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器琴颈的变形矫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8216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弦乐器琴颈的变形矫正装置,它收放在设于弦乐器琴颈上的凹部内,具有槽杆(10)和调整杆(20),其中槽杆(10)具有底板部(11)和从该底板部(11)两侧立起、且相互相向的一对侧板部(12),调整杆(20)的一端部固定在该槽杆(10)的一端部上,另一端与回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槽杆(10)的另一端部上的调整螺母(30)拧合;通过使上述调整螺母(30)回转便可改变上述调整杆(20)的一端部与上述调整螺母(30)之间的距离。在槽杆(10)的两端部,将第一支承件(40)和第二支承件(50)固定在侧板部(12)上,用第一支承件(40)将调整杆(20)的一端部支承在阻止其向轴向移动的状态,用第二支承件(50)回转自如地支承调整螺母(30)。(*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 stringed instrument of the neck deformation correcting device

A stringed instrument of the neck deformation correcting device, it is housed in a string neck on the concave part, having a groove rod (10) and (20), wherein the adjusting rod groove (10) with bottom plate (11) and from the bottom plate (11) on both sides, and a pair of side plates erected mutually opposite (12), (20) the adjusting rod is fixed on one end of the groove (10) at one end, and the other end is rotatably supported in the groove (10) adjusting nut on the other end part (30) screwed through the adjusting nut; (30 you can change the above) rotary adjusting rod (20) and one end of the adjusting nut (30) the distance between. In the groove (10) of the ends of the first support member (40) and a second support member (50) is fixed on the side plate portion (12), with the first support member (40) of the adjusting rod (20) the end support moves to prevent the axial in the state, with second support (50) since such as bearing adjusting nut rotation (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吉他等弦乐器琴颈所使用的变形矫正装置,尤其是涉及对琴颈相对于弦变形成凹状的上弯和变形成凸状的下弯进行矫正的变形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在吉他等弦乐器上,由于在设于主体部上的桥部和设在琴颈前端的琴头的调音轴之间张设有弦,在弦被张紧的状态下放置时,因弦的张力作用,往往会使琴颈变形成凹状。琴颈下弯时,弦高增高,难以进行演奏,而且,按压弦时弦的张力增大,产生所谓的音痴。关于琴颈下弯时的变形矫正装置,以往,早就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实开昭62-146195号公报中公开的矫正装置是将调整杆配置在中央部分设成断面呈コ字状的槽杆的内部,利用从槽杆突出的调整杆的一端部,和在槽杆的另一端侧与调整杆的另一端拧合的调整螺母,将槽杆夹住而构成的。该变形矫正装置,收放在设在形成于琴颈的槽和指板之间的闭塞空间内。当琴颈下弯时,拧紧调整螺母,便可使槽杆向上弯方向翘曲,于是对琴颈的下弯进行矫正。另外,也有这种矫正装置,即预先使吉他的琴颈稍稍上弯成凸状,张紧弦时,因其张力作用而使琴颈翘曲,从而变得与弦平行。因此,琴颈材料的干燥处理的好坏、或吉他制造之后的环境变化等,会使琴颈的上弯增大,在张紧弦时,往往残留凸状变形。若琴颈变形是上弯,琴颈产生上弯时,演奏中按下的弦与挡子接触,有时会产生振动或不能演奏。本专利申请人在特许第2736860号中公开的变形矫正装置,可矫正琴颈的下弯和上弯。该变形矫正装置是将调整杆的一端部固定在断面呈コ字状的槽杆的一端底部上,将旋合于调整杆的另一端部上的调整螺母回转自如地支承在槽杆的另一端部上。该变形矫正装置中,当拧紧调整螺母时,调整螺母与调整杆的固定端接近,槽杆朝着与琴颈的下弯方向相反的方向翘曲。这样,便可矫正琴颈的下弯。另外,将调整螺母向拧松方向回转时,调整螺母和调整螺槽杆的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增大,槽杆朝着与琴颈的上弯方向相反的方向翘曲。于是,可矫正琴颈的上弯。但是,在特许第2736860号中,以位于琴颈变形中心的方式在调整杆上设有按压件,在矫正变形时,按压件对槽杆进行按压,便可有效地矫正琴颈的变形。但是,判明了在上述变形矫正装置上,尽管使用按压件,然而使槽杆翘曲时,槽杆的曲率难以合适,在固定着调整杆的前端部上槽杆的翘曲不够充分。就吉他而言,有将调整螺母收放在琴头的、以及收放在琴颈的主体部一侧的基部内的,无论采用哪一种,均根据吉他厂家和机种的不同而不同。特别是将调整螺母收放在琴颈的基部侧的吉他,为了确保琴颈的刚性,往往不将槽杆延伸至琴颈前端部,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合适地矫正琴颈前端部的变形,这一点应改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弦乐器琴颈的变形矫正装置,这种矫正装置在矫正变形时,可使槽杆的曲率合适,可正确地对变形进行矫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弦乐器琴颈变形矫正装置收放在设于弦乐器琴颈的凹部内,具有槽杆和调整杆,其中槽杆具有底板部和从该底板部两侧立起、且相互相向的一对侧板部,调整杆的一端部固定在该槽杆的一端部上,另一端与回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槽杆的另一端部上的调整螺母拧合;通过使上述调整螺母回转便可改变上述调整杆的一端部与上述调整螺母之间的距离,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槽杆的两端部,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固定在上述侧板部上,用第一支承件将调整杆的一端部支承在阻止其向轴方向移动的状态,用第二支承件回转自如地支承上述调整螺母。