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驱动方形变压器的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82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56
一种用于驱动方形变压器的驱动电路,包括PWM调制处理部分及与PWM调制处理部分的前端连接的直流保护部分、打火线启动部分。如此能够驱动功率较大、初级绕组匝数较少的方形变压器。器。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驱动方形变压器的驱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功放
,特别是一种用于驱动方形变压器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增强车用音响的音响效果,开发出车载使用的车载功放器。申请人开发出一种产品体积小、电磁干扰小、功率大且发热量小、转换效率高、发热量小、直流阻抗小、经济效益好、安装方便的大功率铜片方形变压器,其初级绕组的匝数小,如一圈,因此要求其驱动电路要有足够的功率及电流,现有的变压器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流较小,驱动功率小,无法成功驱动方形变压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驱动功率较大、初级绕组匝数较少的方形变压器的用于驱动方形变压器的驱动电路,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一种用于驱动方形变压器的驱动电路,包括PWM调制处理部分及与PWM调制处理部分的前端连接的直流保护部分、打火线启动部分。
[0005]进一步地,所述打火线启动部分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稳压管ZD、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为PNP三极管,发射极与一12V直流电源连接,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12V直流电源连接,集电极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第二电容C2与第一电容C1并联;第二三极管Q2为NPN三极管,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稳压管ZD的阳极连接,发射极接地;稳压管ZD的阴极与一打火线输出信号端REM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
[0006]进一步地,所述PWM调制处理部分包括开关电源脉宽调制控制芯片U1、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热敏电阻RX、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开关电源脉宽调制控制芯片U1具有第一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IN1、第一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

IN1、反馈端OUT、死区时间控制端DT、振荡器定时电容端CT、振荡器定时电阻端RT、接地端GND、第一路方波输出集电极C1、第一路方波输出发射极E1、第二路方波输出发射极E2、第二路方波输出集电极C2、电源输入端VCC、输出方式控制端CON、基准电压输出端REF、第二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

IN2、第二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IN2;电源输入端VCC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还通过第二十三电阻R23及第二十二电阻R22接地,第二十三电阻R23与第二十二电阻R22之间的节点与第二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
端+IN2连接;接地端GND接地;输出方式控制端CON及第二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

IN2均与基准电压输出端REF连接;第二路方波输出集电极C2与12V直流电源连接,还与第一路方波输出集电极C1连接;振荡器定时电阻端RT通过第二十四电阻R24接地;振荡器定时电容端CT通过第七电容C7接地;第一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IN1通过第二十一电阻R21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反馈端OUT连接;第一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IN1还通过第十九电阻R19与基准电压输出端REF连接,并通过第二十电阻R20接地;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

IN1通过第十八电阻R18与基准电压输出端REF连接,还通过热敏电阻RX接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U2A及第二比较器U2B,第二比较器U2B的正极输入端与直流保护部分连接,还通过第七电阻R7与基准电压输出端REF连接,负极输入端通过第八电阻R8接地,还通过第三电容C3与正极输入端连接,还通过第六电阻R6与基准电压输出端REF连接;第二比较器U2B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二电阻R12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还通过第九电阻R9与正极输入端连接,还通过第十电阻R10与基准电压输出端REF连接;第四三极管Q4为PNP三极管,其基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11与基准电压输出端REF连接,发射极与基准电压输出端REF连接,集电极与死区时间控制端DT连接,还通过第十六电阻R16与基准电压输出端REF连接,并通过第十七电阻R17接地,第五电容C5与第十六电阻R16并联;第六电容C6的一端与基准电压输出端REF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一比较器U2A的正极输入端与第二比较器U2B的负极输入端连接,负极输入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比较器U2B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阴极连接;第一比较器U2A的负极输入端还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第一比较器U2A的输出端与一指示灯电路POWLED连接,还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为NPN三极管,其集电极与第二比较器U2B的输出端连接,基极通过第十四电阻R14与反馈端OUT连接,还通过第十五电阻R15接地,发射极接地。
[0007]进一步地,所述直流保护部分包括第五三极管Q5、第六三极管Q6、第七三极管Q7、第八三极管Q8、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八电容C8;第五三极管Q5为NPN三极管,其基极与一直流感应端DCPROT连接,集电极依次通过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五电阻R25与12V直流电源连接,发射极接地;第六三极管Q6为NPN三极管,其基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R27接地,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发射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第七三极管Q7为PNP三极管,其发射极与12V直流电源连接,基极连接于第二十六电阻R26和第二十五电阻R25之间的节点,第八电容C8与第二十五电阻R25并联;集电极依次通过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接地;第八三极管Q8为NPN三极管,其基极连接于第二十八电阻R28和第二十九电阻R29之间的节点,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第二比较器U2B的正极输入端连接。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扩流部分,扩流部分具有双路低压驱动器U2,型号为IR4427。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路方波输出发射极E1与双路低压驱动器U2的2脚连接,第二路方波输出发射极E2与双路低压驱动器U2的4脚连接,双路低压驱动器U2的3脚接地,5脚及7脚用于输出。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用于驱动方形变压器的驱动电路包括PWM调制处理部分及与PWM调制处理部分的前端连接的直流保护部分、打火线启动部分。如此能够驱动功率较大、初级绕组匝数较少的方形变压器。
附图说明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驱动方形变压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PWM调制处理部分及与PWM调制处理部分的前端连接的直流保护部分、打火线启动部分;所述打火线启动部分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稳压管ZD、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为PNP三极管,发射极与一12V直流电源连接,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12V直流电源连接,集电极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第二电容C2与第一电容C1并联;第二三极管Q2为NPN三极管,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稳压管ZD的阳极连接,发射极接地;稳压管ZD的阴极与一打火线输出信号端REM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驱动方形变压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WM调制处理部分包括开关电源脉宽调制控制芯片U1、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热敏电阻RX、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开关电源脉宽调制控制芯片U1具有第一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IN1、第一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

IN1、反馈端OUT、死区时间控制端DT、振荡器定时电容端CT、振荡器定时电阻端RT、接地端GND、第一路方波输出集电极C1、第一路方波输出发射极E1、第二路方波输出发射极E2、第二路方波输出集电极C2、电源输入端VCC、输出方式控制端CON、基准电压输出端REF、第二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

IN2、第二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IN2;电源输入端VCC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还通过第二十三电阻R23及第二十二电阻R22接地,第二十三电阻R23与第二十二电阻R22之间的节点与第二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IN2连接;接地端GND接地;输出方式控制端CON及第二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

IN2均与基准电压输出端REF连接;第二路方波输出集电极C2与12V直流电源连接,还与第一路方波输出集电极C1连接;振荡器定时电阻端RT通过第二十四电阻R24接地;振荡器定时电容端CT 通过第七电容C7接地;第一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IN1通过第二十一电阻R21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反馈端OUT连接;第一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IN1还通过第十九电阻R19与基准电压输出端REF连接,并通过第二十电阻R20接地;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

IN1通过第十八电阻R18与基准电压输出端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宝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