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村淇专利>正文

鼓之双调整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0457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鼓之双调整座,包含固定于大鼓边缘的底座、固定于底座上的支杆和夹设于支杆上的二组调整器,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器包含第一夹座、第二夹座、具有定位杆的转动球体和特殊锁固螺栓。通过特殊锁固螺栓拧紧与旋松,使转动球体转动以调整定位杆前后、左右的位置。通过调整器在支杆上下的移动,调整定位杆上、下位置。可达到快速便利调整爵士鼓组各乐器之最佳适宜位置,使鼓手得心应手演奏之。(*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系关于乐器设备,尤其是关于设置在爵士鼓组中大鼓边缘的调整座。请参阅图1和图2,系习用爵士鼓组于立放的大鼓1边缘再架放中鼓2的示意图;其架放之主要构件系一固定调整座,该固定调整座主要具有一底座3,固定于该大鼓1之边缘,该底座3上设一凸块4,于凸块4上设二孔5可插置二支杆6,每一支杆6之顶面设一角度调整器7,该角度调整器7的端部固定于中鼓2的鼓边。此习用的固定调整座因支杆6端部的角度调整器7的限制,因此只能于大鼓1上方加组两个中鼓2而已,对于鼓组排列较多之演奏则显得不敷使用。而底座3又系固定于大鼓1边缘,无法机动性的做任何位移,因此中鼓2顶多只能旋转角度而已,无法机动性地前后移动,来适应鼓手的伸手长度,因此不同身高、不同伸手长度的鼓手敲击起来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了。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鼓之双调整座,它可上下、左右、前后立体位置调整移位,故其挂接的敲击乐器可自由转动任何调整设位,使各乐器间获得良好的配合位置,其次具有组卸、调整位置、调整角度简单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鼓之双调整座,包含固定于大鼓边缘的底座,固定于底座上的支杆和夹设于支杆上的二组调整器,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器包含第一夹座、第二夹座、具有定位杆的转动球体和特殊锁固螺栓;该第一夹座内侧具有承置该转动球体的第一承置空间,且在第一承置空间之一端设有供特殊锁固螺栓穿入的矩形穿孔,另一端设有一凸耳;该第二夹座内侧具有承置该转动球体的第二承置空间,且在第二承置空间之一端设有供特殊锁固螺栓穿入的圆孔,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夹座之凸耳藉由销枢接成一体的二凸耳,另在该第二夹座一侧设有套管,在套管一端设有由各自的小凸耳相互枢接的固定夹块及活动夹块;设置将固定夹块和活动夹块夹固于支杆上藉以将调整器置于支杆之适当处的锁固螺栓。上述的鼓之双调整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承置空间呈圆弧内凹状,且设有数凸肋,该第二承置空间呈阶梯圆形内凹状。上述的鼓之双调整座,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二夹座之间置放一压缩弹簧。本技术利用特殊锁固螺栓及凸耳之结构,藉以将调整器夹固于支杆之适当处,俾使在支杆上同时夹设二组调整座,形成在鼓上可同时设固敲击乐器之外,可达到快速便利全方位的调整附加敲击乐器的夹固位置、角度之变化,极好地适应不同演奏者的身材和击打习惯,使各乐器间获得良好的配合位置,有利于演奏者得心应手获得美满的演出效果。结合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系习用鼓组之外观图。图2系习用鼓组之调整底座外观图。图3系本技术调整器之立体分解图。图4系本技术调整器之立体组合图。图5系本技术之夹座动作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之夹块动作示意图。图7系本技术之实用状态图。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本技术主要在固定于大鼓1边缘的底座3的支杆6上同时夹设二组调整器10,以在大鼓1上可同时夹设敲击乐器(中鼓2或铜钹)。