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951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下肢康复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绞盘、牵引绳、定滑轮、调节轮和调节杆相配合,进而实现弧形放置板上下移动,从而对无法自行锻炼的病患进行辅助锻炼,保证病患的腿部肌肉活跃,有利于病患早日康复,大大增加病患复原的可能性,操作简单快捷,增加适用性,解决现有的康复装置大多属于病人有一定锻炼能力才可使用,对无法自行锻炼的病患十分不友好,长期不运动可能导致腿部肌肉弱化,减小病患的康复进程的问题。减小病患的康复进程的问题。减小病患的康复进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下肢康复相关设备
,具体为一种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随着心脏每次收缩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流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以供给各组织细胞代谢需要,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近年来冠心病、急性心梗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对中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心梗及冠心病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抢救、支架和搭桥等手术手段的介入,仅是治疗的一半,而另一半则需要及时和长期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美国的一研究机构对8440例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追踪显示,与没有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相比,那些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冠心病死亡率减少了31%,由此可见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意义,另一项对1821例心梗患者的研究证明,接近55%的心梗患者参加心脏康复治疗,这部分人群以年轻男性患者占多数,而大于70岁男性和女性患者较少参加心脏康复。调查的结果表明,参加心脏康复的心梗患者能减少病死率和3年内再梗的发病率,所以病患在治疗时十分有必要使用康复装置进行锻炼,保证自己的健康。
[0003]现有的康复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康复装置大多属于病人有一定锻炼能力才可使用,对无法自行锻炼的病患十分不友好,长期不运动可能导致腿部肌肉弱化,减小病患的康复进程;
[0005]2、现有的装置不便于对病患锻炼时卧床角度进行自由改变,减小了锻炼康复的效果,不正确的卧床角度反而容易导致患者进一步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康复装置不便于对病患初期进行锻炼和不便于改变病患锻炼的卧床角度的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定滑轮,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牵引绳,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放置板,所述顶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绞盘,所述牵引绳的一端绕过定滑轮的外表面并延伸至与绞盘
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贯穿延伸至支撑板的正面一侧并固定连接有调节轮,所述调节轮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杆。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放置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保护垫,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的正面开设有锁孔,所述调节轮的正面滑动连接有锁杆,所述锁杆的一端贯穿延伸至支撑板的背面并与锁孔插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万向移动轮,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套杆,所述电动伸缩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垫。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角度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一端与角度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贯穿延伸至顶板的一侧并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顶板的背面设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挂块,所述挂块与挂钩插接。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通过绞盘、牵引绳、定滑轮、调节轮和调节杆相配合,进而实现弧形放置板上下移动,从而对无法自行锻炼的病患进行辅助锻炼,保证病患的腿部肌肉活跃,有利于病患早日康复,大大增加病患复原的可能性,操作简单快捷,增加适用性,解决现有的康复装置大多属于病人有一定锻炼能力才可使用,对无法自行锻炼的病患十分不友好,长期不运动可能导致腿部肌肉弱化,减小病患的康复进程的问题。
[0018]2、该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通过调节旋钮、调节螺杆、调节块和调节板相配合,进而实现角度板的自由调节,保证患者锻炼时的正确卧床姿势,增加病患的康复进程,减小病患锻炼时受到的损伤,增加病患的锻炼效果,解决现有的装置不便于对病患锻炼时卧床角度进行自由改变,减小了锻炼康复的效果,不正确的卧床角度反而容易导致患者进一步受到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视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结构后视示意图。
[0022]图中:1、顶板;2、支撑杆;3、底板;4、U型架;5、支板;6、定滑轮;7、导杆;8、连接板;9、牵引绳;10、连接杆;11、横板;12、传动板;13、弧形放置板;14、支撑板;15、转动杆;16、绞盘;17、调节轮;18、调节杆;19、收集盒;20、弹性保护垫;21、锁孔;22、锁杆;23、万向移动轮;24、电动伸缩套杆;25、支撑垫;26、角度板;27、凹槽;28、调节螺杆;29、调节块;30、调节板;31、调节旋钮;32、防护板;33、挂钩;34、挂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
[0025]请参阅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包括顶板1,顶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顶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架4,U型架4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支板5,支板5之间转动连接有定滑轮6,顶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杆7,导杆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牵引绳9,连接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板11,横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板12,传动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放置板13,顶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支撑板14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5,转动杆15的外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包括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顶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架(4),所述U型架(4)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支板(5),所述支板(5)之间转动连接有定滑轮(6),所述顶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杆(7),所述导杆(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牵引绳(9),所述连接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板(11),所述横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板(12),所述传动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放置板(13),所述顶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5),所述转动杆(15)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绞盘(16),所述牵引绳(9)的一端绕过定滑轮(6)的外表面并延伸至与绞盘(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15)的一端贯穿延伸至支撑板(14)的正面一侧并固定连接有调节轮(17),所述调节轮(17)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杆(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放置板(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保护垫(20),所述顶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寿莉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