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路和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841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驱动电路,它能够减少通过高电压处理形成的元件个数以及芯片的尺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用于反转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包括:正极性线路,用于传输相对于公共电极信号的正显示信号;负极性线路,用于传输相对于公共电极信号的负显示信号;点反转切换电路,用于相互切换正极性线路和负极性线路,以与源极线相连;电荷恢复电路,其通过正电荷恢复开关与正极性线路相连,并且通过负电荷恢复开关与负极性线路相连;以及公共短路电路,用于将正极性线路和负极性线路与公共电极连接起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和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近来面向高级图像/信息的设备的发展和多媒体系统的普及,诸如液晶显示设备等平面显示面板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由于其功耗低、微薄、重量轻以及其他优点,液晶显示设备已经被广泛地用作便携终端设备等的显示设备。一般来说,液晶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以及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液晶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包括TFT阵列基板,像素电极以矩阵形式布置于其上,并且诸如TFT(薄膜晶体管)等开关元件与像素电极相连;相对基板,其具有形成于其上的与像素电极相对的公共电极;以及液晶,填充在两基板之间。直到现在,以下方法被用作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方法。也就是说,改变施加到液晶的电压,以由此改变液晶颗粒的取向,并且改变多灰度级显示的透射率。根据该方法,根据期望的灰度级,使电压在从透射率开始变化的阈值电压到不引起透射率的任何进一步变化的饱和电压的范围内改变,以由此改变多灰度级显示的透射率。当用DC电压驱动液晶显示设备时,会发生由于例如液晶组件的退化以及混入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杂质的污染而使显示图像造成烧毁的问题。因此,一般使用诸如点反转驱动系统等AC驱动系统,该点反转驱动系统用于从一个像素到另一个像素地改变驱动电压的极性。在使用该AC驱动系统的情况下,公共电极被交替施加正电压和负电压,这非常耗电。为此,提出了使用电荷恢复电路来节省功耗的技术(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翻译公开No.2001-515225)。图11为电路图,示出了具有电荷恢复电路的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如图11所示,液晶显示设备10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面板11,以及驱动电路12。驱动电路12包括用于提供显示信号的多个运算放大器13。每一个运算放大器13与液晶显示面板11中的源极线DL相连。每一条源极线DL与第一或第二开关相连。第一开关与例如奇数源极线DL相连,并且连接在奇数源极线和奇数电荷恢复线路之间。第二开关与例如偶数源极线DL相连,并且连接在偶数源极线和偶数电荷恢复线路之间。奇数电荷恢复线路和偶数电荷恢复线路的每一条都与直路开关和交叉开关相连。直路开关连接在奇数电荷恢复线路和正电荷电容器14的一个电极之间,或者连接在偶数电荷恢复线路和负电荷电容器15的一个电极之间。交叉开关连接在奇数电荷恢复线路和负电荷电容器15的一个电极之间,或者连接在偶数电荷恢复线路和正电荷电容器14的一个电极之间。正电荷电容器14和负电荷电容器15的另一个电极与液晶显示面板11中的公共电极连接。此外,中和开关连接在偶数电荷恢复线路和奇数电荷恢复线路之间。关于点反转显示,提供的显示信号的极性在相邻源极线DL之间被反转。因此,在驱动周期期间,正显示信号应用于第一线,与第一线相邻的第二线被应用负显示信号,并且与第二线相邻的第三线被应用正显示信号。在接下来的栅极线驱动期间,第一线被负电压驱动,第二线被正电压驱动,并且第三线被负电压驱动。在此假定奇数运算放大器提供相对于参考电压的正极性显示信号,并且偶数运算放大器提供相对于参考电压的负极性显示信号。在图像显示之后,执行电荷恢复。当电荷恢复时,第一和第二开关接通。这样,偶数源极线DL与偶数电荷恢复线路相连,并且奇数源极线DL与奇数电荷恢复线路相连。然后,直路开关接通。通过该操作,奇数电荷恢复线路与正电荷电容器14相连,并且偶数电荷恢复线路与负电荷电容器15相连。通过上述操作,在像素电极中积累的电荷被恢复到每一个电容器中。之后,偶数电荷恢复线路和奇数电荷恢复线路分别与正电荷电容器14和负电荷电容器15断开。然后,中和开关接通,由此电气连接偶数电荷恢复线路和奇数电荷恢复线路之间,以将源极线DL设置为参考电位。之后,中和开关断开,并且两个交叉开关接通。这连接了偶数电荷恢复线路和正电荷电容器14之间以及奇数电荷恢复线路和负电荷电容器15之间的连接。结果,在电容器中积累的电荷被传递到像素电极,以节省功耗。在使用上述电荷恢复电路的情况下,应该通过使用直路开关和交叉开关来恢复多条源极线DL的电荷,直路开关和交叉开关的每一个与偶数电荷恢复线路和奇数电荷恢复线路一一对应地相连。因此,需要使用具有高耐压的直路开关和交叉开关。对于具有该电荷恢复电路的驱动电路的集成,通过高电压处理来制造电路。在高电压处理中,需要较大的栅长度或栅氧化膜厚度,用于增加开关的耐压。这导致了芯片尺寸增加的问题。此外,开关被施加用于液晶的正和负驱动电压,因此驱动电路的电源电压需要是用于液晶的驱动电压的两倍或更高。结果,功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用于反转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包括正极性线路,用于传输相对于参考电压的正显示信号;负极性线路,用于传输相对于参考电压的负显示信号;开关部件,用于相互切换正极性线路和负极性线路,以与源极线相连;以及电荷恢复电路部件,其通过第一开关元件与正极性线路相连,并且通过第二开关元件与负极性线路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电路,能够减少驱动电路的总功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讲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结构例子;图2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结构;图3A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操作,并且图3B为时序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每一个开关的接通/断开时序;图4为波形图,示出了使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情况下的像素电极的电位;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结构;图6A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操作,并且图6B为时序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每一个开关的接通/断开时序;图7为波形图,示出了使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情况下的像素电极的电位;图8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另一个结构;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结构;图10A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操作,并且图10B为时序图,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每一个开关的接通/断开时序;图11示出了现有驱动电路的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解释性实施例来讲述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都知道,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讲述可以完成许多可选的实施例,并且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用于解释目的的实施例。参照图1,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设备。这里,给出TN型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设备来作为显示设备的例子。此外,本实施例采用了点反转驱动系统。图1为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100。液晶显示设备100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面板101和用于供电的驱动电路102。具有由多个像素组成的显示区的液晶显示面板101的结构使得液晶被填充在TFT(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未示出)和与之相对的相对基板(未示出)之间。TFT阵列基板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栅极线GL(扫描线)、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源极线DL(信号线)、以及位于栅极线GL和源极线DL的交叉点周围的TFT。此外,多个像素电极以矩阵的形式布置在栅极线GL和源极线DL之间。TFT具有与栅极线GL相连的栅极、与源极线DL相连的源极,以及与像素电极相连的漏极。另一方面,在相对基板上形成有公共电极以及R(红色)、G(绿色)和B(蓝色)的彩色滤光器。实际上在相对基板的几乎整个表面上,公共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反转驱动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包括:正极性线路,用于传输相对于参考电压的正显示信号;负极性线路,用于传输相对于参考电压的负显示信号;开关部件,用于相互切换正极性线路和负极性线路,以与源极线相连;以及电荷 恢复电路部件,其通过第一开关元件与正极性线路相连,并且通过第二开关元件与负极性线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浦信
申请(专利权)人: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