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覃立万专利>正文

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505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包括底板以及左右对称可拆卸式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驱动轮模块和驱动轮组件,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轴和旋转连接于所述驱动轮轴左端的驱动轮本体,所述驱动轮轴的右端与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端下部可解除式卡接,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前部与所述底板旋转连接,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端上部和所述底板在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方弹性连接,所述底板可拆卸式固定于机器人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结构简单、提升机器人的操作性能、保证机器人平稳的运行姿态、提高机器人的作业效果和使用寿命。提高机器人的作业效果和使用寿命。提高机器人的作业效果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悬挂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的应用日趋广泛,例如仿生机器人、教育机器人、送餐机器人、迎宾机器人以及巡检机器人等等。
[0003]在现有技术中,具有底盘的移动机器人多种多样,但现有技术中机器人在复杂环境运行时减震能力差,影响机器人的作业效果和使用寿命。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驶时,产生较强的颠簸,不能保证机器人平稳的运行姿态,影响机器人的操作性能,同时,底盘长期受到震动,容易使底盘上的零件松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升机器人的操作性能、保证机器人平稳的运行姿态、提高机器人的作业效果和使用寿命的机器人减震装置。
[0005]本技术的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包括底板以及左右对称可拆卸式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驱动轮模块和驱动轮组件,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轴和旋转连接于所述驱动轮轴左端的驱动轮本体,所述驱动轮轴的右端与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端下部可解除式卡接,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前部与所述底板旋转连接,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端上部和所述底板在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方弹性连接,所述底板可拆卸式固定于机器人的底部。
[0006]本技术的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还可以是:
[0007]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端上部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端上部和所述底板可拆卸式固定。
[0008]所述驱动轮模块包括安装臂,所述安装臂的前部与所述底板旋转连接,所述安装臂的后端底部与所述驱动轮轴的右端可解除式卡接,所述安装臂的后端上部与所述底板在所述安装臂的后方弹性连接。
[0009]所述驱动轮模块还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下部与所述安装臂的后端上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固定片的上部与所述底板在所述安装臂的后方弹性连接。
[0010]所述驱动轮模块包括固定块组件,所述固定块组件的中部与所述安装臂的前部旋转连接,所述固定块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底板可拆卸式固定。
[0011]所述固定块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臂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底部均与所述底板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右侧面外周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左侧面外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围设有容纳所述安装臂前部的第一腔体,所述安装臂前部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旋转连接。
[0012]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右侧面和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左侧面的中心位置处均一体成型或固定有旋转孔,所述安装臂的前部左右两侧分别在所述旋转孔对应位置处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旋转连接。
[0013]所述安装臂的前部左右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或固定有旋转轴,所述安装臂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分别通过所述旋转轴穿设于所述旋转孔内旋转连接。
[0014]所述安装臂的后部下方可拆卸式固定有第三固定块,所述驱动轮轴上下两侧分别所述安装臂和所述第三固定块可解除式卡接。
[0015]所述安装臂的后部下方与所述第三固定块围设有容纳所述驱动轮轮轴端的第二腔体,所述驱动轮轴端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分别于所述安装臂和所述第三固定块可解除式卡接。
[0016]本技术的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包括底板以及左右对称可拆卸式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驱动轮模块和驱动轮组件,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轴和旋转连接于所述驱动轮轴左端的驱动轮本体,所述驱动轮轴的右端与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端下部可解除式卡接,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前部与所述底板旋转连接,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端上部和所述底板在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方弹性连接,所述底板可拆卸式固定于机器人的底部。这样,所述底板与机器人的底部可拆卸式固定,机器人行走时,所述底板随机器人一起向前移动,所述驱动轮本体旋转连接于所述驱动轮轴的左端,所述驱动轮轴的右端与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端下部可解除式卡接,进而所述驱动轮本体在机器人行进过程中绕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端下部做旋转运动,而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前部与所述底板旋转连接,因此所述驱动轮模块在机器人行进过程中绕所述底板做旋转运动,进而所述驱动轮本体在机器人行进过程中可以绕所述底板旋转调节,而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端上部和所述底板在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方弹性连接,这样始终有一个弹性力作用在所述底板和所述驱动轮模块之间,这个弹性力的方向为沿所述驱动轮模块至所述底板位于所述驱动轮模块后方的位置,如果机器人行进过程中遇到坑洼不平的路面时,所述驱动轮模块带动所述驱动轮本体绕所述底板上下旋转,即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端会发生上下的轻微位移,而弹性力的方向也会随着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端的位移发生相对变化,因此弹性力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和铅垂方向的力,在这两个方向对所述驱动轮本体的震动进行缓冲减震,进而提升机器人的操作性能,使机器人始终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平稳姿态,进而提高机器人的作业效果和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提升机器人的操作性能、保证机器人平稳的运行姿态、提高机器人的作业效果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本技术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本技术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部分示意图。
[0019]图3本技术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部分爆炸图。
[0020]图4本技术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驱动轮组件和驱动轮模块搭接图。
[0021]图5本技术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爆炸图。
[0022]图6本技术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安装臂与第一固定块搭接图。
[0023]图7本技术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沿驱动轮轴纵向剖视图。
[0024]图号说明
[0025]1…
驱动轮组件
ꢀꢀꢀꢀꢀꢀꢀꢀꢀ2…
驱动轮本体
ꢀꢀꢀꢀꢀꢀ3…
驱动轮轴
[0026]4…
驱动轮模块
ꢀꢀꢀꢀꢀꢀꢀꢀꢀ5…
安装臂
ꢀꢀꢀꢀꢀꢀꢀꢀꢀꢀ6…
第一固定块
[0027]7…
第二固定块
ꢀꢀꢀꢀꢀꢀꢀꢀꢀ8…
旋转孔
ꢀꢀꢀꢀꢀꢀꢀꢀꢀꢀ9…
旋转轴
[0028]10

第一腔体
ꢀꢀꢀꢀꢀꢀꢀꢀꢀ
11

第二腔体
ꢀꢀꢀꢀꢀꢀꢀ
12

弹性部件
[0029]13

底板
ꢀꢀꢀꢀꢀꢀꢀꢀꢀꢀꢀꢀꢀ
14

万向轮组件
ꢀꢀꢀꢀꢀ
15

第三固定块
[0030]16

凹槽
ꢀꢀꢀꢀꢀꢀꢀꢀꢀꢀꢀꢀꢀ
17

固定片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以及左右对称可拆卸式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驱动轮模块和驱动轮组件,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轴和旋转连接于所述驱动轮轴左端的驱动轮本体,所述驱动轮轴的右端与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端下部可解除式卡接,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前部与所述底板旋转连接,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端上部和所述底板在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方弹性连接,所述底板可拆卸式固定于机器人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端上部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轮模块的后端上部和所述底板可拆卸式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模块包括安装臂,所述安装臂的前部与所述底板旋转连接,所述安装臂的后端底部与所述驱动轮轴的右端可解除式卡接,所述安装臂的后端上部与所述底板在所述安装臂的后方弹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模块还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下部与所述安装臂的后端上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固定片的上部与所述底板在所述安装臂的后方弹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模块包括固定块组件,所述固定块组件的中部与所述安装臂的前部旋转连接,所述固定块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底板可拆卸式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立万
申请(专利权)人:覃立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