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接触网双承双导更换安装专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9286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装专用工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地铁接触网双承双导更换安装专用工具,包括壳体、转动机构、伸缩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有转动把、转盘、第一转动轴、第一动齿轮、第二动齿轮、第二转动轴、上轨板和下轨板,所述转动把的左端与转盘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底端依次贯穿转盘的顶部、壳体的顶部、第一动齿轮的内壁并延伸至第一动齿轮的下方通过轴承A与壳体1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伸缩机构、第一固定件、第一圆块、第一螺栓、第一挂钩、第一铰接块、第二固定件、第二圆块、第二螺栓、第二挂钩、第二铰接块、凹槽、第三转动轴和第一承力钢索,达到了伸缩的效果。达到了伸缩的效果。达到了伸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接触网双承双导更换安装专用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安装专用工具
,具体为一种地铁接触网双承双导更换安装专用工具。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是双根承力索双根接触线,接触网是在电气化铁道中,沿钢轨上空“之”字形架设的,供受电弓取流的高压输电线。接触网是铁路电气化工程的主构架,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成。现有现有技术安装吊弦时先将绑在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临时吊弦松开,让两支承力索和两支接触线水平自然分开设定间距,首先安装承力索一侧吊弦线夹然后安装接触线线夹,由于现有技术安装吊弦线夹时双支承力索和接触线线夹受风和人员操作影响不稳定出现晃动,且接触线高度不够都需要两人配合才能顺利将一套线夹准确卡入原槽位上,期间还需要借助一个宽25mm木块来夹在两线间保证安装顺利,现有技术费时费工,主要产生原因安装时没有一个系统的配合工具帮助完成此项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地铁接触网双承双导更换安装专用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接触网双承双导更换安装专用工具,包括壳体(1)、转动机构(2)、伸缩机构(3)和限位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2)包括有转动把(201)、转盘(202)、第一转动轴(203)、第一动齿轮(204)、第二动齿轮(205)、第二转动轴(206)、上轨板(207)和下轨板(208),所述转动把(201)的左端与转盘(202)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203)的底端依次贯穿转盘(202)的顶部、壳体(1)的顶部、第一动齿轮(204)的内壁并延伸至第一动齿轮(204)的下方通过轴承A与壳体(1)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轴承A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底部内壁,所述第二转动轴(206)的顶端外壁与第二动齿轮(20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206)的底端依次贯穿上轨板(207)的顶部、下轨板(208)的顶部并延伸至下轨板(208)的底部下方通过轴承B与壳体(1)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轴承B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底部内壁;所述伸缩机构(3)包括有第一固定件(301)、第一圆块(302)、第一螺栓(303)、第一挂钩(304)、第一铰接块(305)、第二固定件(306)、第二圆块(307)、第二螺栓(308)、第二挂钩(309)、第二铰接块(310)、凹槽(311)、第三转动轴(312)和第一承力钢索(313),所述第一固定件(301)的右侧与壳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栓(303)依次贯穿第一固定件(301)的正面、第一圆块(302)的正面并延伸至第一圆块(302)的背面与第一螺栓(303)相适配的第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挂钩(304)与第一圆块(3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块(305)与第一圆块(302)的外表面铰接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有第二承力钢索(401)、固定件(402)、限位槽(403)、销轴(404)和胶滑轮(405),所述第二承力钢索(401)的一端与第二挂钩(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平安李磊傅广慧杨兴邵宾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