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夹引导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595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夹引导件,其中包括内侧部、外侧部及连接于二者上端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内侧部和外侧部的下端可相对所述连接部向两侧外端张开,所述内侧部与外侧部的下端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固定在一起,使所述内侧部、外侧部及连接部形成可套在管夹本体壁上的环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管夹引导件结构设计巧妙,安装、更换简单方便,并可保持稳定的安装状态。并可保持稳定的安装状态。并可保持稳定的安装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夹引导件


[0001]本技术涉及减振设备
,尤指一种用于支撑立式管道的管夹引导件。

技术介绍

[0002]在各种建筑物中,为了供水、排污等目的而设置了立式管道,这些立式管道根据建筑物的合理设计而集中布置,特别是在高层建筑物中的设置数量会增加。以这种方式密集布置的多个立式管道分别由安装在每个地板上的管夹支撑,并且为每个管夹设置了用于直接接触并支撑立式管道的引导件。
[0003]如图1所示的现有管夹支撑装置支撑立式管道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该管夹支撑装置包括管夹1

,管夹1

的左、右侧下端连接有防振装置2

,支撑在建筑物的内壁或各楼层的外围设备上。管夹1

是由两个弯曲板对接组成的中部为圆管形管夹本体3

、两侧为两对连接板4

的夹具,两侧的两对连接板4

通过螺栓5

组装,在管夹本体3

的内腔壁表面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引导件6

。参考图2所示,各引导件6

为块状,其内表面为与立式管道7

贴合的弧面,引导件6

通过螺钉8

固定于管夹本体3

的内腔壁。引导件6

是由具有低摩擦系数的合成树脂制成,各引导件6

使得立式管道7

的外壁表面无摩擦地被接触和被支撑。/>[0004]然而,由于这种引导件6

必须使用螺钉8

固定在管夹本体3

的内表面,因此需要额外的工作在管夹本体3

的表面上形成螺孔,并且安装和分离非常麻烦且不便。虽然可以使用粘合剂来粘接固定,以代替螺钉连接固定,但是这也不方便。
[0005]如何设计一种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管夹引导件是本专利技术人潜心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夹引导件,其结构设计巧妙,安装、更换简单方便,并可保持稳定的安装状态。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管夹引导件,其中包括内侧部、外侧部及连接于二者上端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内侧部和外侧部的下端可相对所述连接部向两侧外端张开,所述内侧部与外侧部的下端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固定,使所述内侧部、外侧部及连接部形成可套在管夹本体壁上的环状结构。
[0008]本技术管夹引导件,其中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设有贯穿其前、后端的开口槽。
[0009]本技术管夹引导件,其中所述开口槽的下端设有贯穿所述连接部前、后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槽的间隔距离。
[0010]本技术管夹引导件,其中所述内侧部、外侧部为两个相对设置的L形板体,所述卡扣结构设置于所述内侧部和外侧部下端的相对面上。
[0011]本技术管夹引导件,其中所述连接部与内侧部之间、所述连接部与外侧部之间及所述内侧部、外侧部的弯折部处均为光滑圆弧过渡。
[0012]本技术管夹引导件,其中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侧部下端的至少一个凸起或凹槽以及设置于所述内侧部下端的至少一个凹槽或凸起,所述外侧部与所述内侧
部的下端之间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卡接固定在一起。
[0013]本技术管夹引导件,其中所述凸起为箭头状,所述凸起对应的所述凹槽的入口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凸起最大横截面尺寸以及所述凹槽的内腔横截面尺寸。
[0014]本技术管夹引导件,其中所述外侧部的下部设有贯穿其前、后面的第二通孔或所述内侧部的上部设有贯穿其前、后面的第三通孔或所述外侧部的下部设有贯穿其前、后面的第二通孔且所述内侧部的上部设有贯穿其前、后面的第三通孔。
[0015]本技术管夹引导件,其中所述内侧部的内侧面由上向下间隔设有多个横向第一凸棱。
[0016]本技术管夹引导件,其中所述内侧部的外侧面设置有至少一条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凸棱,所述第二凸棱的外侧面横截面为向外突出的弧线。
[0017]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管夹引导件由内侧部、外侧部及连接部组成开口向下且可向外张开的夹子形状,其在使用时,直接通过下开口端向下夹住管夹本体壁,并通过下开口端处设置的卡扣结构在管夹本体下端闭合,形成套在管夹本体上的环状结构,该管夹引导件可以很方便的固定于管夹本体壁上,其结构设计巧妙,安装、更换到管夹上简单方便,最大化了工作效率,并可保持稳定的安装状态,从而提高了产品对消费者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管夹支撑装置支撑立式管道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A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管夹引导件实施例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管夹引导件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的B

B向剖视结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管夹引导件实施例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管夹引导件实施例二使用状态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6]如图3所示本技术管夹引导件实施例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包括内侧部1、外侧部2及连接于二者上端之间的连接部3,本实施例内侧部1、外侧部2及连接部3一体构成,内侧部1、外侧部2为两个相对设置的L形板体结构,内侧部1和外侧部2的下端形成开口,内侧部1、外侧部2及连接部3形成夹子形状,连接部3的上表面设有贯穿其前、后端的长条形开口槽4,在该开口槽4的下端设有贯穿连接部3前、后面的第一通孔5,该第一通孔5采用圆孔,第一通孔5的直径大于开口槽4的间隔距离。连接部3与内侧部1之间、连接部3与外侧部2之间及内侧部1、外侧部2的弯折部处均为光滑圆弧过渡。这些设置可以允许内侧部1与外侧部2相对连接部3旋转一定角度,使内侧部1、外侧部2的下端向两侧外端张开,使该引导件的下开口端张大便于安装。
[0027]内侧部1与外侧部2的下端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固定在一起,卡扣结构设置于内侧部1和外侧部2下端的相对面上。该卡扣结构包括设置于外侧部2下端的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
凸起6以及设置于内侧部1下端的两个第一凹槽7,两个第一凸起6与两个第一凹槽7的位置左、右对应且形状匹配,本实施例第一凸起6为箭头状,该第一凸起6对应的第一凹槽7的入口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一凸起6的最大横截面尺寸以及第一凹槽7的内腔横截面尺寸,这样设置使第一凸起6插入第一凹槽7中时不易分开。
[0028]另外,在外侧部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夹引导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部、外侧部及连接于二者上端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内侧部和外侧部的下端可相对所述连接部向两侧外端张开,所述内侧部与外侧部的下端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固定,使所述内侧部、外侧部及连接部形成可套在管夹本体壁上的环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设有贯穿其前、后端的开口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夹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的下端设有贯穿所述连接部前、后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槽的间隔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部、外侧部为两个相对设置的L形板体,所述卡扣结构设置于所述内侧部和外侧部下端的相对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夹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内侧部之间、所述连接部与外侧部之间及所述内侧部、外侧部的弯折部处均为光滑圆弧过渡。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夹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承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奎设备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