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基桩检测动测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857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建筑工程基桩检测动测仪器,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该建筑工程基桩检测动测仪器包括收卷组件和清洁组件。所述收卷组件包括基桩动测仪本体、支撑块、底盖、支撑柱、第一滑轨、第一滑块、环板、连接杆和第一锁紧件,所述支撑块固定在所述基桩动测仪本体的上表面上,使用时,把擦拭干净的线缆缠绕在支撑柱上,最后把传感器的另一端同样卡设在卡槽内,最后按压环板,环板通过挤压线缆使其被固定在支撑柱上,旋转第一锁紧件,第一锁紧件的端部通过挤压第一滑轨的外壁,使环板被固定在支撑柱上,该测仪器便于对传感器上的线缆进行清洁,工作人员只需专注线缆的收卷操作即可,提高了对传感器上线缆的收卷效率。提高了对传感器上线缆的收卷效率。提高了对传感器上线缆的收卷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工程基桩检测动测仪器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建筑工程基桩检测动测仪器。

技术介绍

[0002]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组成的深基础或由柱与桩基连接的单桩基础,简称基桩。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基桩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
[0003]目前,现有的建筑工程基桩检测动测仪器,在把基桩检测动测仪器上用的传感器收起的过程中,需要人工利用海绵对传感器上的线缆进行擦拭,去除线缆上杂质的同时,还要进行对线缆的收卷操作,降低了对线缆的收卷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建筑工程基桩检测动测仪器,旨在改善在把基桩检测动测仪器上用的传感器收起的过程中,需要人工利用海绵对传感器上的线缆进行擦拭,去除线缆上杂质的同时,还要进行对线缆的收卷操作,降低了对线缆的收卷的效率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建筑工程基桩检测动测仪器,包括收卷组件和清洁组件。
[0007]所述收卷组件包括基桩动测仪本体、支撑块、底盖、支撑柱、第一滑轨、第一滑块、环板、连接杆和第一锁紧件,所述支撑块固定在所述基桩动测仪本体的上表面上,所述支撑块上开设有凹槽和卡槽,所述底盖通过铰页固定在所述支撑块上,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凹槽的底端,所述第一滑轨固定在所述支撑柱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锁紧件螺纹贯穿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第一滑轨相对应设置,所述环板套设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环板的内壁和所述第一滑块的外壁之间。
[0008]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空心柱、第二滑轨、第二锁紧件、第二滑块、立柱、第一横板、第三滑轨、第三滑块、第三锁紧件、第二横板、海绵、第三横板、螺纹杆和螺母,其中一个所述空心柱固定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中,所述第二滑轨固定在所述空心柱的内壁中,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立柱的端部插设在所述空心柱内,所述立柱的外壁和所述第二滑块的侧表面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锁紧件螺纹贯穿所述空心柱。
[0009]所述第二锁紧件和所述立柱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横板固定在另一个所述空心柱的上端,所述第三滑轨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三滑块滑动在所述第三滑轨上,所述第三锁紧件螺纹贯穿所述第三滑块,所述第三锁紧件和所述第三滑轨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横板固定在所述第三滑块的上表面上,所述海绵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三横板的下表面,所述螺纹杆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三横板的下表面,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第二横板,所述螺母螺纹套设在所述螺纹杆上。
[00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收卷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
[00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收卷组件还包括橡胶软垫,所述橡胶软垫分别固定在所述基桩动测仪本体的外壁和所述支撑块的外壁上。
[00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收卷组件还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同时固定在所述基桩动测仪本体的外壁和所述支撑块的外壁上。
[00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空心柱包括空心柱本体和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固定在所述空心柱本体的下端,所述连接耳板固定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中。
[00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轨包括第二滑轨本体和限位块,所述第二滑轨本体固定在所述空心柱的内壁中,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所述第二滑轨本体的端部。
[00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螺母分布在所述第二横板的两侧。
[001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空心柱上的所述第二锁紧件至少设置三个,所述第二锁紧件轴向等距的设置在所述空心柱上。
[001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收卷组件还包括搭扣件,所述搭扣件分别固定在所述底盖的外壁和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上。
[001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盖的面积大于所述凹槽的面积。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建筑工程基桩检测动测仪器,使用时,当需要把基桩动测仪本体上使用的传感器收起来时,打开底盖,移动第二滑块,即控制第二滑块在第二滑轨上的位置,使第一横板离开凹槽,然后旋转第二锁紧件,第二锁紧件的末端通过挤压立柱的外壁,使立柱被固定在空心柱内,推动第二横板,使第二横板上的海绵离开凹槽的上方,即控制第三滑块在第三滑轨上的位置,旋转第三锁紧件,第三锁紧件的末端通过挤压第三滑轨的外壁,使第二横板被固定在第一横板上,旋转螺母控制其在螺纹杆上的位置,拉动第三横板,即控制海绵之间的距离,然后把传感器头和线缆穿过两个海绵,再按压第三横板使线缆被海绵挤压,再次旋转螺母,使螺母的外表面挤压第二横板的外表面,即把海绵的位置固定住了,把传感器头卡设在卡槽内,拉动线缆使其上的杂质被海绵擦拭掉,然后把擦拭干净的线缆缠绕在支撑柱上,最后把传感器的另一端同样卡设在卡槽内,最后按压环板,环板通过挤压线缆使其被固定在支撑柱上,旋转第一锁紧件,第一锁紧件的端部通过挤压第一滑轨的外壁,使环板被固定在支撑柱上,该测仪器便于对传感器上的线缆进行清洁,工作人员只需专注线缆的收卷操作即可,提高了对传感器上线缆的收卷效率。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建筑工程基桩检测动测仪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建筑工程基桩检测动测仪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收卷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清洁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图5中B区域的放大图。
[0027]图中:100

