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996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特性良好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在时间t1,由显示区域上端的1个选通总线部分的多个像素开始以线顺序写入像素数据。在时间t3,向画面上方的像素的像素数据的写入结束,向画面下方的像素的像素数据的写入开始。在时间t5,向画面下方的像素的像素数据的写入结束。画面上方的荧光管12a仅从向画面上方的像素数据的写入结束后的时间t4开始到下一帧的像素数据的写入开始前的时间t0’的期间点亮,其他期间熄灭。画面下方的荧光管12b仅从前一帧中的画面下方的像素数据的写入结束后的时间t0开始到画面下方的像素数据的写入开始前的时间t2的期间点亮,其他期间熄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信息设备的显示部所应用的。
技术介绍
在作为个人计算机(PC)的监视器或电视接收机所应用的显示装置中,有CRT(Cathode-Ray Tube)和液晶显示装置。图27表示CRT的1个像素的发光亮度的时间变化,图28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1个像素的发光亮度的时间变化。图27及图28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亮度。如图27所示,CRT进行像素通过电子射束的扫描在1帧(扫描场)内仅1次瞬间发光的脉冲型显示。与此相对,如图28所示,液晶显示装置进行在下一帧写入新数据前,像素在1帧内基本以相同亮度持续发光的保持型显示。并且,相对自发光型的CRT,液晶显示装置为非发光型,为此背光设备等光源装置是必要的。背光设备中有在液晶显示板的背面配置多个作为线状光源的荧光管(冷阴极管)的直下型;和在液晶表示板背面所配置的导光板的端部配置荧光管的边缘照明型。图29表示直下型的光源装置的结构。如图29所示,扩散板110的背面配置着多个荧光管112。在保持型显示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显示动画会产生图像的轮廓模糊。为了使来自各像素的光接近脉冲型显示方式的显示装置,提高动画的图像质量,设想了使用直下型的光源装置,顺序点亮像素数据写入结束了的区域的荧光管的方式。但是,由于荧光管112的配置,直下型的光源装置容易产生的亮度斑、各荧光管112的光量及色度的差异,使显示区域全体很难达到均匀的亮度。并且,各荧光管112的损耗程度不同,作为亮度斑容易被发现,此外,为了提高显示质量若使用若干荧光管112,则光源装置的电力消耗也将增加。因此,在导光板的端部配置了线状光源的边缘照明型的光源装置成为主流。图30表示边缘照明型的光源装置的结构。如图30所示,在面状导光板114的一端部和该端部相对的另一端部配置了荧光管116。使用边缘照明型的光源装置比使用直下型的光源装置难以产生亮度斑,但会产生如上所述的动画显示时的轮廓模糊。因保持型显示方式产生的图像轮廓模糊产生的原因在于动画的观看者的视点追随动画内的移动物体随着时间变化,而描画该移动物体的各水平线的图像数据在一帧周期内却是固定的。并且,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因为相对改写像素数据的帧周期液晶分子的应答速度迟缓,进行数据改写且液晶在应答过程中的像素的亮度被平均化,即使是凭借观察者的眼睛的感觉轮廓模糊也会被发现。在常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特别是接近黑色的低灰度间改写时,因在液晶层施加的电压低,所以液晶分子的应答速度变慢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显示特性良好的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上述目的通过具有以下特征的液晶显示装置实现,其特征为,具有液晶显示板,其具有相对配置的2张基板和密封在上述2张基板间的液晶;光源装置,其具有传导入射光的面状导光板和配置在上述面状导光板的端部,以指定的亮灭频率且以相互不同的定时仅在帧期间内指定的点亮时间点亮的多个线状光源。而且上述目的通过具有以下特征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实现,其特征为在具有多个面状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在帧期间内,以相互不同的定时,仅在各自指定的点亮时间使上述多个面状光源点亮。进而上述目的通过具有以下特征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来实现,其特征为根据指定期间内各像素的灰度算出上述像素中每个像素的亮度数据,且至少根据上述亮度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的其中之一,算出点亮时间相对上述指定期间的比率即占空比,并根据上述占空比使面状光源点亮熄灭。附图说明图1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2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3A至图3C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图4A至图4C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图5A至图5C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图6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7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8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变形例子。图9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10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11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12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图13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图14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图15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图16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图17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图18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图19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图20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图21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图22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图23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图24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图25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图26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变形例子。图27表示CRT的1个像素的发光亮度的时间变化图。图28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1个像素的发光亮度的时间变化图。图29表示直下型光源装置的结构。图30表示边缘照明型光源装置的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用图1至图1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导光板的一个端部一侧的线状光源和配置在相对的另一端部一侧的线状光源,以不同的定时点亮熄灭。因此,数据保持时间(发光时间)被缩短,显示动画时的模糊被缓和。并且,在一方线状光源熄灭期间改写该线状光源的显示区域的像素数据,并点亮另一方的线状光源进行显示,由此减轻由于数据改写而产生的模糊。并且,在显示区域全体为高灰度时延长光源装置的点亮时间。在显示区域全体为低灰度时缩短光源装置的点亮时间,变换灰度信号且在液晶层中施加较高的电压。因此,不会降低白色显示的亮度,而且可以减轻因液晶分子的应答速度而产生的模糊。以下,用实施例1-1至1-4进行说明。(实施例1-1)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1的用图1至图5C进行说明。图1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表示装置的结构,图2表示由图1的A-A线所切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如图1及图2所示,例如对角为15英寸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板2和边缘照明型的背光设备4。液晶显示板2具有2张玻璃基板6、7和被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指定期间内各像素的灰度,算出所述各像素的亮度数据;    根据所述亮度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的至少其中之一,算出点亮时间相对所述指定期间的比率即占空比;    根据所述占空比使面状光源点亮熄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原真理小林哲也濱田哲也后藤猛林启二铃木敏弘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