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5839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当控制任意区域的显示、非显示时,实现低耗电量。包括具有多条扫描线和多条信号线的显示板、驱动显示板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具有:根据所输入的传送时钟信号在每个预定期间依次输出第1至第n(n≥2)移位脉冲的移位寄存电路、分别在栅极施加从移位寄存电路输出的第1至第n移位脉冲的n个第1晶体管、和n个信号线扫描电路,第1晶体管根据从移位寄存电路输出的第1至第n移位脉冲,对扫描线驱动用时钟信号进行采样,作为第1至第n扫描线用的扫描电压输出,各信号线扫描电路根据从移位寄存电路输出的第1至第n移位脉冲、交流化信号、反转交流化信号和传送时钟信号,输出第1至第n信号线用的预定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模块等的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适用于显示装置的扫描线驱动电路的有效技术。
技术介绍
具有小型液晶显示板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作为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的显示部而被广泛使用。在该移动电话中,作为待机时的显示画面,例如如图17所示,假想在画面的一部分(在图17中,由A示出的上侧)显示时钟等,在其他区域(在图17中,由B示出的区域)显示单色黑画面等的情况。由于这种情况为待机时,要求以低耗电来显示画面。而且,画面的一部分是黑画面,因而可以通过减小对黑部分的像素写入周期等来进行节电驱动(所谓的部分显示驱动)。以下,用图18A~图18D说明部分显示驱动和液晶的交流化。由于液晶不能长时间持续施加直流电场,因此需要按某个周期改变直流电场的方向,即需要所谓的交流化。交流化有公共对称法(例如,点反转等)和公共反转法。其中,公共反转法大致分为行反转和帧反转。帧反转在显示的1个垂直期间(帧)进行交流化,而行反转在1个水平期间进行交流化。此处,说明帧反转。图18A示出部分开始的帧,画面的“+”和“-”,表示向液晶施加了电场方向彼此相反的直流电场。就是说,从“+”到“-”、或从“-”到“+”的变化,表示正在进行交流化。在图18A中,显示部和黑部都以“+”的方向向像素写入信号。在图18B中,仅显示部写入视频信号并进行交流化(“-”写入),而黑部分保持在图18A的1帧中写入的像素信号,不对像素进行新的写入。由于不进行新的写入,因此不进行黑部分的交流化而保持原来的“+”的状态。而且,由于不进行新的写入,作为液晶板,耗电量低。在图18C的第3帧中,与图18B的第2帧同样地,黑显示部不进行新的像素写入,而仅使显示部交流化。在图18D的第4帧中,与显示部一致地以“-”的方向对黑部进行新的写入。由此,显示部如图18A~图18D所示,在各帧进行交流化,交流化周期为2帧。另一方面,黑部每3帧进行1次交流化,交流化周期为6帧。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将图18A~图18D所示的交流化作为基本的部分显示驱动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现有的IPS方式的液晶显示板和扫描线驱动电路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图19所示的液晶显示板,具有多个子像素。图20表示图19所示的液晶显示板的1个子像素的等效电路。在图20中,COMn是对置电极线(或者也称为公共线),Gn是扫描线(或者也称为栅极线),Sn是视频线(或者也称为源极线、漏极线),TFT是作为有源元件的薄膜晶体管,PIX是像素电极,ITO2是对置电极。图19所示的液晶显示板是所谓的IPS方式的液晶显示板,该IPS方式的液晶显示板是像素电极(PIX)和对置电极(ITO2)形成在相同基板上,在像素电极(PIX)和对置电极(ITO2)之间施加电压而在显示部显示图像的方式。在图19所示的液晶显示板中,在每1水平扫描期间,对各扫描线(Gn)供给选择扫描电压。由此,使与各扫描线(Gn)连接的薄膜晶体管(TFT)在1水平扫描时间的期间导通,并从视频线驱动电路(源极驱动器;SDIV)经视频线(Sn)对各像素电极(PIX)施加与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另外,给对置电极(ITO2)施加高电平(以下,称为H电平)的公共电压(VCOMH)、或低电平(以下,称为L电平)的公共电压(VCOML)。由此,在液晶显示板上显示图像。在图19中,T-0~T-n是(n+1)级的移位寄存电路,M1~M3是晶体管,C-1~C-n+1是(n+1)级的对置电极扫描电路。图21A~图21B是表示图19所示的扫描线驱动电路的时序图。