具有上述结构的弦乐器琴颈的变形矫正装置(以下简称变形矫正装置)中,通过使调整螺母回转来改变第一、第二支承件之间的距离,固定有第一、第二支承件的侧板部向长度方向伸长或收缩。另外,由于底板部的长度不变化,故侧板部的长度变化便会在底板部的两端部产生弯曲转矩,该弯曲转矩使得包含底板部在内的槽杆整体翘曲。这种场合,在底板部两端部上产生的弯曲转矩的作用点均是第一、第二支承件上的调整杆和调整螺母的支承部分,故2个弯曲转矩的大小基本相等。因此,可赋予底板部基本均匀的曲率,可正确地对变形进行矫正。这里,第一、第二支承件可通过使其嵌合在侧板部之间并进行焊接而固定。但是,由于仅用焊接的固定其固定强度不够,故第一、第二支承件最好具有与形成于侧板部上的凹部相嵌合的凸部。在将凸部嵌合在凹部内的状态下,将两者焊接起来则更合适。另外,第一支承件在轴向上与设在调整杆的一端部外周上的周缘槽卡合,第二支承件在轴向上与设在调整螺母外周上的周缘槽卡合,这种结构可将调整杆和调整螺母牢固地支承在第一、第二支承件上。而且,通过将设在调整杆的两端部上的凹部离底板部的距离设得基本相等,便可使作用于调整杆两端部的弯曲转矩基本相等。本专利技术中,使调整螺母转动而相对于调整杆进行相对移动,由于是这种结构,故必须将调整杆固定,以使其不转动。这种场合,虽可将调整杆焊接在第一支承件上,但采用下述结构可简单、且低廉地进行调整杆的止转操作。即,调整杆的前端面具有断面呈非圆形的止转凸部,底板部的前端缘设置有具有止转凹部的止转板部,该止转凹部通过向该底板部折弯而与止转凸部嵌合。止转凸部的断面不是圆形而是任意形状的,有将圆的一侧或两侧切掉了的形状或多边形状等。另外,由于止转板部是通过板金加工而折弯的,所以若槽杆的底板部和侧板部也是将金属板进行板金加工而整体成形的,则可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不将调整杆焊接在第一支承件上,而像上述那样进行止转,则调整杆可向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移动相当于止转凸部与止转凹部之间的间隙那么大小的距离。这对于为了使槽杆的翘曲方向一定和赋予均匀的曲率来说是很重要的。即,调整杆若焊接在第一支承件上,则制造误差和组装误差等往往使调整杆的中心和调整螺母的中心错动。在这种状态下转动调整螺母时,弯曲转矩作用于调整螺槽杆上,该弯曲转矩便会作用于槽杆上。因此,最好不要通过焊接等方法来牢固地固定调整杆的前端部,为使调整杆相对于槽杆向垂直于其轴向的方向移动而设间隙是比较理想的。该间隙优选地在调整杆接近、离开底板部的方向(上下方向)的两侧各设0.2~0.4mm,在垂直于该方向的方向(左右方向)的两侧各设0.1~0.3mm。允许、且限制调整杆向上述方向移动的间隙设在止转凹部与止转凸部之间、以及调整杆与第一支承件和槽杆的底板部等部件之间。这种间隙若设在调整螺母与第二支承件和底板部之间则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式的变形矫正装置的组装轴测图。图2是表示安装有实施形式的变形矫正装置的吉他的轴测图。图3是表示吉他琴颈的侧断面图。图4(A)是表示实施形式的变形矫正装置的侧视图,图4(B)是其仰视图。图5(A)是表示琴颈变形成凹形时矫正变形后的状态的变形矫正装置的侧断面图,图5(B)是表示琴颈变形成凸形时矫正形后的状态的变形矫正装置的侧断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A、实施形式的结构参照图1~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作说明。下述说明中,设图1左侧为前端侧,使用以该方向为基准表示前后和左右方向的用语。图1是表示实施形式的变形矫正装置A的组装轴测图。图中,符号10是槽杆。槽杆10由底板部11、从该底板部11的两侧垂直地竖起的侧板部12、和从底板部的前端缘垂直地竖起的止转板部13构成。侧板部12的两端部,形成有呈矩形地贯通穿设的凹部14。各凹部14离底板部11的距离设为一定。该凹部14呈圆形也没关系。另外,止转板部13的中央部形成有呈矩形地贯通穿设的止转凹部15。在止转板部13与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弦乐器琴颈的变形矫正装置,它收放在设于弦乐器琴颈上的凹部内,具有槽杆和调整杆,其中槽杆具有底板部和从该底板部两侧立起、且相互相向的一对侧板部,调整杆的一端部固定在该槽杆的一端部上,另一端与回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槽杆的另一端部上的调整螺母拧合;通过使上述调整螺母回转便可改变上述调整杆的上述一端部与上述调整螺母之间的距离,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槽杆的两端部,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固定在上述侧板部上,用上述第一支承件将上述调整杆的一端部支承在阻止其向轴方向移动的状态,用上述第二支承件回转自如地支承上述调整螺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弦乐器琴颈的变形矫正装置,它收放在设于弦乐器琴颈上的凹部内,具有槽杆和调整杆,其中槽杆具有底板部和从该底板部两侧立起、且相互相向的一对侧板部,调整杆的一端部固定在该槽杆的一端部上,另一端与回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槽杆的另一端部上的调整螺母拧合;通过使上述调整螺母回转便可改变上述调整杆的上述一端部与上述调整螺母之间的距离,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槽杆的两端部,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固定在上述侧板部上,用上述第一支承件将上述调整杆的一端部支承在阻止其向轴方向移动的状态,用上述第二支承件回转自如地支承上述调整螺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弦乐器琴颈的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第二支承件具有嵌合在形成于上述侧板部上的凹部内的凸部,上述第一支承件在轴向上与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藤正夫
申请(专利权)人:后藤格特有限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