转动穿设于相应的梁架(11);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伸缩轴件(12)的驱动件(3)、位于梁架(11)上的千斤顶(4)以及用于操控车体(1)行驶的控制把手(5),所述千斤顶(4)的活塞杆与铲板(2)固定相连,所述千斤顶(4)的驱动踏板(41)件朝向控制把手(5)的方向延伸,且所述铲板(2)转动设于伸缩轴件(12)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管道二次搬运移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轴件(12)包括一根花键轴(121)和两根花键套(122),所述花键轴(121)分别同轴布置且插设配合花键套(122),两根所述花键套(122)相背的一端分别转动穿设于两组梁架(11);所述驱动件(3)包括连系梁(31)和液压杆(32),所述连系梁(31)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根相对布置的花键套(122),所述液压杆(32)分别固定连接于连系梁(31)和梁架(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管道二次搬运移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键轴(121)端部设有螺纹杆(123),所述螺纹杆(123)周壁设有封筒(124),所述封筒(124)开口端与花键套(122)端口相抵紧,且封筒(124)内壁与螺纹杆(123)螺纹相连,所述封筒(124)封闭端外壁开设有六角槽(1241)。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世俊张健冉恒滔严志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建工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