以下,用图21A~图21B简单地说明图19所示的扫描线驱动电路的动作。如图21A~图21B所示,对移位寄存电路(T-0~T-n)输入启动脉冲(Vin)和V1、V2的传送时钟信号,从偶数级的移位寄存电路输出与传送时钟信号(V1)同步的移位脉冲,另外,从奇数级的移位寄存电路输出与传送时钟信号(V2)同步的移位脉冲。传送时钟信号(V1)和传送时钟信号(V2),周期(此处为2个水平期间)相同、相位相差180°,因此,在每1个水平期间,从移位寄存电路(T-0~T-n)依次输出(Tout-0~Tout-n)的移位脉冲。(Tout-0~Tout-n)的移位脉冲,分别施加在各移位级的晶体管(M1)的栅极,晶体管(M1)在被施加(Tout-0~Tout-n)的移位脉冲时导通。另外,对偶数级的晶体管(M1)的漏极施加传送时钟信号(V1),对奇数级的晶体管(M1)的漏极施加传送时钟信号(V2)。由此,在每1水平扫描期间,将薄膜晶体管(TFT)导通1个水平期间的选择扫描电压依次输出到扫描线(G1~Gn)。(C-1~C-n+1)的对置电极扫描电路,具有作为给对置电极线(COM1~COMn+1)输出H电平的公共电压(VCOMH)、或L电平的公共电压(VCOML)的切换开关电路的功能。例如,(C-1)的对置电极扫描电路,根据经导通的晶体管(M1、M2)而输入的交流化信号(M)和反转交流化信号(MB),确定输出H电平的公共电压(VCOMH)、或L电平的公共电压(VCOML)中的哪一个,并输入本级的扫描线(此处为扫描线G1)的选择扫描电压作为使能信号(E),从而给对置电极线(COM1~COMn+1)输出H电平的公共电压(VCOMH)、或L电平的公共电压(VCOML)的任一个,其中,上述导通的晶体管是通过前级的扫描线(此处为扫描线G0)的选择扫描电压而导通的。即,如图21A,按每1个水平期间切换交流化信号(M)和反转交流化信号(MB),则H电平的公共电压(VCOMH)、或L电平的公共电压(VCOML)的周期也在1个水平期间中进行切换,成为行反转驱动。另外,如图21B,按每1帧切换交流化信号(M)和反转交流化信号(MB),则H电平的公共电压(VCOMH)、或L电平的公共电压(VCOML)的周期也在1帧中进行切换,成为帧反转。从耗电量的观点来说,交流化信号(M)和反转交流化信号(MB)的频率高的行反转耗电量高,频率低的帧反转耗电量低。但是,一般来说,帧反转驱动有时会产生串扰而使画质出现问题,因而在通常显示中大多使用行反转。此外,例如在下列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上述图18A~图18D中所述的用于实现部分驱动的扫描线驱动电路。作为与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有以下的文献。日本特开2002-35141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1732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扫描线驱动电路,具有根据移位寄存电路的输出节点的电位依次对扫描线进行扫描驱动的扫描线驱动电路,该扫描线驱动电路,按照非显示区的块的扫描线的扫描时序而输入的输出使能信号XOEV,利用该输出使能信号XOEV进行屏蔽控制,从而实现部分驱动,其中,上述非显示区以所给予的多条扫描线的每1条划分的块为单位而设定的。但是,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扫描线驱动电路中,例如,如IPS方式的液晶显示板等,存在着不能按每1条显示线独立地控制给对置电极线输出的公共电压的问题。而且,在上述图19所示的扫描驱动电路中,存在着部分显示驱动时的控制很难进行的问题。为进行基本的部分显示驱动,如在图18A~图18D中所述,黑部需要保持3帧期间的像素信号。为保持像素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板和驱动上述显示板的驱动电路,上述显示板具有:多个像素;多条扫描线,给上述多个像素施加扫描电压;以及多条信号线,沿上述多条扫描线的延伸方向形成并给上述多个像素施加预定电压,上述驱动电路具有:移位寄存电路,根据所输入的传送时钟信号,在每个预定期间依次输出第1移位脉冲至第n移位脉冲,其中,n≥2;n个第1晶体管,分别在栅极施加从上述移位寄存电路输出的第1移位脉冲至第n移位脉冲;以及n个信号线扫描电路,上述第1晶体管,根据从上述移位寄存电路输出的第1移位脉冲至第n移位脉冲,对扫描线驱动用时钟信号进行采样,作为第1扫描线用的上述扫描电压至第n扫描线用的上述扫描电压输出,上述信号线扫描电路,根据从上述移位寄存电路输出的第1移位脉冲至第n移位脉冲、交流化信号、反转交流化信号和上述传送时钟信号,输出第1信号线用的上述预定电压至第n信号线用的上述预定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势籏弘子阿须间宏明长谷川笃万场则夫片山由香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