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封型汽车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0712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封型汽车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相匹配的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座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筒状的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侧壁设有夹层,夹层间的内腔中封装有胶水和压缩气体;所述第一外壳内侧下部设有出液口,出液口处设有封头/堵头;所述插头包括第二安装板以及与第一外壳内侧空间相适配的第二外壳;所述插头完全插入到插座中时,第二外壳将封头/堵头顶开使胶水流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封型汽车连接器,适用于实际使用中在插合后不再需要拔出的连接器;在插合后释放胶水填满连接器内各处空隙,胶水固化后形成永久性封装,对各组件之间缝隙形成填充性、封闭性的保护,大大降低了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氧化、短路等问题的可能性。问题的可能性。问题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封型汽车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自封型汽车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论是常规动力汽车还是新兴的新能源汽车,汽车线束是构成汽车电路、连接车辆电器元件的桥梁和纽带,对于车辆功能的正常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0003]由于功能和安全性的增加,汽车电控系统等越来越复杂,对于连接装置,即连接器和电源线、信号线(以下统称导线)的防水、防尘、防氧化性能以及电流连续性和稳定性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线束的普遍采用连接器、端子、定位扎带、胶带、热缩管、波纹管等对导线连接固定和保护覆盖,以保证汽车线束在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
[0004]然而,汽车行驶途中,由于长期的振动、颠簸,连接器有可能发生松动而导致车辆出现故障;并且,连接处的线柱若发生氧化还容易导致接触不良甚至短路等故障,而雨水或潮气的侵害则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0005]因此,需要确保连接器的稳定连接,目前通用的办法是采用螺丝、锁扣等方法来保证连接器之间的稳定连接;为了防水防潮,通常采用的防水密封设计是采用密封圈配合螺丝、锁扣等实现密封连接,并且,还需要采用热缩管、防水密封胶等方法封堵住穿线孔与导线之间的缝隙;这些不仅造成了连接器的体积增大、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装配程序繁复,生产效率较低,总之,对于连接器连接稳定性、防水密封性而进行的改进,最后都导致了汽车的成本增加,并且仍然不能完全防止连接器松动、进水受潮等现象的发生。
[0006]但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不少连接器并不需要频繁的插拔,在安装上以后,部分连接器很可能到整个汽车报废都不会再打开或拔起,对于这部分连接器,完全可以考虑采用永久性的封装连接,从而彻底防止连接器松动、进水受潮等现象的发生,但目前的连接器难以方便、低成本的实现此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插合后释放胶水填满连接器内各处空隙,胶水固化后形成永久性封装的连接器。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从外部注入胶水,操作方便,固化效果好的自封型汽车连接器。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封型汽车连接器,包括相匹配的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座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筒状的第一外壳,第一外壳底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安装板固定于第一外壳内侧底部或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一外壳侧壁设有夹层,夹层间的内腔中封装有胶水和压缩气体;所述第一外壳内侧下部设有至少一个出液口,出液口处设有凸出于第一外壳内侧表面设置的封头/堵头;
所述插头包括第二安装板以及与第一外壳内侧空间相适配的第二外壳,第二外壳底部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安装板固定于第一外壳内侧底部或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插针组件,第二安装板上相对应的设有插孔组件;或第二安装板上设有插针组件,第一安装板上相对应的设有插孔组件;插针组件和插孔组件的底端用于与导线连接;所述插头完全插入到插座中时,第二外壳将封头/堵头顶开使胶水流出。
[0010]优选的是,所述插针组件的底端露出于第一外壳的外侧底部;所述插孔组件的底端露出于第二外壳的外侧底部。
[0011]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外壳的外侧底部设有第一保护套,且插针组件/插孔组件的底端设于第一保护套内;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底部设有第二保护套,且插孔组件/插针组件的底端设于第二护套内。
[0012]优选的是,所述第二保护套具有用于包裹导线的管状延长部,且管状延长部的内径大于导线外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中,至少在第二安装板上设有若干通孔。
[0013]优选的是,所述胶水为光固化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壳外侧套设有易撕除的深色/不透光保护膜或第一外壳采用深色/不透光材料。
[0014]优选的是,所述胶水内混合有反光片。
[0015]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外壳采用低折射率透明材料;进一步的,第二外壳下端面露出于第二安装板且下端面上设有多个照射盲孔位。
[0016]优选的是,所述第二保护套内设有若干长度不同的光导纤维,光导纤维一端露出于管状延长部并形成光源照射端,另一端穿过第二安装板进入第二外壳中空处。
[0017]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外壳内侧壁上设有UV反光层。
[0018]一种自封型汽车连接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插针组件和插孔组件分别连接导线,并使第一保护套与导线密封连接以防止胶水从第一保护套下侧流出;S2.将插座的第一外壳口朝上放置,使压缩气体汇聚于内腔上部,静置数秒以减少胶水中的气泡;S3.将插头的第二外壳口朝下对准插座插入,使第二外壳将封头/堵头端部顶开后胶水喷出并填满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内侧的各处空隙;S4.观察到胶水进入第二保护套管状延长部后,采用紫外灯对胶水进行固化。
[0019]本专利技术的自封型汽车连接器,适用于实际使用中在插合后不再需要拔出的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能够在插合后释放胶水填满连接器内各处空隙,胶水固化后形成永久性封装,对插针组件和插孔组件的连接处、插针组件以及插孔组件和导线的连接处形成填充性、封闭性的保护,大大降低了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氧化、短路等问题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了连接器插合需要重新拔出的可能性;连接器装配时,无需从外部注入胶水,操作方便,并且,由于增加了相应的导光设计,即便在注入较多的光固化胶水时也能有较好的固化效果,可较好的替代当前汽车中的部分连接器。
[0020]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2中的插座和插头插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另一种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另外两种安装板和外壳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号为:1

插座,11

第一安装板,12

第一外壳,13

第一开口,14

胶水,15

压缩气体,16

出液口,17

封头,2

插头,21

第二安装板,22

第二外壳,23

第二开口,24

照射盲孔位,3

插针组件,31

插针组件的底端,4

插孔组件,41

插孔组件的底端,5

第一保护套,6

第二保护套,61

管状延长部,7

光导纤维,71

光源照射端,72

端点,A

导线。
[0026]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封型汽车连接器,包括相匹配的插头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筒状的第一外壳,第一外壳底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安装板固定于第一外壳内侧底部或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一外壳侧壁设有夹层,夹层间的内腔中封装有胶水和压缩气体;所述第一外壳内侧下部设有至少一个出液口,出液口处设有凸出于第一外壳内侧表面设置的封头/堵头;所述插头包括第二安装板以及与第一外壳内侧空间相适配的第二外壳,第二外壳底部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安装板固定于第一外壳内侧底部或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插针组件,第二安装板上相对应的设有插孔组件;或第二安装板上设有插针组件,第一安装板上相对应的设有插孔组件;插针组件和插孔组件的底端用于与导线连接;所述插头完全插入到插座中时,第二外壳将封头/堵头顶开使胶水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封型汽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组件的底端露出于第一外壳的外侧底部;所述插孔组件的底端露出于第二外壳的外侧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封型汽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外侧底部设有第一保护套,且插针组件/插孔组件的底端设于第一保护套内;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底部设有第二保护套,且插孔组件/插针组件的底端设于第二护套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封型汽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套具有用于包裹导线的管状延长部,且管状延长部的内径大于导线外径;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俊苏建飞薛继张强黄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如皋市卓凡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