调整器10每组包含第一夹座12、第二夹座13、具有定位杆111的转动球体11和特殊锁固螺栓124。该第一夹座12内侧具有第一承置空间121,以承置该转动球体11,该第一承置空间121内呈圆弧内凹状,且设有数凸肋122,以增加对转动球体11之咬合,及该第一夹座12在第一承置空间121之一端设有一矩形穿孔123,以供特殊锁固螺栓124的方身穿入,另一端设有一凸耳125。该第二夹座13内侧具有第二承置空间131,以承置该转动球体11,且该第二承置131空间呈阶梯圆形内凹状,不仅可将转动球体11夹固,亦可适用不同大小球径之转动球体11夹固,及该第二夹座13在第二承置空间131之一端设有一圆孔132,以供特殊锁固螺栓124穿入,另一端设有二凸耳133,并与第一夹座12之凸耳125藉由销枢接成一体,形成第一夹座12与第二夹座13,可依凸耳125、133为中心,及藉由特殊锁固螺栓124作咬合或放开之动作。另在该第二夹座13一侧设有套管14,在套管14一端设有一固定夹块141及一活动夹块142,且二夹块之间各具有相对称之小凸耳144、145,藉以相互枢接,以及固定夹块141及一活动夹块142之一端利用锁固螺栓146作咬合或放开之动作,藉以将调整器10夹固于支杆6之适当处。另在该第一夹座12、第二夹座13之间置放一压缩弹簧15。利用上述之元件组成本技术,欲调整定位杆111之角度,仅须旋松特殊锁固螺栓124,并藉由压缩弹簧15,可快速将第一夹座12、第二夹座13迅速弹离,使转动球体11转动至预定之角度之后,再重新旋紧特殊锁固螺栓124,即利用第一承置空间121之凸肋122及该第二承置131空间呈阶梯圆形内凹状,以增加对转动球体11之咬合。而欲调整该二调整器10之上下距离,同样旋松锁固螺栓146,使固定夹块141与活动夹块142分离,但仍藉由小凸耳144、145连接,形成开口状,即可轻易将该调整器10移动,调整其上下距离之预定位置,同样再予旋紧,使固定夹块141与活动夹块142对支杆6咬合固定。如此,仅需旋紧、松该特殊锁固螺栓124与锁固螺栓146,即可令调整器10及转动球体11调整其位置及角度,可谓调整位置、调整角度均简单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鼓之双调整座包含固定于大鼓(1)边缘的底座(3)、固定于底座(3)上的支杆(6)和夹设于支杆(6)上的二组调整器(10),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器(10)包含第一夹座(12)、第二夹座(13)、具有定位杆(111)的转动球体(11)、和特殊锁固螺栓(124);该第一夹座(12)内侧具有承置该转动球体(11)的第一承置空间(121),且在第一承置空间(121)之一端设有供特殊锁固螺栓(124)穿入的矩形穿孔(123),另一端设有一凸耳(125);该第二夹座(13)内侧具有承置该转动球体(11)的第二承置空间(131),且在第二承置空间(131)之一端设有供特殊锁固螺栓(124)穿入的圆孔(132),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夹座(12)之凸耳(125)由销枢接成一体的二凸耳(133),另在该第二夹座(13)一侧设有套管(14),在套管(14)一端设有由各自的小凸耳(144、145)相互枢接的固定夹块(141)及活动夹块(142);设置将固定夹块(141)和活动夹块(142)夹固于支杆(6)上藉以将调整器(10)置于支杆(6)之适当处的锁固螺栓(14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鼓之双调整座包含固定于大鼓(1)边缘的底座(3)、固定于底座(3)上的支杆(6)和夹设于支杆(6)上的二组调整器(10),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器(10)包含第一夹座(12)、第二夹座(13)、具有定位杆(111)的转动球体(11)、和特殊锁固螺栓(124);该第一夹座(12)内侧具有承置该转动球体(11)的第一承置空间(121),且在第一承置空间(121)之一端设有供特殊锁固螺栓(124)穿入的矩形穿孔(123),另一端设有一凸耳(125);该第二夹座(13)内侧具有承置该转动球体(11)的第二承置空间(131),且在第二承置空间(131)之一端设有供特殊锁固螺栓(124)穿入的圆孔(132),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村淇
申请(专利权)人:廖村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