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喹禾糠酯生产用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841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药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到8%喹禾糠酯生产用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主转轴和减速电机,搅拌罐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搅拌罐的壳体上设有观察窗和加热套,搅拌罐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和多根支腿,搅拌罐的内壁上设有齿圈和多块竖直挡板;主转轴设置在搅拌罐内,主转轴的顶端与减速电机传动连接,主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横杆,水平横杆的底部从左向右依次转动连接有转轴A、转轴B、转轴C和转轴D,转轴A和转轴B之间、以及转轴C和转轴D之间均通过齿轮链条结构传动连接,转轴A和转轴D上均设有水平齿轮和螺旋搅拌旋叶,转轴B和转轴C上均设有多根搅拌杆。本装置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能将反应物料迅速混合均匀。能将反应物料迅速混合均匀。能将反应物料迅速混合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8%喹禾糠酯生产用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农药生产设备
,具体地涉及到8%喹禾糠酯生产用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喹禾糠酯是一种新型、高效、光谱的防除禾本科除草剂。喹禾糠酯的化学名称为(RS)
‑2‑
[4

(6

氯喹喔啉
‑2‑
氧基)苯氧基]丙酸
‑2‑
四氢呋喃甲基酯,分子量为428.87,分子式为C
22
H
21
ClN2O5。喹禾糠酯的理化性质如下:纯品为淡黄色液体,在室温下即可结晶。在20℃炫光度为+35.9,熔点59℃~68℃。大鼠急性经口LD50>1012mg/Kg,对鱼有较高的毒性,适用于马铃薯、亚麻、甜菜、碗豆、大豆和棉花等双子叶作物,对环境无任何不良影响。现有的喹禾糠酯生产用搅拌装置存在混合效率低、混合不均匀的缺陷,尤其是位于罐体内壁附近位置的反应物料,不容易被搅拌器搅拌到,造成反应不充分,影响产品质量。因此,亟需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8%喹禾糠酯生产用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主转轴和设置在搅拌罐外部的减速电机,所述搅拌罐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搅拌罐的壳体上设置有观察窗和加热套,所述搅拌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和多根支腿,所述搅拌罐的内壁上设置有齿圈和多块竖直挡板,且齿圈位于竖直挡板的上方;
[0004]所述主转轴设置在搅拌罐的内部,所述主转轴的顶端贯穿搅拌罐的顶壁且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主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横杆,所述水平横杆的底部从左向右依次转动连接有转轴A、转轴B、转轴C和转轴D,且转轴A和转轴D分别位于水平横杆的左右两端,所述转轴A和转轴B之间、以及转轴C和转轴D之间均通过齿轮链条结构传动连接,所述转轴A和转轴D上均设置有与齿圈相啮合的水平齿轮和螺旋搅拌旋叶,且螺旋搅拌旋叶位于水平齿轮的下方,所述转轴B和转轴C上均设有多根搅拌杆。
[0005]优选的,所述转轴A上的螺旋搅拌旋叶的旋转方向与转轴D上的螺旋搅拌旋叶的旋转方向相反,辅以竖直挡板,使位于搅拌罐内壁附近的反应物料混合均匀。
[0006]优选的,所述转轴B上的搅拌杆的长度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转轴C上的搅拌杆的长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长短互补,提高反应物料的混合效率。
[0007]本技术还包括能够使8%喹禾糠酯生产用搅拌装置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另外,本技术中未加限定的装置或组件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手段,如减速电机、加热套和齿轮链条结构等。
[000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待反应物料经进料口投入搅拌罐内,启动减速电机,主转轴转动带动水平横杆转动,由于转轴A和转轴D上的水平齿轮与齿圈相啮合,因而转轴A和转轴D在跟随水平横杆整体转动的同时,自身也在转动,进而带动螺旋搅拌旋叶转动,从而对搅拌罐内壁附近的反应物料进行搅拌,此时转轴B和转轴C则通过齿轮链条结构分别跟
