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牵引式装卸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802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8:17
一种新型的牵引式装卸平台,属于物流装备,由装卸升降装置和“U”形牵引架两大部分组成,形成一体化机械设备,整体为无贯穿车轴的2轮挂车,运输车辆牵引,具备良好的野外机动性,随时高速转场。安装有电动液压控制装置,它采用液压油缸和剪叉式升降结构实现水平升降动作,能托举2吨以内的负载,完成水平升降动作,其行程高度满足多种运输车的装卸作业需求。采用“U”形牵引架,使升降台既能置于其架体内水平升降,作业时,又不用承受升降台的负载。升降台可折叠的三角型侧板,使小型搬运机械能负载轻松上下平台。升降板面具有较低的接地高度,还设计有可折叠的三角型侧板,便于各种小型搬运机械轻松地上下台面,进出车厢,快速到位装卸物资。卸物资。卸物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牵引式装卸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物流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货物装卸车,为电动液压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运输车在没有装卸台条件下装卸物资,普遍采用叉车将物资叉放到车厢板的尾端,然后再用人力将物资搬移到位。这种作业模式仍然费时费工费力。为了解决物资装卸不能到位的问题,有用户使用渡板作业,虽能将物资装卸到位,还可适应各型运输车的装卸高度,但由于渡板本身没有动力,物资的升降完全依靠叉车的动力才能完成作业。一旦叉车缺位,渡板就没法工作。
[0003]近来引进了国外伸缩臂叉车技术,使用该技术装卸时,能将物资从地面举起,并用伸缩臂结构伸入车厢内部,将物资装卸到位,较好地解决了物资装卸到位的难题,但是它必须依靠托盘配装操作,才能有效作业。而配装的托盘又会带来诸多不好解决的新问题,而且伸缩臂叉车造价昂贵,操作复杂,维修要求高,且不能高速转场,因此,该叉车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快速转场,能随时保障野外机动装卸点作业的升降平台。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牵引式装卸平台,由装卸升降装置和“U”形牵引架两大部分组成,装卸升降装置底架上设置有4个挂孔,与”U”形牵引架中的内门架下端设置的4个挂销相连接,形成一体化机械设备,整体为一挂车。
[0006]装卸升降装置,包括有升降板、底架、剪叉形支架和伸缩油缸,其中升降板由主板和侧板连接组成,升降板下方由2对共4条活动杆组成
ꢀ“
X”形的剪叉形支架,每条活动杆顶端均装有一个滚轮,分别与升降板和底架滚动接触,底端则与升降板和底架的侧边铰接,剪叉形支架下横梁上安装有2条伸缩油缸,该油缸的顶端与剪叉形支架的中横梁铰接,油缸伸缩带动剪叉开合,进而形成升降板顶升和收回动作。
[0007]升降板的侧板侧面呈三角形,与主板通过铰接,形成折叠或展开。
[0008]“U”形牵引架,包括主架体、减震式车轮架、车轮、液压升降吊架、吊架液压油缸、牵引杆和牵引杆连接座。
[0009]主架体是由钢管围成的”U”形牵引架,作为牵引架的支撑主体,其左、右两臂上方安装有液压升降吊架,下方安装减震式车轮架和车轮;前部的横梁上设计有承接牵引杆连接座的接口和固定螺杆。
[0010]减震式车轮架有两副,是一种悬臂式的减震装置,该轮架对称安装在主架体的左、右臂的下面,通过弹簧钢板座与左、右臂连接,弹簧钢板的“弓”型背上垂直顶起一伸缩限位筒,而弹簧钢板的下方,则固定有悬臂式车轮轴。
[0011]液压升降吊架为
ꢀ“
门”字型套叠钢支架,共有两副,对称安装在主架体的左、右臂上,吊架的外门架固定连接在主架体上,内门架的左右立杆依托外门架支撑,内门架横梁中点下方各安装有一副垂直向上的液压油缸,控制吊架升降。内门架向下穿过支撑的外门架的左、右臂,内门架的底部设置有横向销轴,与升降架上的吊环相对接。
[0012]牵引杆,为可拆卸结构,该牵引杆在装卸作业时与”U”形牵引架分离,运输转场牵引时与“U”形牵引架连接座组合,牵引杆主体为钢制“T”形杆,通过销轴与牵引杆连接座相接,杆体顶部有钢制拉环,牵引杆挂接在运输车辆上。
[0013]牵引杆连接座,安装在“U”形牵引架的前端,上面连接牵引杆。
[0014]电动液压控制装置,包括直流电动机、油泵、油箱、手动控制组合阀,组成液压动力系统,控制液压升降吊架和升降板的升降动作,电动液压控制装置安装在“U”形牵引架的主架体上。
[0015]本技术是一种能牵引机动的升降平台,它在借鉴剪叉式升降平台的基本升降结构基础上,避免了此类平台自身厚度较大,不便于手铲车等小型机械上下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良好的野外机动性,能被运输车辆牵引,高速机动转场。具备结构稳固、故障率低、运行可靠、安全高效、维护简便等特点。
