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可折叠腕关节并联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115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腕关节并联康复装置,其包括动平台、定平台、第一运动分支、第二运动分支、第三运动分支、手持组件、放置结构件和夹紧组件。第一运动分支、第二运动分支和第三运动分支的第一端与定平台连接。手持组件和第一转动副位于动平台的同一侧,滑轨的第一端和动平台的第四端固连,滑轨的第二端和滑块滑动连接;放置结构件和第五转动副均位于定平台的第一侧,并和定平台的第四端固连,夹紧组件位于定平台的第二侧,固定块的第一端和定平台的第五端固连,固定块的第二端和夹持棒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使用户手腕轴线与装置运动轴线重合,避免二次伤害,而且具有可折叠性、占地面积小和移动方便的优点。面积小和移动方便的优点。面积小和移动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腕关节并联康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仪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腕关节并联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腕关节是人体上肢最灵活的关节,能够完成各种复杂而精准的动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针对腕关节的康复机器人还停留在简单的单自由度康复训练上,现有的康复机器人一般体积大、重量重、自由度低,使用和携带不方便。
[0003]本专利技术作为一种针对腕关节进行稳定、舒适和安全的康复训练机器人,装置运动轴线与腕关节运动轴线重合,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可实现反复训练、方便携带、占用空间少、多自由度康复训练等优点,在未来的医疗行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腕关节并联康复装置,主要是通过将并联机构的运动轴线与腕关节运动轴线重合,使其具有折叠、占用空间少的特点,从而在作业时具有较大的转动角度,能够满足腕关节较大的运动。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腕关节并联康复装置,其包括动平台、定平台、第一运动分支、第二运动分支、第三运动分支、手持组件、放置结构件和夹紧组件。所述第一运动分支、所述第二运动分支和所述第三运动分支的结构相同,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一转动副、第二转动副、第三转动副、第四转动副和第五转动副,所述第一转动副的第一端和所述动平台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转动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转动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转动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转动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转动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转动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转动副的第二端和所述定平台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运动分支、所述第二运动分支和所述第三运动分支中的第五转动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定平台和所述动平台均为等边三角形结构,所述定平台的中心设有圆孔,所述第一转动副的轴线和所述动平台的邻边垂直,所述第二转动副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杆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三转动副的轴线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的轴线垂直,所述第四转动副的轴线和所述第四连杆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五转动副的轴线和所述定平台的邻边垂直,所述第五转动副的轴线和所述第一转动副的轴线平行。所述手持组件和所述第一转动副位于所述动平台的同一侧,所述手持组件,其包括滑轨和滑块,所述滑轨的第一端和所述动平台的第四端固定连接,所述滑轨的第二端和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放置结构件和所述第五转动副均位于所述定平台的第一侧,并和所述定平台的第四端固定连接,所述夹紧组件位于所述定平台的第二侧,其包括固定块和夹持棒,所述固定块的第一端和所述定平台的第五端固定连接,所
述固定块的第二端和所述夹持棒连接。
[0006]可优选的是,在所述手持组件中,所述滑轨的轴线和所述动平台垂直,所述滑块和所述动平台平行,所述滑轨的轴线和所述动平台的中心线重合。
[0007]可优选的是,所述放置结构件的整体结构为Y型,所述放置结构件靠近圆孔的一端为圆弧状。
[0008]可优选的是,所述夹紧组件的数量为三,所述夹持棒的整体结构为Y型,所述夹紧组件以120度均匀分布在所述定平台的三个顶点处,三个夹紧组件的轴线和所述定平台的中心重合。
[0009]可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运动分支、所述第二运动分支和所述第三运动分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定平台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运动分支、所述第二运动分支和所述第三运动分支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动平台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的轴线和所述动平台平行,所述第五转动副的轴线和所述定平台平行,所述第一运动分支、所述第二运动分支和所述第三运动分支中的第三转动副的中心点构成运动平面。
[001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1](1)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装置的运动轴线能够与手腕的运动轴线重合,完成掌屈/背屈运动和挠曲/尺屈运动,康复效果好,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0012](2)本专利技术的运动轴线所在的平面可以调节,可以适应不同用户。
[0013](3)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具有可折叠性,在不作业时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在作业时具有较大的转动角度,能够满足腕关节较大的运动。
[0014](4)本专利技术可便携移动,增加装置的灵活性,使用户可以在家训练。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可折叠腕关节并联康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可折叠腕关节并联康复装置中动平台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可折叠腕关节并联康复装置中定平台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可折叠腕关节并联康复装置中运动分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可折叠腕关节并联康复装置中夹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可折叠腕关节并联康复装置的初始折叠状态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可折叠腕关节并联康复装置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0022]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可折叠腕关节并联康复装置的掌屈/背屈运动示意图;
[0023]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可折叠腕关节并联康复装置的挠曲/尺屈运动示意图。
[0024]主要附图标记:
[0025]动平台1,定平台2,第一运动分支3,手持组件4,滑轨41,滑块42,放置结构件5,夹紧组件6,固定块61,夹持棒62,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9,第四连杆10,第一转动副11,第二转动副12,第三转动副13,第四转动副14,第五转动副15,第二运动分支16,第三运动分支17,第一电机18,第二电机19,第三电机20,运动平面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详尽本专利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结构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0027]可折叠腕关节并联康复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动平台1、定平台2、设置在动平台1与定平台2之间的第一运动分支3、设置在动平台1与定平台2之间的第二运动分支16、设置在动平台1与定平台2之间的第三运动分支17、手持组件4、放置结构件5和夹紧组件6,具有便携式、可携带和占用空间少等优点。
[0028]如图5所示,第一运动分支3、第二运动分支16和第三运动分支17的结构相同,其分别包括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9、第四连杆10、第一转动副11、第二转动副12、第三转动副13、第四转动副14和第五转动副15,第一转动副11的第一端和动平台1连接,第一连杆7的第一端和第一转动副1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连杆7的第二端和第二转动副1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转动副12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8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连杆8的第二端和第三转动副1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腕关节并联康复装置,其包括动平台、定平台、第一运动分支、第二运动分支、第三运动分支、手持组件、放置结构件和夹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分支、所述第二运动分支和所述第三运动分支的结构相同,分别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一转动副、第二转动副、第三转动副、第四转动副和第五转动副,所述第一转动副的第一端和所述动平台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转动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转动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转动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转动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转动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转动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转动副的第二端和所述定平台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运动分支、所述第二运动分支和所述第三运动分支中的第五转动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定平台和所述动平台均为等边三角形结构,所述定平台的中心设有圆孔,所述第一转动副的轴线和所述动平台的邻边垂直,所述第二转动副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杆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三转动副的轴线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的轴线垂直,所述第四转动副的轴线和所述第四连杆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五转动副的轴线和所述定平台的邻边垂直,所述第五转动副的轴线和所述第一转动副的轴线平行;所述手持组件和所述第一转动副位于所述动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明赵坤贾海娇徐宗国陈念龙尹安李南高桐王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