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极驱动电路及减少源极驱动电路信号转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2612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源极驱动电路,具有多数级源极驱动器,依据一时序控制电路所提供的信号,控制源极驱动电路相对应的多个像素电路,源极驱动电路包括:第1级源极驱动器,具有一内部电路、一转换器与一数据计算控制器,数据计算控制器将时序控制电路所提供的信号编码,以输出至下一级源极驱动器内;及第2级至第N级源极驱动器,各自具有一接收单元与一内部电路,接收单元接收第1级源极驱动器馈入的编码信号,并由第1级源极驱动器的资料计算控制器控制,将所接收的信号作一还原动作或是一通过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驱动电路及其信号转换方法,尤指一种可以降低功率消耗及抑制电磁波发生的信号转换方法。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CD)由于具备了轻薄、省电、无辐射线等优点,而逐渐取代传统显像管(CRT)显示器,广泛应用于桌上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与移动电话等电子产品中。随着薄膜晶体管制作与封装技术的成熟,且为了符合大尺寸显示屏幕的要求,将驱动集成电路芯片(IC)、提供资料信号、时脉信号或控制信号的信号线制作在一液晶显示面板上。其中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总线与栅极总线安装于显示器边缘,以提供更小的封装面积,并改进结构强度。和一般印刷电路板上的信号线不同,形成在液晶显示面板上的信号线具有相当高的电阻及电容,且不能用一接地导线层来避免。当高频的脉冲信号通过所述的信号线传递时,于传输过程中需经过多次的转换,又因寄生电容与寄生电阻的关系,会消耗大量的电源以驱动所述的信号线。而且,频繁的转换与过大的电源,亦会导致过强的电磁波。此外,随着屏幕的加大,传送资料信号、时脉信号或控制信号的信号线变的较长,使得电源消耗及电磁波的发生相对增加。请参照图1A所示,是一并联源极驱动芯片的液晶显示器,其包括一驱动系统10与一液晶显示面板100。其中,驱动系统10包括一时序控制电路(timing controller)12、一灰阶参考电压源(Gray Scale Reference)14、一直流转换直流电路(DC/DC Converter)16、多个源极驱动器XN及多数级栅极驱动器YN;液晶显示面板100上具有一像素矩阵(pixel array),依驱动系统所供给的信号而驱动。时序控制电路12是分别提供控制信号与时脉信号至多个源极驱动器XN及第一级栅极驱动器Y1;直流转换电路16分别提供参考电压至灰阶参考电压源14、多数极源极驱动器XN(Source Driver)与多个栅极驱动器YN,以做一驱动电压;灰阶参考电压源14输出一伽玛电压(Gamma Voltage)至多数极源极驱动器XN。请参照图1B所示,是一串接式源极驱动芯片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一驱动系统20与一液晶显示面板200。其中,与图1A不同之处为该多个源极驱动器XN为一串接模式,其驱动模式是由第一级源极驱动器X1经接收、译码、编码与传输的过程依序往后面第N级源极驱动器XN传递,以供给液晶显示面板200所需的信号。由于本专利技术与此种串接式源极驱动芯片结构相关,以下针对串接式源极驱动芯片结构作一详细介绍。请参照图2A所示,是揭露一种串接式源极驱动器数据传输结构,包含一时序控制电路22与多数级源极驱动器XN,其中每一级源极驱动器XN中具有一接收器(Receiver)XNa、一内部电路XNb、一转换器(Transmitter)XNc、一资料计算控制器(以下简称为POL2控制器)XNd与一位移缓存器XNe。时序控制电路22接收外界的显示信号并加以转换编码,经由总线线221输出至第一级源极驱动器X1,经由接收器X1a接收加以转码,馈入内部电路X1b及转换器X1c,转换器再将接收器X1a所接收并转码的信号编码,还原成时序控制电路22所编码的信号,并输出至第二级源极驱动器X2。如图2B所示,假设总线传入第一级源极驱动器X1的转换器X1c的第一显示信号为(00000000),紧接者第二显示信号为(11111111),可表示成(00000000)→(11111111),经POL2控制器X1d输入一转换控制(TransferringControl Signal)信号至转换器X1c后,将第一显示信号维持不变,第二显示信号加以编码输出,其输出的转换数据为(00000000)→(00000000)。