[0016]该平台适应各型运输车厢高度的装卸作业,具有升降平稳,载重坚实,能远距高速牵引行走转场,近距随机移位作业的功能。
[0017]为了实现平台装卸的各项功能,在结构上进行了多项创新设计。

首先合理选用了固定场合使用的叉式升降装置,充分利用了该装置体型薄(便于物资上下台面装载),升降平稳的特点,作为平台的基础构件。作业时,叉式升降装置能稳固地坐落在地面,独立支撑着平台上的物资重量,使其升降动作稳固可靠。
[0018]②
为了使平台能移动行走,还设计了液压双起吊结构。须行走时,该结构能将升降装置从地面提起,可达到越野行走的高度,使接地不能移动的升降装置具有了行走的可能,为平台整机行走创造了条件。
[0019]③
平台具有高速牵引行走功能,主要采用双行走轮牵引结构,但由于平台的升降装置占据了平台整个中间位置,使车轮轴无法从升降结构中穿过,形成了无轴车轮,使平台整体失去了受力基础,因此,又创新设计了下圈梁结构,将左右两个行走车轮以圈梁代轴的形式把车轮连接起来,解决了平台整体行走受力的难题。
[0020]④
由于独立的升降结构处于平台中间位置,致使平台左右两侧的构件无法相互连结,因此又设计了上圈梁结构,绕过升降装置,将平台两侧所有构件固定连结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使平台结构具有了坚固的基础。
[0021]⑤
为了使平台能高速缓冲行走,因此,将上下圈梁设计成弹性连接,并设计了圈梁定位结构,约束上下圈梁只能弹性垂直运动,保证了平台具有可靠的高速牵引行走的缓冲性能。
[0022]由于创新设计了以上结构,解决了装卸平台升降稳固,载重量大,高速牵引行走,平台升降面矮等优良性能。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组装结合示意图(包括A,B);
[0024]图2是装卸升降装置的两种状态的示意图(包括C,D);
[0025]图3是“U”形牵引架的示意图(包括E,F);
[0026]图4是本技术的两种状态的示意图(包括G,H);
[0027]图5是本技术的三种状态的结构简图(包括I,J,K);
[0028]图6是本技术在拖挂行走和装卸作业的三种状态的示意图(包括L,M,N);
[0029]图中序号:升降板1,主板1.1、侧板1.2、吊环1.3,底架2,剪叉形支架3,活动杆3.1,伸缩油缸4,主架体5,左、右两臂5.1,减震式滚动轮架6,弹簧钢板座6.1、弹簧钢板6.2、伸缩限位筒6.3、悬臂式车轮轴6.4、”U”形轮架6.5,车轮7,液压升降吊架8,外门架8.1、内门架8.2、横向销轴8.3,吊架液压油缸9,电动液压控制装置10,牵引杆11,牵引杆连接座12。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技术是由装卸升降装置(以后简称“升降台”)和“U”形牵引架(以下简称“牵引架”)两大系统组成的一体化机械(见附图6)。它的升降台能水平托举数吨重的负载,其行程高度能满足多种运输车的装卸作业需求;该升降台平时厚度小,在台面一侧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牵引式装卸平台,由装卸升降装置和“U”形牵引架两大部分组成,其特征是装卸升降装置上设置有4个挂孔,与“U”形牵引架中的内门架下端设置的4个挂销相连接,形成一体化机械设备,其液压油缸连接电动液压控制装置,整体为2轮挂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式装卸平台,其特征是,装卸升降装置,包括有升降板、底架、剪叉形支架和伸缩油缸,其中升降板由主板和侧板连接组成,升降板下方由2对共4条活动杆组成“X”形的剪叉形支架,每条活动杆顶端均装有一个滚轮,分别与升降板和底架滚动接触,底端则与升降板和底架的侧边铰接,剪叉形支架下横梁上安装有2条伸缩油缸,该油缸的顶端与剪叉形支架的中横梁铰接,油缸伸缩带动剪叉开合,进而形成升降板顶升和收回动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式装卸平台,其特征是,升降板的侧板侧面呈三角形,与主板通过铰链连接,形成折叠或展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式装卸平台,其特征是,“U”形牵引架,包括主架体、减震式车轮架、车轮、液压升降吊架、吊架液压油缸、牵引杆和牵引杆连接座;主架体是由钢管围成的“U”形牵引架,作为牵引架的支撑主体,其左、右两臂上方安装有液压升降吊架,下方安装减震式车轮架和车轮;前部的横梁上设计有承接牵引杆连接座的接口和固定螺杆;减震式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永顺赵云超陈华樊维符胜文周运冬曲英征朱海奇张松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五五九部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