收卷组件;110

基桩动测仪本体;120

支撑块;130

凹槽;140

卡槽;150

底盖;160

支撑柱;170

第一滑轨;180

第一滑块;190

环板;191

连接杆;192

第一锁紧件;193

底座;194

橡胶软垫;195

手持部;19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工程基桩检测动测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卷组件(100),所述收卷组件(100)包括基桩动测仪本体(110)、支撑块(120)、底盖(150)、支撑柱(160)、第一滑轨(170)、第一滑块(180)、环板(190)、连接杆(191)和第一锁紧件(192),所述支撑块(120)固定在所述基桩动测仪本体(110)的上表面上,所述支撑块(120)上开设有凹槽(130)和卡槽(140),所述底盖(150)通过铰页固定在所述支撑块(120)上,所述支撑柱(16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凹槽(130)的底端,所述第一滑轨(170)固定在所述支撑柱(160)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滑块(180)滑动在所述第一滑轨(170)上,所述第一锁紧件(192)螺纹贯穿所述第一滑块(180),所述第一锁紧件(192)和所述第一滑轨(170)相对应设置,所述环板(190)套设在所述支撑柱(160)上,所述连接杆(191)固定在所述环板(190)的内壁和所述第一滑块(180)的外壁之间;清洁组件(200),所述清洁组件(200)包括空心柱(210)、第二滑轨(220)、第二锁紧件(230)、第二滑块(240)、立柱(250)、第一横板(260)、第三滑轨(270)、第三滑块(280)、第三锁紧件(290)、第二横板(291)、海绵(292)、第三横板(293)、螺纹杆(294)和螺母(295),其中一个所述空心柱(210)固定在所述凹槽(130)的内壁中,所述第二滑轨(220)固定在所述空心柱(210)的内壁中,所述第二滑块(240)滑动在所述第二滑轨(220)上,所述立柱(250)的端部插设在所述空心柱(210)内,所述立柱(250)的外壁和所述第二滑块(240)的侧表面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锁紧件(230)螺纹贯穿所述空心柱(210);所述第二锁紧件(230)和所述立柱(250)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横板(260)固定在另一个所述空心柱(210)的上端,所述第三滑轨(270)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板(260)的上表面,所述第三滑块(280)滑动在所述第三滑轨(270)上,所述第三锁紧件(290)螺纹贯穿所述第三滑块(280),所述第三锁紧件(290)和所述第三滑轨(270)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横板(291)固定在所述第三滑块(280)的上表面上,所述海绵(2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东甘建平李予青陈鹏丁海海胡文祥苏危周文豪肖广郑心想陈江陈小兰汪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建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