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穿刺人造血管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由此制得的人造血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材料
;具体地,涉及一种耐穿刺人造血管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由此制得的人造血管。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富营养化,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位杀手。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血管疾病目前常使用的是血管移植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自体血管来源非常有限,因此临床上需要大量的人造血管作为移植替代物。目前市面上的人造血管多为进口产品,价格高昂且性能远未达到理想血管所需的性能。临床应用肾透析病例多,主流解决方法是自体血管和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但是,自体血管的反复穿刺易导致血管损伤且难再生,而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植入后容易形成血栓,且经穿刺后的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孔隙较大容易产生渗血。因此,小口径血管的开发过程中,更需要解决长期通畅率、防渗血和耐穿刺性能等诸多问题。目前市面上出现的聚氨酯人造血管耐穿刺及防渗血性能均不理想,经过多次穿刺后力学性能下降较大且渗血明显。其中也有多层纤维复合血管,但由于纤维间存在较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穿刺人造血管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将聚合物溶于溶剂中,得到浓度为w/v为10~70%的聚合物溶液;/nS2:将步骤S1得到的聚合物溶液置于芯轴装置上,进行静电纺丝,获得多孔的静电纺丝纤维内层,干燥,去除残留溶剂;/nS3:将步骤S2获得的内层作为接收面,采用聚合物溶液进行第一次电喷、第二次电喷、…..第n次电喷,获得致密外层,形成耐穿刺所述人造血管;其中,所述第一次电喷过程中包括电喷、停止、电喷、停止…..多次循环。/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6 CN 20191004074871.一种耐穿刺人造血管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聚合物溶于溶剂中,得到浓度为w/v为10~70%的聚合物溶液;
S2:将步骤S1得到的聚合物溶液置于芯轴装置上,进行静电纺丝,获得多孔的静电纺丝纤维内层,干燥,去除残留溶剂;
S3:将步骤S2获得的内层作为接收面,采用聚合物溶液进行第一次电喷、第二次电喷、…..第n次电喷,获得致密外层,形成耐穿刺所述人造血管;其中,所述第一次电喷过程中包括电喷、停止、电喷、停止…..多次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穿刺人造血管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聚合物选自聚己内酯、聚氨酯和聚丙交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丙酮,四氢呋喃,六氟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聚己内酯、聚丙交酯及聚氨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万~100万;
优选地,所述的聚己内酯的重均分子量为6万~30万,所述的聚丙交酯的重均分子量为5万~50万;所述的聚氨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0万~60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耐穿刺人造血管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聚合物溶液中聚己内酯≤20wt%,聚丙交酯占≤20wt%,聚氨酯占60wt%~10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穿刺人造血管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静电纺丝包括:将所述聚合物溶液注入注射器中,调节喷丝头与芯轴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为5~25cm;纺丝的环境温度为20~70℃,环境湿度20~60%RH,调节电压至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晨曦,李佳荣,王趁红,刘健鹏,刘思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