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P材质厌氧反应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000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PP材质厌氧反应罐,布水装置包括圆柱基座、旋转盘体及叶片轴,设于罐体内腔底部中间的圆柱基座底部设有与进水管连接的连接腔体,叶片轴的底端转动套接在圆柱基座顶部的圆柱形腔体底面中心处,叶片轴顶端与旋转盘体底面中心套接,连接腔体与圆柱形腔体之间倾斜设有连接通道,圆柱形腔体远离连接通道一端的顶面开设有顶部通孔,旋转盘体顶部的内腔体外侧壁均匀设有布水孔,旋转盘体底面设有若干底部通孔,底部通孔中心与叶片轴轴心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顶部通孔中心与叶片轴轴心之间的垂直距离;解决了厌氧生化反应罐体底部对污水进行布水的均匀度不高的问题。进行布水的均匀度不高的问题。进行布水的均匀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P材质厌氧反应罐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
,具体为一种PP材质厌氧反应罐。

技术介绍

[0002]厌氧生化是一种高效的多级内循环厌氧反应水处理方式,厌氧生化装置有占地少、有机负荷高、抗冲击能力强,性能稳定、操作管理更简单的特点。厌氧装置适用于有机高浓度废水处理,具有处理高、处理效果好的优点。其中厌氧生化反应装置中,罐体是一种重要的设备,传统的罐体大致有聚乙烯储罐、聚丙烯储罐、玻璃钢储罐、陶瓷储罐、橡胶储罐、不锈钢储罐等种类。近年来,由于PP无缝缠绕罐体具有轻量、耐腐蚀、无渗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0003]罐体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废水通过布水装置均匀地引入罐体的底部,污水向上通过包含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的污泥床;厌氧反应发生在废水和污泥颗粒接触的过程中。在厌氧状态下产生的沼气(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引起了内部的循环,这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维持。在污泥层形成的一些气体附着在污泥颗粒上,向罐体顶部上升,上升到表面的污泥撞击三相分离器气体反射板的底部,引起附着气泡的污泥絮体脱气。气泡释放后污泥颗粒将沉淀到污泥床的表面,而气体则经过排气机构排出,而经过厌氧生化处理的污水经过溢流堰排至出水口。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是尽可能地将污水均匀地引入罐体底部,但是目前常用的布水器难以达到这些要求,布水的均匀性尚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解决现有技术中厌氧生化反应罐体底部对污水进行布水的均匀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PP材质厌氧反应罐。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P材质厌氧反应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靠近底端的侧壁套接有进水管,所述罐体靠近顶端的侧壁套接有出水管,所述罐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进水管里端连接的布水装置,所述罐体内腔的靠近顶端位置设置有分离器,所述罐体位于所述分离器上方的内壁连接有溢流堰,所述罐体中部位置的顶端设置有排气机构,所述布水装置包括圆柱基座、旋转盘体及叶片轴,所述圆柱基座设置于所述罐体内腔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圆柱基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进水管里端连接的连接腔体,所述圆柱基座的顶部内设置有圆柱形腔体,所述叶片轴的底端转动套接在所述圆柱形腔体底面的中心位置,所述叶片轴顶端贯穿所述圆柱形腔体的顶面后与所述旋转盘体底面的中心固定套接,所述连接腔体顶面与所述圆柱形腔体底面之间沿倾斜方向设置有连接通道,所述圆柱形腔体远离所述连接通道一端的顶面开设有顶部通孔,所述旋转盘体靠近顶端的内部设置有内腔体,所述内腔体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布水孔,所述旋转盘体底面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内腔体连通的底部通孔,所述底部通孔以所述叶片轴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方式分布,所述底部通孔中心与所述叶片轴轴心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顶部通孔中心与所述叶片轴轴心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旋转盘体的底面与所述圆柱基座的顶面之间
为水密封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叶片轴包括转轴和叶片,所述转轴的底端与所述圆柱形腔体的底面中心转动套接,所述转轴的顶端与所述旋转盘体底面的中心固定套接,所述叶片的数量为三个,且所述叶片的里端倾斜固定连接在所述叶片的侧壁上。
[0007]优选的,所述圆柱形腔体底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所述转轴底端转动套接的圆槽,所述圆柱基座顶面的居中位置开设有与所述转轴顶端转动套接的轴孔。
[0008]优选的,所述内腔体底面的靠近中心位置设置有环形槽,所述底部通孔均匀设置在所述环形槽的底面上。
[0009]优选的,所述环形槽顶端开口处的外缘设置有溢流环体。
[0010]优选的,所述旋转盘体的顶面为球形凸面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旋转盘体底面的外缘固定连接有圆环体,所述圆环体与所述圆柱基座的顶端转动套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涉及罐体底部的进水管将污水导入连接腔体,然后经连接通道沿倾斜方式向圆柱形腔体内喷射,从而冲击叶片轴的叶片,使得叶片轴转动,叶片轴转动带动旋转盘体旋转,污水经顶部通孔、底部通孔进入旋转盘体的内腔体,再从布水孔喷出,从而大大提高了布水的均匀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圆柱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圆柱基座上部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旋转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0

