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点红外测温型双向逆螺旋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726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55
一种多点红外测温型双向逆螺旋反应器,涉及智能制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包括反应器外壳、注入端密封盖、排出端密封盖、支撑底座、温度显示装置,反应器外壳一端布置有注入端密封盖、另一端布置有排出端密封盖,注入端密封盖、排出端密封盖上布置有搅拌机及注入管,反应器外壳表面布置有红外测温仪、内壁布置有防腐电热膜、底部布置有支撑底座,支撑底座上布置有温度显示装置,温度显示装置内部布置有信号解码器、处理器,温度显示装置表面布置有LCD显示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可实时记录反应温度信息、搅拌效率高,可实现反应温度精准采集,通过双搅拌机形成逆向涡流,增大反应器内部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节约了人力成本及物力成本。物力成本。物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点红外测温型双向逆螺旋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多点红外线非接触测温型双向逆螺旋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微波的波长,小于可见光的波长。红外线与可见光和电磁波的性质一样,都会在异质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红外线传播过程中会因为发生散射、干涉,被吸收而发生能量衰减。
[0003]红外测温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视场的大小由测温仪的光学零件及其位置确定。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并按照仪器内部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
[0004]在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依据的客观基础。
[0005]目前,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智能制造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在智能制造行业,反应器主要是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工程的反应装置,目前现有的反应装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搅拌效率低、温度监测不精确的问题,无法进行高精度的制造。
[0006]基于上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点红外测温型双向逆螺旋反应器,是一种多点红外线非接触测温型双向逆螺旋反应器,提高了反应器的搅拌效率及测温的准确性,可实现精细化生产、节约了人力成本及物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点红外测温型双向逆螺旋反应器,本技术使用方便、可实时记录反应温度信息、搅拌效率高,通过信号解码器、处理器及多个红外测温仪的协同作用,可实现反应温度精准采集,通过两个搅拌机、连接轴带动螺旋叶片正反两向旋转,形成逆向涡流,增大反应器内部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湍流状态下的传热系数较静态相比要提高2

4倍,提高了反应的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及物力成本。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点红外测温型双向逆螺旋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外壳、注入端密封盖、排出端密封盖、支撑底座、温度显示装置,所述反应器外壳为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反应器外壳一端布置有注入端密封盖、另一端布置有排出端密封盖,所述注入端密封盖上布置有搅拌机、注入管,所述搅拌机通过连接轴与螺旋叶片相连接,所述螺旋叶片布置于反应器外壳内部,所述注入管上布置有阀门,所述注入管末端布置有连接接头,所述排出端密封盖上布置有搅拌机、排出管,所述搅拌机通过连接轴与螺旋叶片相连接,所述螺旋叶片
布置于反应器外壳内部,所述排出管上布置有阀门,所述排出管末端布置有连接接头,所述反应器外壳表面布置有红外测温仪,所述反应器外壳内壁布置有防腐电热膜,所述反应器外壳底部布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布置有温度显示装置,所述温度显示装置内部布置有信号解码器、处理器,所述信号解码器通过数据电缆与红外测温仪相连接,所述温度显示装置表面布置有LCD显示屏,所述处理器通过数据电缆与信号解码器、LCD显示屏相连接。
[0009]所述红外测温仪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布置多个,技术装置工作时,通过信号解码器获取多个红外测温仪的测温参数,并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将标准化处理数据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对多个测温数据进行平均值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至LCD显示屏显示,此种测温方法更加精确的反应了反应器内部整体的平均温度值,更利于实际生产时对温度的控制。
[0010]所述反应器外壳材质为不锈钢,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其规格。
[0011]所述注入端密封盖材质为不锈钢,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其规格。
[0012]所述排出端密封盖材质为不锈钢,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其规格。
[0013]所述搅拌机的规格、功率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0014]所述注入管材质为不锈钢,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其规格。
[0015]所述排出管材质为不锈钢,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其规格。
[0016]所述连接接头用于连接技术装置所需配件。
[0017]所述阀门可以是手动阀门、电控阀门,使用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其种类。
[0018]所述技术装置使用时需配备专用电源。
[0019]所述技术装置使用时可配备智能控制装置。
[0020]所述技术装置使用时可配备配套的压力传感器、流量计。
[0021]所述技术装置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其各零部件规格。
[0022]所述一种多点红外测温型双向逆螺旋反应器,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步骤1、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制定零部件具体的尺寸规格。
[0024]步骤2、将注入管、排出管与技术配件相连接。
[0025]步骤3、开启注入管上的阀门,向反应器外壳内部注入待反应药剂。
[0026]步骤4、启动防腐电热膜对反应器外壳内部待反应药剂加温。
[0027]步骤5、启动搅拌机进行双向逆螺旋搅拌。
[0028]步骤6、通过红外测温仪、信号解码器、处理器、LCD显示屏实时监测反应器内部温度。
[0029]步骤7、温度达到预设值后,降低防腐电热膜加热功率,维持保温状态。
[0030]步骤8、反应结束后,开启排出管上的阀门,将反应完毕的药剂排出。
[0031]本技术一种多点红外测温型双向逆螺旋反应器,本技术使用方便、可实时记录反应温度信息、搅拌效率高,通过信号解码器、处理器及多个红外测温仪的协同作用,可实现反应温度精准采集,通过两个搅拌机、连接轴带动螺旋叶片正反两向旋转,形成逆向涡流,增大反应器内部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湍流状态下的传热系数较静态相比要提高2

4倍,提高了反应的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及物力成本。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技术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温度显示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温度显示装置外部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号:1、反应器外壳 2、注入端密封盖 3、排出端密封盖 4、支撑底座 5、温度显示装置 6、搅拌机 7、连接轴 8、螺旋叶片 9、注入管 10、阀门 11、连接接头 12、排出管 13、红外测温仪 14、防腐电热膜 15、信号解码器 16、处理器 17、LCD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点红外测温型双向逆螺旋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外壳(1)、注入端密封盖(2)、排出端密封盖(3)、支撑底座(4)、温度显示装置(5),所述反应器外壳(1)为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反应器外壳(1)一端布置有注入端密封盖(2)、另一端布置有排出端密封盖(3),所述注入端密封盖(2)上布置有搅拌机(6)、注入管(9),所述搅拌机(6)通过连接轴(7)与螺旋叶片(8)相连接,所述螺旋叶片(8)布置于反应器外壳(1)内部,所述注入管(9)上布置有阀门(10),所述注入管(9)末端布置有连接接头(11),所述排出端密封盖(3)上布置有搅拌机(6)、排出管(12),所述搅拌机(6)通过连接轴(7)与螺旋叶片(8)相连接,所述螺旋叶片(8)布置于反应器外壳(1)内部,所述排出管(12)上布置有阀门(10),所述排出管(12)末端布置有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占茹李梦迪卢东月卢东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空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