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090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结构及方法。所述施工结构包括多个沿直线分布的接触网支架结构、平行于正馈线的定位线及承力索,每个接触网支架结构包括基座、支柱、平腕臂、斜腕臂和分杆机构;施工时根据定位单独施工每个接触网支架,具体包括基座和支柱的施工、斜腕臂和平腕臂的安装、分杆器的安装,分杆器通过两根支杆分别连接正馈线和辅助馈线,两根支杆分别通过定位杆与斜腕臂连接;定位线通过多个吊弦悬吊在承力索下方,并通过多个连线器分别与正馈线和辅助馈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从支杆上进行双线路的建设,接触网在后期使用中无需进行增量辅助馈线更换改造,提高了接触网在高流量列车通信时电力配送能力的上限。上限。上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结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电气工程接触网施工方法领域,具体为一种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在铁路的大规模修建中,尤其是在既有线路改建中,经常能够遇见两条线路同时拨接,对于客流量较大的交通线路还增加有并联辅助馈线以提高整个接触网系统的载流量,满足高行车密度时段的列车受流需求,双承双导悬挂方式相比于单承单导,弓网接触电阻减小一半,能有效减少接触线电磨耗。采用双承双导悬挂方式时,相比于单承单导,当某一根接触线因为振动而与受电弓脱离,而由于另一根接触线可能仍与受电弓接触,此时并不会出现拉弧现象,由此减小电弧出现的概率,减少接触线损伤,现有施工方法中辅助馈线多为后期设置,在遇恶劣天气如大风时接触网运行时的稳定性易受影响,随着铁路线路的不断扩展和接触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面临着大面积的有线改造,所以一个好的施工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结构及方法,所述施工结构及方法从支杆上进行双线路的建设,可以保证正馈线和辅助馈线之间的稳定,在后期使用中无需进行增量辅助馈线更换改造,可以提高接触网在高流量列车通信时电力配送能力的上限,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简化繁琐的施工。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结构。所述施工结构包括多个沿直线分布的接触网支架结构,每个接触网支架结构包括基座、支柱、平腕臂和斜腕臂,所述平腕臂和斜腕臂的一端分别通过绝缘子与支柱连接,斜腕臂的另一端支撑在平腕臂的前部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每个接触网支架的平腕臂前端的分杆机构和平行于正馈线的定位线及承力索,所述分杆机构包括分杆器、一线支杆、二线支杆、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分杆器固定安装在平腕臂的前端下部,一线支杆和二线支杆的一端与分杆器连接,一线支杆另一端固定在正馈线上,二线支杆另一端固定在辅助馈线上,所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一端与斜腕臂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一线支杆和二线支杆固定连接;在每个接触网支架结构的平腕臂前端上部设有承力索座,所述承力索依次固定在每个接触网支架结构平腕臂前端的承力索座上,定位线通过多个吊弦悬吊在承力索下方,且位于正馈线和辅助馈线的上方,定位线通过多个连线器分别与正馈线和辅助馈线连接,所述正馈线和辅助馈线之间设有线岔。
[0005]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在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与平腕臂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根支撑杆。
[0006]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柱内设有预埋件,所述斜腕臂为单耳腕臂,所述平腕臂和斜腕臂的绝缘子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支柱内的预埋件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杆器包括固定在平腕臂上的基座和对称设置在基座上的两个连接板,所述一线支杆和二线支杆的上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连接,在一线支杆和二线支杆的底部设有正馈线穿线孔和辅助馈线穿线孔;所述正馈线和辅助馈线分别从对应的正馈线穿线孔和辅助馈线穿线孔穿过。
[0008]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均与平腕臂平行,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斜腕臂的中部,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一线支杆和二线支杆的中部。
[0009]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线置于一线支杆和二线支杆之间的间隙中部;多个连线器按照60~90m的间距等距分布,每个连线器包括固定在定位线上的线夹和连接在线夹上的两组支撑杆或支撑架,在支撑杆或支撑架的底部设有穿线孔,所述正馈线和辅助馈线分别从两组支撑杆或支撑架底部的穿线孔穿过。
[0010]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1](1)根据设计图纸对每个接触网支架结构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准备施工所需设备以及施工物料;相邻两个接触网支架结构的间距为40~60m;
[0012](2)按照顺序依次施工每个接触网支架结构;每个接触网支架结构的施工过程如下:
[0013]a.施工接触网支架结构的基座和支柱,并在浇筑支柱混凝土时通过钢筋或钢丝在支柱内部定位埋设有预埋件;
[0014]b.接触网支架结构的腕臂安装:腕臂包括置于支柱顶部的平腕臂和置于平腕臂下方的单耳腕臂,所述平腕臂和单耳腕臂的一端均设有绝缘子,且平腕臂的设有绝缘子的一端与支柱内预埋件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水平伸出支柱外壁,单耳腕臂设有绝缘子的一端与支柱内预埋件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呈倾斜状伸出支柱外,并通过连接件与平腕臂的外壁固定连接;