罐体;11

进水管;12

出水管;13

分离器;14

溢流堰;15

排气机构;20

布水装置;21

圆柱基座;211

侧孔;212

连接腔体;213

连接通道;214

圆柱形腔体;215

圆槽;216

顶部通孔;217

轴孔;22

旋转盘体;221

内腔体;222

布水孔;223

环形槽;224

底部通孔;225

溢流环体;226

圆环体;23

叶片轴;231

转轴;232

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PP材质厌氧反应罐,包括罐体10,罐体10靠近底端的侧壁套接有进水管11,罐体10靠近顶端的侧壁套接有出水管12,罐体10内腔的底部设置有与进水管11里端连接的布水装置20,罐体10内腔的靠近顶端位置设置有分离器13,罐体10位于分离器13上方的内壁连接有溢流堰14,罐体10中部位置的顶端设置有排气机构15,布水装置20包括圆柱基座21、旋转盘体22及叶片轴23,圆柱基座21设置于
罐体10内腔底部的中间位置,圆柱基座21底部设置有与进水管11里端连接的连接腔体212,圆柱基座21的顶部内设置有圆柱形腔体214,叶片轴23的底端转动套接在圆柱形腔体214底面的中心位置,叶片轴23顶端贯穿圆柱形腔体214的顶面后与旋转盘体22底面的中心固定套接,连接腔体212顶面与圆柱形腔体214底面之间沿倾斜方向设置有连接通道213,圆柱形腔体214远离连接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P材质厌氧反应罐,包括罐体(10),所述罐体(10)靠近底端的侧壁套接有进水管(11),所述罐体(10)靠近顶端的侧壁套接有出水管(12),所述罐体(10)内腔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进水管(11)里端连接的布水装置(20),所述罐体(10)内腔的靠近顶端位置设置有分离器(13),所述罐体(10)位于所述分离器(13)上方的内壁连接有溢流堰(14),所述罐体(10)中部位置的顶端设置有排气机构(15),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装置(20)包括圆柱基座(21)、旋转盘体(22)及叶片轴(23),所述圆柱基座(21)设置于所述罐体(10)内腔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圆柱基座(21)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进水管(11)里端连接的连接腔体(212),所述圆柱基座(21)的顶部内设置有圆柱形腔体(214),所述叶片轴(23)的底端转动套接在所述圆柱形腔体(214)底面的中心位置,所述叶片轴(23)顶端贯穿所述圆柱形腔体(214)的顶面后与所述旋转盘体(22)底面的中心固定套接,所述连接腔体(212)顶面与所述圆柱形腔体(214)底面之间沿倾斜方向设置有连接通道(213),所述圆柱形腔体(214)远离所述连接通道(213)一端的顶面开设有顶部通孔(216),所述旋转盘体(22)靠近顶端的内部设置有内腔体(221),所述内腔体(221)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布水孔(222),所述旋转盘体(22)底面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内腔体(221)连通的底部通孔(224),所述底部通孔(224)以所述叶片轴(23)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方式分布,所述底部通孔(224)中心与所述叶片轴(23)轴心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安方徐凌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侨启迪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