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0055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包括放置在反力架上,用于放置试件的试验舱,所述试验舱为由上座压板、下座压板、左座侧压板、右座侧压板围合而成的密封箱体结构;用于拉起或放下试验舱进行拆卸安装试件的试件变换系统;用于给试件施加轴力的轴压系统;用于实现试件不同围压与轴压比的活塞换压系统;用于将液压油注入到试验舱和活塞换压系统中的注油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活塞换压系统能够控制试件围压与轴压的比例,弥补了现有机器设备不能精确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的技术空白,改进后的设备性能更加优越,更加简便易行,操作方法也较为便捷。便捷。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地质
,特别涉及一种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实际岩石的作用形式往往不是只有轴压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采矿工程、铁路和公路建设工程、土木工程、石油工程、海洋勘探与开发工程等各种工程中经常遇到围压和轴压同时作用的形式,岩石试件的围压和轴压规律始终是岩石力学工作者研究的前沿与热门课题。现有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等一系列电子设备,通过网络编程软件施加并监测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值,而往往忽略了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的比例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包括放置在反力架上,用于放置试件的试验舱,所述试验舱为由上座压板、下座压板、左座侧压板、右座侧压板围合而成的密封箱体结构;用于拉起或放下试验舱进行拆卸安装试件的试件变换系统;用于给试件施加轴力的轴压系统;用于实现试件不同围压与轴压比的活塞换压系统;用于将液压油注入到试验舱和活塞换压系统中的注油系统。
[0005]上述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所述注油系统包括第一油管阀门、第一排气孔、第一油箱、第二油管阀门、空气泵、第四油管阀门,所述第一油箱底部通过第一输油管连通试验舱,第一输油管上依次设有第二油管阀门、空气泵、第四油管阀门,试验舱顶部通过第二输油管与第一油箱顶部连通,第二输油管上设有第一油管阀门,第一油箱顶部设有第一排气孔。
[0006]上述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所述试件变换系统包括第一动力装置、拉轴器、伸缩轴、上座、上座垫头、前压头、后压头,所述拉轴器固定安装在反力架顶部,第一动力装置与拉轴器相连,所述伸缩轴底端固定安装在上座压板上,伸缩轴顶端与拉轴器相连,所述上座固定安装在上座压板上,上座底部设有上座垫头,上座垫头底部设有前压头,所述后压头放置在下座压板上且位于前压头正下方,前压头与后压头之间留有用于放置试件的空间。
[0007]上述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所述轴压系统包括液压千斤顶、第一活塞、第二液压油缸、第二动力装置、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通过管道与液压千斤顶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二压力表,液压千斤顶与第二液压油缸内下端的第一活塞连接,第二液压油缸上端穿过反力架底部、下座压板后与后压头相接触。
[0008]上述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所述活塞换压系统包括第一压力表、第二活塞、第三活塞、第一液压油缸、第一螺旋阀门、第二螺旋阀门、第三油管阀门、第二
排气孔、第三排气孔,所述第二液压油缸侧壁上的接口通过第三输油管与第一液压油缸一端连接,第一液压油缸与第三输油管连接的一端开有第二排气孔和第三排气孔,第一液压油缸与第三输油管连接的一端采用可拆卸结构,通过第一螺旋阀门、第二螺旋阀门将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三输油管固定连接,第三输油管内远离第二液压油缸一侧设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与第一液压油缸内的第三活塞固定连接,第四输油管一端与第三输油管连通,第四输油管另一端与试验舱连通,第四输油管上设有第三油管阀门和第五油管阀门,第一液压油缸另一端通过第五输油管与第四输油管上的接口连通,且第五输油管与第四输油管的接口位置位于第三油管阀门和第五油管阀门之间,第五输油管上设有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三活塞面积不同,通过调换不同面积的第二活塞和第三活塞实现对试件不同的围压与轴压比。
[0009]上述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所述第三输油管与第二液压油缸侧壁上的接口连接处采用可拆卸连接并通过第一垫块螺母和第二垫块螺母固定,第三输油管与第四输油管连接处采用可拆卸连接并通过第三垫块螺母和第四垫块螺母固定,第四输油管与第五输油管连接处采用可拆卸连接并通过第五垫块螺母和第六垫块螺母固定。
