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湖水原位循环处理工艺
: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景观湖水原位循环处理工艺,属于景观水循环净化
技术介绍
: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对于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城市中增设了越来越多的景观湖。由于城市景观水体多为流动性差的封闭缓流水体,缺少天然水体的自我净化功能以及生态平衡体系,且城市景观湖具有水域面积小、水环境容量小、易污染等特点,因此景观湖容易成为雨水、垃圾的收纳体。目前景观湖水主要面临以下几种污染因素:雨水地表径流所带来的地表和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氮磷元素;大气降尘所带来的外来有机物和氮磷元素;湖泊本身不断衍生死亡的生物群落积累而成的有机物等;夏季高温时太阳暴晒导致蓝藻大量爆发。有机物、氮磷等元素的含量不断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发臭发绿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景观湖的视觉效果和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目前景观水体水处理技术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微生物方法和生态水系等。
①
物理方法:除了直接引水更换,还可以强制循环加强水系的流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湖水原位循环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由地面径流收集槽(1)、生态渗滤槽(2)、增强净化单元(3)、循环动力系统(4)和景观湖水主体水域(5)组成;所述增强净化单元(3)由底部曝气装置(3
‑
1)和生物净化单元(3
‑
2)组成;所述循环动力系统(4)由循环动力泵(4
‑
1)和循环管道(4
‑
2)组成;所述景观湖水主体水域(5)中设置有生态箱(5
‑
1)和多级曝气装置(5
‑
2);所述工艺的基本流程为:
①
地面径流首先通过地面径流收集槽(1)收集至与其相连通的生态渗滤槽(2)进行渗滤和初步处理;
②
再进入增强净化单元(3),通过其底部曝气装置(3
‑
1)和生物净化单元(3
‑
2)降解污染物;
③
然后进入景观湖水主体水域(5),由生态箱(5
‑
1)和多级曝气装置(5
‑
2)进行处理;
④
最后通过循环动力系统(4)输送至地面径流收集槽(1)进行循环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景观湖水原位循环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径流收集槽(1)由渠体(1
‑
1)和盖板(1
‑
2)组成;所述渠体由海绵混凝土制成,渗透系数为1—2mm/s;所述盖板(1
‑
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景观湖水原位循环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渗滤槽(2)由海绵混凝土制成,渗透系数为1—2mm/s;所述生态渗滤槽(2)装有智能清污装置(2
‑
1),底部设置有防渗土工布(2
‑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景观湖水原位循环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净化单元(3)与景观湖水主体水域(5)之间设置有海绵混凝土隔墙(3
‑
3);所述增强净化单元(3)设置水力停留时间为1—2天,表面负荷为1.0—3.0m3/(m2*h)。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景观湖水原位循环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净化单元(3
‑
2)由生态浮床(3
‑
4)和生物填料(3
‑
5)组成;所述生物净化单元(3
‑
2)中生物填料(3
‑
5)的填充率为20%—40%;所述生态浮床(3
‑
4)漂浮于水面上,生物填料(3
‑
5)垂直悬挂于生态浮床(3
‑
4)下方,每座生物浮床(3
‑
2)下方悬挂有1—2条生物填料(3
‑
4);所述生态浮床(3
‑
4)的框架由海绵混凝土制成,形状为圆型,直径为50—100cm;所述生态浮床(3
‑
4)内部设有含拦网的圆形孔洞并在圆形孔洞内种植适水植物(3
‑
6);所述适水植物(3
‑
6)由菖蒲、鸢尾和芦苇的一种或多种组成;所述生物填料(3
‑
5)由碳素纤维制成,形状为条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景观湖水原位循环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动力系统(4)由循环动力泵(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杨双林,熊鹰,武海鹏,余志,张巍,刘珂,罗桢,罗鑫,杨恩喆,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