第二级源极驱动器X2经由接收器X2a接收来自第一级源极驱动器X1的信号,以及第一级源极驱动器X1的POL2控制器X1d输出一回复(复原)控制信号(RestoringControl Signal),将接收器X2a所接收的信号做一还原动作(00000000)→(11111111),再馈入内部电路X2b及转换器X2c,内部电路X2b做一处理以传送信号至液晶显示面板200(图中未显示),转换器X2c会将所接收的复原(回复)数据,再编码输出至下一级源极驱动器X3,依其原理不断进行接收、译码、编码与传输,好使信号往第N级源极驱动器XN传递。请参照图3所示,是一典型源极驱动器的内部电路图。其中,第1级源极驱动器X1结构包括一接收器X1a、一内部电路X1b、一输出栓锁电路X1c、与一位移缓存器X1e;其中接收器X1a具有一输入栓锁电路X1a1、一时脉控制器X1a2与一数据还原电路X1a3,内部电路X1b具有一数据栓锁电路X1b1、一线性栓锁电路X1b2、一译码电路X1b3与一输出放大电路X1b4。一时序控制电路22经由总线221输入一数据信号至输入拴锁电路X1a1与一启始信号至时脉控制器X1a2;时脉控制器X1a2产生一时脉信号分别馈入输入栓锁电路X1a1、位移缓存器X1e、线性栓锁电路X1b2与输出放大电路X1b4;数据还原电路X1a3接收栓锁电路X1a1的信号与回复信号222后,将时序控制电路所编码的信号转码,数据栓锁电路X1b1接收数据还原电路X1a3转码的复原信号与位移缓存器X1b1所输出信号,并依序输出至线性拴锁电路X1b2、译码电路X1b3与输出放大电路内X1b4,再输入至液晶显示面板中(图中未显示)。而输出栓锁电路X1c将总线的信号,经由POL2控制器信号222决定,是否将资料编码,传递至下一级源极驱动器X2,如上述图2的原理。综上所述,公知的技术有下列的缺点(1)在每一级数据传输中,皆须经过两次资料的转换,即接收器复原资料与传送器转换资料,此两个转换对于线路中功率的消耗与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问题,占有极大的影响。随着转换次数的增加,问题将越加严重。(2)因为要达成传送器与接收器的功能,且各个编码译码的过程中,会有无法避免的调整需要处理,要使用许多电路组件来达成,故造成成本的增加。此外,过多的电路组件也需要更多的IC面积来安置,将会增加成本。(3)因为要使用许多电路组件,每一电路均需供应电源使其动作,因此系统功率消耗无法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将揭露一种减少信号转换结构,使用于液晶显示器中串接式源极驱动芯片中,可减少信号转换次数,进而降低功率消耗及EMI的问题,亦可减少电路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减少源极驱动电路中信号转换的次数,进而改善功率消耗及电磁干扰的现象。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驱动电路,用于液晶显示器中,驱动电路包括一时序控制电路,用以产生一时序信号;一数据驱动电路,具有串联的多数级源极驱动电路耦接时序控制电路;以及一扫描驱动电路,具有多数级栅极驱动电路,其中第一级栅极驱动电路耦接时序控制电路。而多数级源极驱动电路具有第1级源极驱动器,耦接时序控制电路与相对应的多个像素电路,具有一内部电路、一转换器与一数据计算控制器,内部电路接收时脉控制电路所提供的信号以控制相对应的多个像素电路,而数据计算控制器控制转换器将时序控制电路所提供的信号编码,以输出至下一级源极驱动器内;及第2级至第N级源极驱动器,各自具有一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源极驱动电路,具有多数级源极驱动器,依据一时序控制电路所提供的信号,控制该源极驱动电路相对应的多个像素电路,该源极驱动电路包括:第1级源极驱动器,耦接该时序控制电路与相对应的该多个像素电路,具有一内部电路、一转换器与一数据计算控 制器,该内部电路接收该时脉控制电路所提供的信号以控制相对应的多个像素电路,而该数据计算控制器控制该转换器将该时序控制电路所提供的信号编码,以输出至下一级源极驱动器内;及第2级至第N级源极驱动器,各自具有一接收单元与一内部电路,且逐级 串联并连接于该第1级源极驱动器,该第2级至第N级源极驱动器的该接收单元接收该第1级源极驱动器馈入的编码信号,并由该第1级源极驱动器的该资料计算控制器控制,将所接收的信号作一还原动作或是不接收信号而通过给下一级的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志松杨智翔许胜凯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