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装线烘道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093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涂装线烘道余热利用系统,热交换室在热风循环系统的作用下形成自下而成的垂直热风幕,所述垂直热风幕为垂直热交换结构;第一烘道和第二烘道至少之间存在一个热交换区域;在出口与进口之间形成水平流动区域,该水平流动区域中第一烘道和第二烘道形成水平热交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保证了冷热工件从进口到出口之间一直在持续地进行冷热交换,垂直的热风幕可以减少冷空气的进入以及冷空气对烘道内热量的损耗,第一烘道和第二烘道之间的热交换区域可以加快冷工件的预热,平热交换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少因为工件进出引起的热量损失,将余热最大化得抽入热风循环系统中,提高了整个系统的余热利用效率。提高了整个系统的余热利用效率。提高了整个系统的余热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涂装线烘道余热利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件涂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涂装线烘道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件涂装即指对金属和非金属工件表面覆盖保护层或装饰层。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现有涂装生产线的发展经历了由手工到生产线、到自动生产线的发展过程。涂装工艺可以简单归纳为;前处理

喷涂

干燥或固化

三废处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外涂装技术的发展,通过技术引进和与国外技术的交流,涂装技术开始飞速的发展,在涂装自动化生产方面,静电喷涂和电泳涂漆技术的推广应用、粉末喷涂技术的研制及推广,特别是中国家电行业、日用五金、钢制家具,铝材构件、电器产品、汽车工业等领域的蓬勃发展,使涂装事业有了明显的进步。
[0003]其中,三废处理是采取多种措施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进行处理和合理利用的系统工程。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氟化氢、氯化氢、甲醛、氨等有害气体;废水中有含有原油或石油制品的废水,含碱或硫化物的废水,含重金属(铬、镉、镍、铜等)离子的废水,含酸、碱、氰化物的废水,以及热水等;固体废物为被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其中有些是从废水和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等。对于三废处理现有的手段基本都能够满足排放标准。但是三废特别是在工件涂装的废气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预热。对于涂装生产线而言,烘道进出口的废气,大部分为冷热交换的热气,VOC浓度较低(通过废气燃烧风机控制出口VOC浓度),目前通常采用计划直排(粉末烘道需做除尘);同时烘道内部因烘烤工件涂料,会有高浓度VOC挥发,通过废气焚烧风机抽出,并送入加热系统进行预热后焚烧,焚烧尾气通过换热烟管进行水份烘道余热利用后排出,另外为了降低进出口VOC浓度,废气焚烧风机配置需大于理论计算出的高浓度废气量,使烘道内的VOC不外溢。可见现有涂装生产线基本都是重点在考虑如何控制VOC浓度,对于废气预热的利用,通常采用直排或者简单的余热利用,余热利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涂装线烘道余热利用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涂装生产线余热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涂装线烘道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烘道、热风循环系统以及排气系统,所述的烘道的数量至少为一条,待涂装的工件自烘道的进口进入烘道,涂装完成的工件从烘道的出口脱离烘道,排气系统与出口连通,所述的烘道在进口和出口处设置有热交换室,所述进口和出口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风口,所述进口和出口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风口,热风循环系统与第一风口联通并将出口处工件上的余热抽至第二风口,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在热风循环系统的作用下形成自下而成的垂直热风幕,所述垂直热风幕为垂直热交换结构;所述的烘道为半封闭式烘道,未经涂装的工件所处的烘道段为第一烘道,经涂装
完成并带有余热的工件所处的烘道段为第二烘道,第一烘道与进口连通,第二烘道与出口连通,第一烘道和第二烘道至少之间存在一个热交换区域,在所述的热交换区域中第一烘道和第二烘道并行布置且第二烘道中工件上的余热直接对第一烘道中的工件进行预热;其中,涂装生产线烘道中的加热系统采用现有手段,工件从第一烘道通过挂具进入到第二烘道时,可以隔离设置,也可以连通设置,根据实际的涂装工艺进行,如果涂装的加热工艺有保温时长要求,则需要隔离,如果没有保温时长要求,则可以连通设置。
[0006]所述的出口与进口不对称设置,由所述的出口与进口不对称设置在出口与进口之间形成水平流动区域,在所述水平流动区域内由于第一烘道和第二烘道中工件的相向运动形成水平的风向流动,通过该水平的风向流动将第二烘道中工件的余热带至第一烘道中并对第一烘道中的工件进行预热,该水平流动区域中第一烘道和第二烘道形成水平热交换结构。
[0007]所述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处的风速为V1,第一烘道和第二烘道中工件的移动速度为V2,V1=1.5~2V2。
[0008]所述的进口距离热交换室最外端的距离小于所述出口距离热交换室最外端的距离,进口和出口之间在第一烘道和第二烘道中工件的相向运动时形成从第二烘道到第一烘道的风向流动。
[0009]所述的第二风口由安装在热交换室底部的风盒形成,风盒与所述热风循环系统连通。
[0010]所述的风盒上设置多个交错分布的条形槽,该条形槽形成第二风口。
[0011]所述的出口与进口均为大小可调的仿形口。该仿形口为涂装生产线的常见的仿形门,本申请中仿形口的大小可以根据工件大小进行自由调节。如采用倒三角仿形口,其门型采用尺寸采用可调节的方式,既可以采用手动调节方式,也可以采用自动调节方式,只要满足仿形口尺寸根据工件大小可调即可。
[0012]所述的热风循环系统包括抽风罩、动力风机以及风管,所述抽风罩安装在热交换室顶部并与第一风口连通,动力风机带动抽风罩对热交换室进行抽风,并通过风管将热风送至第二风口。
[0013]所述的热交换室的最外端设置有保温板,该保温板上设置有出口和进口匹配的开口。
[0014]所述的烘道的数量至少为两条,排气系统的出口连接至该排气系统所在烘道的涂装加热系统中或连接至其余烘道的涂装加热系统中。
[0015]所述的排气系统与出口之间还设置有水浴加热系统。本申请中水浴加热系统将余热处理后的废气通过和冷水管接触,进一步利用废气中含有的热量,可以将水温加热并保持在10