随转轴A和转轴D进行自转,进而带动搅拌杆转动,从而对搅拌罐中心位置附近的反应物料进行搅拌,综合以上两种搅拌方式,使搅拌罐内各处的反应物料均能混合均匀,使反应更加充分;操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窗查看搅拌罐内设备的运行情况,加热套有助于加快反应速度。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够将反应物料迅速混合均匀,提高了混合效率;对于靠近罐体内壁附近位置的反应物料,可通过螺旋搅拌旋叶进行搅拌,使反应更加充分,保证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搅拌罐,2.主转轴,3.减速电机,4.进料口,5.观察窗,6.加热套,7.出料口,8.支腿,9.齿圈,10.水平横杆,11.转轴A,12.转轴B,13.转轴C,14.转轴D,15.齿轮链条结构,16.水平齿轮,17.螺旋搅拌旋叶,18.搅拌杆,19.竖直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地描述,在此处的描述仅仅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4]实施例
[001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8%喹禾糠酯生产用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1、主转轴2和设置在搅拌罐1外部的减速电机3,所述搅拌罐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4,所述搅拌罐1的壳体上设置有观察窗5和加热套6,所述搅拌罐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7和多根支腿8,所述搅拌罐1的内壁上设置有齿圈9和多块竖直挡板19,且齿圈9位于竖直挡板19的上方;
[0016]所述主转轴2设置在搅拌罐1的内部,所述主转轴2的顶端贯穿搅拌罐1的顶壁且与减速电机3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主转轴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横杆10,所述水平横杆10的底部从左向右依次转动连接有转轴A11、转轴B12、转轴C13和转轴D14,且转轴A11和转轴D14分别位于水平横杆10的左右两端,所述转轴A11和转轴B12之间、以及转轴C13和转轴D14之间均通过齿轮链条结构15传动连接,所述转轴A11和转轴D14上均设置有与齿圈9相啮合的水平齿轮16和螺旋搅拌旋叶17,且螺旋搅拌旋叶17位于水平齿轮16的下方,所述转轴B12和转轴C13上均设有多根搅拌杆18。
[0017]所述转轴A11上的螺旋搅拌旋叶17的旋转方向与转轴D14上的螺旋搅拌旋叶17的旋转方向相反,辅以竖直挡板19,使位于搅拌罐1内壁附近的反应物料混合均匀。所述转轴B12上的搅拌杆18的长度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转轴C13上的搅拌杆18的长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长短互补,提高反应物料的混合效率。
[001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待反应物料经进料口4投入搅拌罐1内,启动减速电机3,主转轴2转动带动水平横杆10转动,由于转轴A11和转轴D14上的水平齿轮16与齿圈9相啮合,因而转轴A11和转轴D14在跟随水平横杆10整体转动的同时,自身也在转动,进而带动螺旋搅拌旋叶17转动,从而对搅拌罐1内壁附近的反应物料进行搅拌,此时转轴B12和转轴
C13则通过齿轮链条结构15分别跟随转轴A11和转轴D14进行自转,进而带动搅拌杆18转动,从而对搅拌罐1中心位置附近的反应物料进行搅拌,综合以上两种搅拌方式,使搅拌罐1内各处的反应物料均能混合均匀,使反应更加充分;操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窗5查看搅拌罐1内设备的运行情况,加热套6有助于加快反应速度。
[0019]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8%喹禾糠酯生产用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主转轴和设置在搅拌罐外部的减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搅拌罐的壳体上设置有观察窗和加热套,所述搅拌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和多根支腿,所述搅拌罐的内壁上设置有齿圈和多块竖直挡板,且齿圈位于竖直挡板的上方;所述主转轴设置在搅拌罐的内部,所述主转轴的顶端贯穿搅拌罐的顶壁且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主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横杆,所述水平横杆的底部从左向右依次转动连接有转轴A、转轴B、转轴C和转轴D,且转轴A和转轴D分别位于水平横杆的左右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生赵建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丰收乐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