[0015]c.接触网支架结构的分杆安装:在平腕臂与单耳腕臂连接部位的前端下方设有分杆器,并通过分杆器将支杆安装的方式在安装的初始划分为分杆式的安装方式,为一线支杆和二线支杆,一线支杆和二线支杆和下端分别固定有正馈线和辅助馈线;
[0016]d.接触网支架结构的定位杆安装:将一线支杆和二线支杆分别通过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与单耳腕臂连接,且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均与平腕臂平行;
[0017](3)辅助稳定装置的安装:在接触网支架结构施工完成后,在每个接触网支架结构的平腕臂的前部上端固定安装有承力索座,承力索座的中部贯穿有承力索;在每个接触网支架结构的一线支杆和二线支杆之间空隙的中部贯穿有定位线,定位线置于正馈线和辅助馈线的上方,在定位线与正馈线和辅助馈线的外壁间隔60~90m固定装有连线器,并通过连线器与正馈线和辅助馈线连接;在承力索与定位线之间间隔固定连接有吊弦,正馈线和辅助馈线之间的外壁间隔固定安装有线岔;
[0018](4)模拟冷滑检测:利用作业梯车上的零时受电弓,在线岔有效范围内进行冷滑检测,对检测出来的数据及时进行校对;
[0019](5)试验车通电试车:采用相关的设备对整个装置的电流走向检测,并使用检测车辆对上线路的接触网进行有效的检测,排除安全隐患,并对相关设备进行有效地保护。
[0020]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的接触网支架结构的定位具体是在路基的
基层表面工程完成后在设计的点位处用钢钎和木桩标记处接触网的支柱中心的位置;其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提前做好机器的混凝土搅拌配比工作、对相应的工作人员负责人做到技术交底,安排好用电的安全和方法。
[0021]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的a步骤中基座和支柱的施工步骤依次包括:钻设钢筋笼埋设孔、基座和支柱的钢筋笼埋设、基座和支柱支模、安装预埋件、浇筑柱身和浇筑基座,在钻设钢筋笼埋设孔时先将移动钻机移动到钻尾孔,钻尾偏差小于等于两厘米,钻头与地面垂直钻设,钻完孔后应该对孔的直径和深度度、垂直度进行测量,并及时有效的清理桩底的松土。
[0022]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的c步骤中的分杆器与平腕臂之间设有垫片;所述步骤(2)的d步骤中在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与平腕臂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支撑杆固定连接。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结构,所述施工结构包括多个沿直线分布的接触网支架结构,每个接触网支架结构包括基座(1)、支柱(2)、平腕臂(4)和斜腕臂(5),所述平腕臂(4)和斜腕臂(5)的一端分别通过绝缘子(3)与支柱(2)连接,斜腕臂(5)的另一端支撑在平腕臂(4)的前部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每个接触网支架的平腕臂(4)前端的分杆机构和平行于正馈线(10)的定位线(6)及承力索(12),所述分杆机构包括分杆器(7)、一线支杆(8)、二线支杆(9)、第一定位杆(13)和第二定位杆(14),分杆器(7)固定安装在平腕臂(4)的前端下部,一线支杆(8)和二线支杆(9)的一端与分杆器(7)连接,一线支杆(8)另一端固定在正馈线(10)上,二线支杆(9)另一端固定在辅助馈线(11)上,所述第一定位杆(13)和第二定位杆(14)一端与斜腕臂(5)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一线支杆(8)和二线支杆(9)固定连接;在每个接触网支架结构的平腕臂(4)前端上部设有承力索座(15),所述承力索(12)依次固定在每个接触网支架结构平腕臂前端的承力索座(15)上,定位线(6)通过多个吊弦(16)悬吊在承力索(12)下方,且位于正馈线(10)和辅助馈线(11)的上方,定位线(6)通过多个连线器(17)分别与正馈线(10)和辅助馈线(11)连接,所述正馈线(10)和辅助馈线(11)之间设有线岔(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定位杆(13)和第二定位杆(14)与平腕臂(4)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根支撑杆(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2)内设有预埋件(200),所述斜腕臂(5)为单耳腕臂,所述平腕臂(4)和斜腕臂(5)的绝缘子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支柱(2)内的预埋件(20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杆器(7)包括固定在平腕臂(4)上的基座和对称设置在基座上的两个连接板,所述一线支杆(8)和二线支杆(9)的上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连接,在一线支杆(8)和二线支杆(9)的底部设有正馈线穿线孔(800)和辅助馈线穿线孔(900);所述正馈线(10)和辅助馈线(11)分别从对应的正馈线穿线孔(800)和辅助馈线穿线孔(900)穿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杆(13)和第二定位杆(14)均与平腕臂(4)平行,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斜腕臂(5)的中部,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一线支杆(8)和二线支杆(9)的中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线(6)置于一线支杆(8)和二线支杆(9)之间的间隙中部;多个连线器(17)按照60~90m的间距等距分布,每个连线器(17)包括固定在定位线上的线夹和连接在线夹上的两组支撑杆或支撑架,在支撑杆或支撑架的底部设有穿线孔,所述正馈线(10)和辅助馈线(11)分别从两组支撑杆或支撑架底部的穿线孔穿过。7.一种既有双线路同时拨接接触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龙虎申朝震范彪向文君王文俊庞瑞吕曙光侯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