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147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脉冲型的液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板,包含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栅极总线和与所述多个栅极总线垂直排列的多个数据总线;    栅极驱动部,响应第2垂直开始信号、垂直时钟信号和输出许可信号,在有源地址区间中依次扫描所述多个栅极总线,在垂直消隐区间中,以规定数的线为单位同时扫描所述多个栅极总线;以及    电流提升部,响应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增加在垂直消隐区间中提供给所述被扫描的栅极总线的电流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驱动装置,特别涉及在垂直消隐区间插入黑数据(BlackData)来实现动态图像的脉冲型(impulsive type)液晶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以利用具有高速响应特性液晶的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来实现动态图像的系统为基础,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驱动装置为实现动态图像将刷新率(refresh rate)设定为60Hz,但不限定于此。一般的,液晶显示装置从通过电场的作用使液晶分子的排列变化,调节光透过率而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TN-LCD型向STN-LCD型、MIM-LCD型、MIM-LCD型、TFT-LCD型发展,其显示性能也显著提高。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不仅耗电量低,而且由于具有轻薄短小的优点而作为可以代替CRT(Cathode-Ray-Tube)的装置受到注目,在笔记本或携带用的移位通信机器等中广泛使用,具有需求日益增加的趋势。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垂直同步信号(V_sync)的1帧间从第1条的栅极总线到第n条的栅极总线依次施加栅极导通/截止脉冲信号,依次扫描栅极总线,产生水平同步信号时,向由数据总线选择的栅极总线的各像素施加数据信号,使这样施加的数据信号保持稳定,再现1帧的画面。这样的液晶驱动方式称为保持型(hold type)。根据现有技术使用依次扫描栅极方式的栅极驱动IC如图1所示。参照图1,现有栅极驱动IC由下列部分构成多个移位寄存器(SR1~SRn),响应垂直时钟信号(CPV),输入垂直开始信号(STV),依次移位到下一端输出;多个电平转换器(LS1~LSn),与多个移位寄存器(SR1~SRn)对应结合,将多个移位寄存器(SR1~SRn)的输出信号电平转换后输出;多个缓冲放大器(BF1~BFn),放大在多个电平转换器(LS1~LSn)中电平转换的信号,输出栅极导通/截止信号(G1~Gn)。通常例子中,为再现动态图像希望液晶的响应速度大约维持在5ms的程度,但所述保持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液晶的响应速度跟不上图像信息的处理速度,以前画面的图像信息残存在下一帧,发生图像轻微的模糊(blurring)现象,由此产生画质降低。为改善这一问题,提出了应用将刷新率为60Hz的一帧分割为120Hz的有源地址(active address)区间和消隐区间,进行高速驱动的脉冲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此,脉冲(impulsive)驱动方式是以使前一帧的图像信息对现有帧不产生影响的帧单位将黑图像区间分配到固定区间内。但是,现有的脉冲驱动方式很难完全去除模糊的现象,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发生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在有源地址区间中有液晶数据维持时间短的缺点。另一方面,在再现如NTSC、PAL等的TV信号时,因为1帧的区间被固定在16.7ms,XGA级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以85Hz驱动激活区间时,垂直时钟信号(CVP)的激活区间为11.2ms,这时可以插入黑数据的区间约为5.5ms。可是,存在现有液晶显示装置因使用如详述那样的栅极依次扫描方式,所以在5.5ms的短时间内不能驱动所有的栅极插入黑数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所述问题点,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有源地址区间与原有相比减少规定幅度,增加消隐区间,通过在该消隐区间中同时扫描多个栅极总线,减少消隐区间中的全部栅极驱动时间。为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脉冲型液晶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板,包含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栅极总线和与所述多个栅极总线垂直排列的多个数据总线;栅极驱动部,响应第2垂直开始信号、垂直时钟信号和输出许可信号,在有源地址区间中依次扫描所述多个栅极总线,在垂直消隐区间中,以规定数的线为单位同时扫描所述多个栅极总线;以及电流提升部,响应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增加在垂直消隐区间中提供给所述被扫描的栅极总线的电流量。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等,通过对以下参照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加以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现有的栅极驱动集成电路的结构的方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驱动装置的方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栅极驱动集成电路的结构的方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流提升电路的详细电路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正常工作时栅极总线的扫描时序的时序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闪烁(blink)工作时栅极总线的扫描时序的时序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正常工作时数据总线的驱动时序的时序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闪烁工作时数据总线的驱动时序的时序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流提升电路的工作时序的时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希望的实施例。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驱动装置的方框图,如图所示,由液晶板100,栅极驱动部200和电流提升部300构成。液晶板100包含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栅极总线(未图示);与所述多个栅极总线垂直排列的多个数据总线(未图示);在所述多个栅极总线和所述多个数据总线的交叉区间内形成的薄膜晶体管(未图示)。栅极驱动部200包括多个栅极驱动IC,响应第2垂直开始信号(STV2)、垂直时钟信号(CPV)和输出许可信号(OES),在有源地址区间内依次扫描所述多个栅极总线,在垂直消隐区间内以规定数的线为单位同时扫描所述多个栅极总线;电流提升部300由分别输入从所述栅极驱动部200输出的栅极导通/截止信号(G0~Gn)和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的多个电流提升电路(CB1~CBn)构成。响应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增加在所述垂直消隐区间中提供给所述被扫描的栅极总线的电流量。这时被提供的电流量根据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的占空比来调节。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栅极驱动集成电路的结构的方框图。如图所示,由第1移位寄存器部220、第2移位寄存器部240、多个电平转换器(LS1~LSn)和多个缓冲放大器(BF1~BFn)构成。所述第1移位寄存器部220由下列部分构成规定数的第1开关(SW1~SW29),根据输出许可信号(OES)进行切换,选择所述第2垂直开始信号(STV2)或内部的被移位的信号;规定数的第1移位寄存器(SR1~SR30),根据规定数的第1开关(SW1~SW29)的切换工作在选择了所述内部的被移位信号时,同时输出第2垂直开始信号。例如开关(SW1)在所述有源地址区间内切换到移位寄存器(SR1)的输出端,在所述消隐区间内切换到垂直开始信号(STV2)输入端。开关(SW2)在所述有源地址区间内切换到移位寄存器(SR2)的输出端,在所述垂直消隐区间内切换到垂直开始信号(STV2)输入端。具有这样结构的第1移位寄存器部220响应垂直时钟信号(CPV)和输出许可信号(OES),在所述有源地址区间内为了依次扫描规定数的栅极总线,依次移位输出第2垂直开始信号(STV2);在所述垂直消隐区间内为了同时扫描所述规定数的栅极总线,输入垂直开始信号(STV2)并同时产生多个第1输出信号。所述第2移位寄存器部240由下列部分构成规定数的第1开关(SW31~SW60),根据输出许可信号(OES)进行切换,选择第2垂直开始信号(STV2)或内部的被移位的信号;规定数的第2移位寄存器(SR31~SR60),根据规定数的第1开关(SW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正国金瑞润张大容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显示器科技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