[0010]上述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所述第二输油管中部通过第七垫块螺母与反力架左侧固定相连,第二输油管穿过左侧反力架且靠近第七垫块螺母位置处依次设有第一螺口、第一双通开关和第二螺口;所述第五输油管中部通过第八垫块螺母与反力架右侧固定相连,第五输油管通过右侧反力架且靠近第八垫块螺母位置处依次设有第三螺口、第二双通开关和第四螺口;在试验之前,第二螺口与第二输油管保持断离状态,第三螺口与第五输油管保持断离状态;装机时,要将第二螺口与第三螺口拧紧,使第二螺口与第二输油管保持闭合状态,第三螺口与第五输油管保持闭合状态;在注油时,要打开第一双通开关和第二双通开关。
[0011]上述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所述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第四输油管、第五输油管均采用透明软管。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活塞换压系统能够控制试件围压与轴压的比例,弥补了现有机器设备不能精确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的技术空白,改进后的设备性能更加优越,更加简便易行,操作方法也较为便捷。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活塞换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中第二液压油缸侧壁上的接口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如图1

图3所示,一种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包括放置在反力架24上,用于放置试件30的试验舱,所述试验舱为由上座压板32、下座压板13、左座侧压板15、右座侧压板19围合而成的密封箱体结构;用于拉起或放下试验舱进行拆卸安装试件30的试件变换系统;用于给试件30施加轴力的轴压系统;用于实现试件30不同围压与轴压比
的活塞换压系统;用于将液压油注入到试验舱和活塞换压系统中的注油系统。
[0018]所述注油系统包括第一油管阀门14、第一排气孔20、第一油箱21、第二油管阀门22、空气泵23、第四油管阀门37,所述第一油箱21底部通过第一输油管29连通试验舱,第一输油管29上依次设有第二油管阀门22、空气泵23、第四油管阀门37,试验舱顶部通过第二输油管50与第一油箱21顶部连通,第二输油管上设有第一油管阀门14,第一油箱21顶部设有第一排气孔20。
[0019]所述试件变换系统包括第一动力装置9、拉轴器10、伸缩轴12、上座17、上座垫头18、前压头25、后压头26,所述拉轴器10固定安装在反力架24顶部,第一动力装置9与拉轴器10相连,所述伸缩轴12底端固定安装在上座压板32上,伸缩轴12顶端与拉轴器10相连,所述上座17固定安装在上座压板32上,上座17底部设有上座垫头18,上座垫头18底部设有前压头25,所述后压头26放置在下座压板13上且位于前压头25正下方,前压头25与后压头26之间留有用于放置试件30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在反力架上用于放置试件的试验舱,所述试验舱为由上座压板、下座压板、左座侧压板、右座侧压板围合而成的密封箱体结构;用于拉起或放下试验舱进行拆卸安装试件的试件变换系统;用于给试件施加轴力的轴压系统;用于实现试件不同围压与轴压比的活塞换压系统;用于将液压油注入到试验舱和活塞换压系统中的注油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系统包括第一油管阀门、第一排气孔、第一油箱、第二油管阀门、空气泵、第四油管阀门,所述第一油箱底部通过第一输油管连通试验舱,第一输油管上依次设有第二油管阀门、空气泵、第四油管阀门,试验舱顶部通过第二输油管与第一油箱顶部连通,第二输油管上设有第一油管阀门,第一油箱顶部设有第一排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件变换系统包括第一动力装置、拉轴器、伸缩轴、上座、上座垫头、前压头、后压头,所述拉轴器固定安装在反力架顶部,第一动力装置与拉轴器相连,所述伸缩轴底端固定安装在上座压板上,伸缩轴顶端与拉轴器相连,所述上座固定安装在上座压板上,上座底部设有上座垫头,上座垫头底部设有前压头,所述后压头放置在下座压板上且位于前压头正下方,前压头与后压头之间留有用于放置试件的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压系统包括液压千斤顶、第一活塞、第二液压油缸、第二动力装置、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通过管道与液压千斤顶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二压力表,液压千斤顶与第二液压油缸内下端的第一活塞连接,第二液压油缸上端穿过反力架底部、下座压板后与后压头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控岩石试件围压与轴压比例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换压系统包括第一压力表、第二活塞、第三活塞、第一液压油缸、第一螺旋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升赵延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