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5023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联通的瓣环部、窦部、窦管交界部和直筒型人工血管部;所述人工血管的管壁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致密弹性层、织物增强层和多孔弹性层;所述致密弹性层和所述多孔弹性层上分别分布有孔径不一的微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壶腹状窦部模拟自体窦部形态,瓣膜运动和血流动力学接近人体正常状态,延长人工血管和瓣膜使用寿命;人工血管管壁的多层结构,尤其是特定结构的织物增强层可提供良好的力学弹性、顺应性、结构稳定性,防止管壁远期过度扩张。度扩张。度扩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新型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

技术介绍

[0002]主动脉根部由三个袋状膨出的主动脉窦组成,其中包括主动脉瓣瓣环、主动脉瓣瓣叶和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窦部上端为窦管交界,下端为主动脉瓣瓣环。窦部的径向尺寸明显大于上、下端,其壶腹形态可以使主动脉瓣自由地呈90
°
开放。
[0003]对于累及主动脉根部的病变,依据受累程度不同,需要对窦部、瓣环、瓣叶行置换或修复手术。术中保留仍然可用的自体主动脉瓣膜组织,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该种手术方案得到国际认可。在保留自体瓣膜的情况下,已有研究表明,术中对主动脉根部的处理如能保持窦部壶腹状形态,可以使瓣膜的开合接近人体正常状态,从而延长瓣膜的使用寿命,免于远期二次手术。因此,许多临床医生进行了主动脉窦部成形手术的方案探索,器械厂商在直筒型人工血管基础上开发了带窦部设计产品。
[0004]现有已上市主动脉人工血管采用涤纶材料编织而成,其中主体血管部分为多层编织且具有可伸缩螺纹;但受限于编织方法,窦部血管管壁较薄且无螺纹,虽然制成窦部形态但弹性有限,自体结构支撑不良。临床上已有人工血管窦部远期过度扩张的个案报道。而且编织型涤纶人工血管易与自体组织粘连,如需要二次手术将增加难度和风险。
[0005]理想的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应具有良好的窦部形态、力学弹性、结构稳定性,以及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供了一种具有良好的窦部形态、力学弹性、结构稳定性以及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的新型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该人工血管的窦部可以为自体瓣膜提供充分的动作空间;同时血管管壁选材和多层结构设计可以保证其弹性与自体血管顺应性相匹配;织物增强层可防止远期径向过度扩张,提高人工血管和自体瓣膜的使用寿命,减少术后二次干预的发生率。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新型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联通的瓣环部、窦部、窦管交界部和直筒型人工血管部;所述人工血管的管壁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致密弹性层、织物增强层和多孔弹性层;所述致密弹性层和所述多孔弹性层上分别分布有孔径不一的微孔。
[0009]进一步,所述织物增强层由若干单一环状结构组成。
[0010]进一步,所述织物增强层为多个所述单一环状结构沿所述人工血管轴向依次首尾相连而成的螺旋套环结构。
[0011]进一步,所述织物增强层为多个所述单一环状结构沿所述人工血管轴向和径向相互叠加而成的管状套网结构。
[0012]进一步,所述织物增强层为螺旋套环结构与管状套网结构相叠加而成,所述螺旋
套环结构为多个所述单一环状结构沿所述人工血管轴向依次首尾相连而成,所述管状套网结构为多个所述单一环状结构沿所述人工血管轴向和径向相互叠加而成。
[0013]进一步,所述织物增强层包括多个水平环段和设于所述水平环段之间的至少一个竖直环段;所述水平环段为多个水平的所述单一环状结构沿所述人工血管轴向相互叠加而成;所述竖直环段为多个竖直的所述单一环状结构沿所述人工血管周向设置。
[0014]进一步,所述竖直环段有多个,多个所述水平环段与多个所述竖直环段交替设置。
[0015]进一步,所述竖直环段还包括沿所述人工血管周向设置的多个倾斜的所述单一环状结构。
[0016]进一步,所述窦部呈壶腹状,所述瓣环部、窦管交界部和直筒型人工血管部呈直筒状。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壶腹状窦部模拟自体窦部形态,瓣膜运动和血流动力学接近人体正常状态,延长人工血管和瓣膜使用寿命;人工血管管壁的多层结构,尤其是特定结构的织物增强层可提供良好的力学弹性、顺应性、结构稳定性,防止管壁远期过度扩张。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的织物增强层为螺旋套环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的织物增强层为管状套网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的织物增强层为管状套网结构和螺旋套环结构相叠加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的织物增强层为水平环段和竖直环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6中多个水平环段和多个竖直环段交替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致密弹性层;2、织物增强层;2.1、单一环状结构;2.2、水平环段;2.3、竖直环段;3、多孔弹性层;4、瓣环部;5、窦部;6、窦管交界部;7、直筒型人工血管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但不应理解为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2、3所示的新型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联通的瓣环部4、窦部5、窦管交界部6和直筒型人工血管部7;窦部5呈壶腹状,瓣环部4、窦管交界部6和直筒型人工血管部7呈直筒状;人工血管的管壁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致密弹性层1、织物增强层2和多孔弹性层3;致密弹性层1和多孔弹性层3上分别分布有孔径不一的微孔。
[0029]本实施例中,织物增强层2为多个单一环状结构2.1沿人工血管轴向依次首尾相连而成的螺旋套环结构。
[0030]本实施例新型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1]选择25%浓度聚氨酯溶液制备致密弹性层1,锦纶网状编织物作为织物增强层2,30%浓度聚氨酯溶液制备多孔弹性层3。
[0032]人工血管的窦管交界部6和直筒型人工血管部7的内径为30mm;壶腹状窦部5最大内径比窦管交界部6大20%,为36mm,壶腹状高度30mm;瓣环部4内径27mm,高度10mm。
[0033]按照以上人工血管拟定内径尺寸,采用304不锈钢加工模具。精确称量聚氨酯粒料和DMF溶剂,配置浓度分别为25%和30%的聚氨酯溶液备用。将模具浸入到25%聚氨酯溶液并缓慢旋转提起,形成均匀液膜,经烘干后获得致密弹性层1。采用锦纶编织线,在已获得内层上用机织方法制备织物增强层2。再次将模具连同内层、中间层浸入到30%聚氨酯溶液并缓慢旋转提起,形成均匀液膜后经固化、烘干获得多孔弹性层3,最后脱模获得最终的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其致密弹性层1孔隙率约45%,孔径1~5微米;多孔弹性层3孔隙率约70%,孔径30~50微米;人工血管壁厚400微米,顺应性约3%。
[0034]实施例2
[0035]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与实施例1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织物增强层2为多个单一环状结构2.1沿人工血管轴向和径向相互叠加而成的管状套网结构。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联通的瓣环部(4)、窦部(5)、窦管交界部(6)和直筒型人工血管部(7);所述人工血管的管壁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致密弹性层(1)、织物增强层(2)和多孔弹性层(3);所述致密弹性层(1)和所述多孔弹性层(3)上分别分布有孔径不一的微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增强层(2)由若干单一环状结构(2.1)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增强层(2)为多个所述单一环状结构(2.1)沿所述人工血管轴向依次首尾相连而成的螺旋套环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增强层(2)为多个所述单一环状结构(2.1)沿所述人工血管轴向和径向相互叠加而成的管状套网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增强层(2)为螺旋套环结构与管状套网结构相叠加而成,所述螺旋套环结构为多个所述单一环状结构(2.1)沿所述人工血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存涛赵锐欧阳晨曦崔跃徐天成焦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