20℃,以做他用。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垂直热风幕形成的垂直热交换结构、第一烘道和第二烘道至少之间存在一个热交换区域、以及水平流动区域中第一烘道和第二烘道形成水平热交换结构来保证冷热工件从进口到出口之间一直在持续地进行冷热交换,垂直的热风幕可以减少冷空气的进入以及冷空气对烘道内热量的损耗,第一烘道和第二烘道之间的热交换区域可以加快冷工件的预热,平热交换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少因为工件进出引起的热量损失,将余热最大化得
抽入热风循环系统中,提高了整个系统的余热利用效率;(2)、在排气系统与出口之间还设置有水浴加热系统,进一步提供废气余热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烘道未封闭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热交换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水平流动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风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烘道,2

热风循环系统,3

排气系统, 101

进口,102

出口,103

热交换室,104

第一风口,105

第二风口,106

第一烘道,107

第二烘道,108

热交换区域,109

水平流动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装线烘道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烘道(1)、热风循环系统(2)以及排气系统(3),所述的烘道(1)的数量至少为一条,待涂装的工件自烘道(1)的进口(101)进入烘道,涂装完成的工件从烘道(1)的出口(102)脱离烘道,排气系统(3)与出口(10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道(1)在进口(101)和出口(102)处设置有热交换室(103),所述进口(101)和出口(102)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风口(104),所述进口(101)和出口(102)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风口(105),热风循环系统(2)与第一风口(104)联通并将出口(102)处工件上的余热抽至第二风口(105),第一风口(104)和第二风口(105)之间在热风循环系统(2)的作用下形成自下而成的垂直热风幕,所述垂直热风幕为垂直热交换结构;所述的烘道(1)为半封闭式烘道,未经涂装的工件所处的烘道段为第一烘道(106),经涂装完成并带有余热的工件所处的烘道段为第二烘道(107),第一烘道(106)与进口(101)连通,第二烘道(107)与出口(102)连通,第一烘道(106)和第二烘道(107)至少之间存在一个热交换区域(108),在所述的热交换区域(108)中第一烘道(106)和第二烘道(107)并行布置且第二烘道(107)中工件上的余热直接对第一烘道(106)中的工件进行预热;所述的出口(102)与进口(101)不对称设置,由所述的出口(102)与进口(101)不对称设置在出口(102)与进口(101)之间形成水平流动区域(109),在所述水平流动区域(109)内由于第一烘道(106)和第二烘道(107)中工件的相向运动形成水平的风向流动,通过该水平的风向流动将第二烘道(107)中工件的余热带至第一烘道(106)中并对第一烘道(106)中的工件进行预热,该水平流动区域(109)中第一烘道(106)和第二烘道(107)形成水平热交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线烘道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风口(104)和第二风口(105)处的风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王青王军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和乐门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