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取向聚酯薄膜和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4322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22
一种双轴取向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60~100质量%的聚酯树脂组合物,所述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层叠数为7层以下,且满足下述特征(1)~(4)。(1)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特性粘度为0.7dl/g以上。(2)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面取向度ΔP为0.145~0.160。(3)依据J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轴取向聚酯薄膜和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双轴取向聚酯薄膜和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以下,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有时简记作“PBT”)树脂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记作PET)树脂相比,成型性优异,因此,在真空隔热材料的外饰材料、拉深成型用薄膜、罐的内袋用薄膜、脱模膜等领域中研究了其应用。
[0003]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PBT树脂为60重量%以上、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屈服应力为70MPa以上、断裂强度为160MPa以上、断裂伸长率为100%以上,可以适合用于尼龙薄膜、以及其他柔软薄膜用途。
[0004]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脱模膜,其在实质上不含有颗粒的聚酯薄膜的单面设置有含有酸改性烯烃树脂和交联剂的脱模层,在另一最外层设有易滑层。另外,公开了通过脱模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为10nm以下、最大高度为100nm以下、且易滑层含有颗粒、易滑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低于10nm,可以适合使用。
[0005]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内容:表面粗糙度为0.005~0.050μm、30μm以上的鱼眼个数为5个/1000cm2以下、薄膜两端的长度方向的热收缩率差为0~0.3%、且各向异性差为0~0.20,从而可以适合用作脱模用薄膜。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94864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

221737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0315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2]由于PBT树脂的结晶速度快,因此在浇铸时也会进行结晶。特别是,由于制造上的原因,进行浇铸得到的薄膜的端部有变得比中央部还厚的倾向。因此,在进行浇铸得到的薄膜的端部处结晶变得更显著。
[0013]上述专利文献1中,熔融树脂在使用静态混合器从T

模挤出前被形成为超多层。因此,晶体不会在层间生长,结果,可以抑制浇铸时的结晶。另一方面,在熔接线中导入静态混合器,则无用部分(滞留部分)增加,在该部分产生凝胶,结果,得到的薄膜中的鱼眼(小的颗粒状缺陷)增加,有成为作为要求高的品质的工业用途不充分的品质的可能性。
[0014]上述专利文献2、3中,通过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基材薄膜,从而适合作为脱模膜使用。另一方面,伴有成型的脱模膜用途中,基于作为基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特性,有无法应对深的拉深成型的可能性。
[001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也可以应对工业用途的良好的薄膜品质、且也适合于伴有深拉成型的脱模膜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
[0016]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7]本专利技术人等对双轴取向聚酯薄膜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采用下述构成,从而可以得到具有良好的深拉成型性、且品质优异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至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18]即,本专利技术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特征在于,
[0019]其包含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60~100质量%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0020]所述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层叠数为7层以下,
[0021]且满足下述特征(1)~(4)。
[0022](1)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特性粘度为0.7dl/g以上。
[0023](2)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面取向度ΔP为0.145~0.160。
[0024](3)依据JIS

Z1707的穿刺试验中测得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穿刺强度为0.40N/μm以上。
[0025](4)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厚度不均为0.70%以下。
[0026]根据前述构成,由于包含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60质量%以上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因此,可以改善穿刺强度。另外,由于包含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60质量%以上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因此,可以使拉深成型性良好。
[0027]另外,由于层叠数为7层以下,因此,即使在熔接线中不导入静态混合器也可以制造。因此,可以防止导入静态混合器而产生的薄膜中的鱼眼(小的颗粒状缺陷)的发生。其结果,可以形成具有高的品质的薄膜。
[0028]另外,由于前述薄膜的特性粘度为0.70dl/g以上,因此,浇铸时的结晶被抑制,未拉伸片的屈服应力变低,因此,结果成为拉伸时变得不易产生断裂的倾向。
[0029]另外,由于前述面取向度ΔP为0.145以上,因此,面取向适合地高,穿刺强度变得充分,深拉成型性更优异。另外,由于前述面取向度ΔP为0.160以下,因此,可以较低地维持热收缩率,可以使热稳定性更良好。
[0030]另外,由于前述穿刺强度为0.40N/μm以上,因此,可以使深拉成型性良好。
[0031]另外,由于前述厚度不均为0.70%以下,因此,进行深拉成型时可以进行均匀的成型,不易产生薄膜的断裂、针孔。
[0032]前述构成中,优选前述聚酯树脂组合物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以外的聚酯树脂(B)。
[0033]前述聚酯树脂组合物如果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以外的聚酯树脂(B),则可以对于进行双轴拉伸时的制膜性、得到的薄膜的力学特性进行调整。
[0034]前述构成中,优选双轴取向聚酯薄膜上的最大直径为0.3mm以上的鱼眼为5个/m2以下。
[0035]前述鱼眼如果为5个/m2以下,则即使在该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一个面具有脱模层,在卷取保管时在与脱模层相反侧的面上也可以抑制基于鱼眼的向脱模层的凹凸转印。其结果,可以不易有损薄膜品质。另外,也可以在薄膜上设置精巧的印刷层。
[0036]前述构成中,优选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前述一个面的三维平均粗糙度SRa、与前述
另一个面的三维平均粗糙度SRa之差(绝对值)为0.01μm以下。
[0037]前述差如果为0.010μm以下,则抑制前述一个面的层压强度与前述另一个面的层压强度之差过度变大。即,抑制应力在层压强度低的面集中,可以使耐破袋性更充分。
[0038]前述构成中,优选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以150℃加热15分钟后的热收缩率如下:纵向(MD方向)为0~5%、横向(TD方向)为

1~5%。
[0039]前述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MD方向上的以150℃加热15分钟后的热收缩率如果为5%以下,则可以抑制后加工中施加热时薄膜会大幅收缩,加工变得更容易。
[0040]前述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MD方向上的以150℃加热15分钟后的热收缩率如果为0%以上,则可以提高穿刺强度,可以较高地维持耐破袋性。
[0041]前述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TD方向上的以150℃加热15分钟后的热收缩率如果为5%以下,则可以抑制后加工中施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双轴取向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60~100质量%的聚酯树脂组合物,所述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层叠数为7层以下,且满足下述特征(1)~(4),(1)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特性粘度为0.7dl/g以上,(2)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面取向度ΔP为0.145~0.160,(3)依据JIS

Z1707的穿刺试验中测得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穿刺强度为0.40N/μm以上,(4)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的厚度不均为0.7%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树脂组合物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以外的聚酯树脂(B)。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双轴取向聚酯薄膜上的最大直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利昇后藤考道春田雅幸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