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5349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46
一种汽车用减震器,属于汽车装置技术领域。套筒结构固定在导向架的上方其内周面与内上缸体外周面之间为转动配合间隙,该导向架两侧设有导向块和通孔i。外上缸体设有斜长孔并在下端设有翻边i,复位弹簧固定于上挡板和翻边i之间。底座与滑道组成缸架,滑道上设有竖直长孔,连接杆穿过通孔i、竖直长孔以及外上缸体上的斜长孔。齿轮箱内部的锥齿轮ii、锥齿轮iv用超越离合器安装在横轴两端并于锥齿轮i啮合,锥齿轮v与横轴上的锥齿轮iii啮合并通过立轴ii与发电机主轴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往复震动转化为发电机转子的转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高效回收行驶过程中减震器悬架的震动能量,提高能量利用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减震器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汽车领域节能减排也是各个车企在制造汽车时着重考虑的因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减震器可以起到很好地缓冲作用,使得车内人员有更舒适的乘车体验,目前的减震器减震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弹簧的变形或者是液压限流来缓冲吸收这部分能量以起到减震的目的。在减震器往复振动的过程中,减震器将机械能完全转化为热能,以热量的形式散失掉,如果可以将这部分能量收集起来,不仅可以为汽车电力系统提供额外的电能,而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种新型减震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汽车减震器,既具有传统减震器减震缓冲的作用又可以将减震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以供给汽车电力系统继续工作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为环境保护工作做出贡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圆筒状的内上缸体的上端固定有上挡板而上安装环固定于该上挡板的上方。套筒结构固定在截面呈倒U型的导向架的上方,该导向架两侧的上方固定有导向块而下方设有通孔i,内上缸体的下端与导向架的上表面之间设有推力轴承ii,该推力轴承ii为双向推力轴承,内上缸体的外周面与套筒结构的内周面之间为转动配合间隙。外上缸体的两侧对应设有斜长孔并在下端设有翻边i。两个斜长孔与水平方向夹角均为45度。复位弹簧固定于上挡板和翻边i之间。设有轴肩与立孔的底座与竖向固定在两侧的滑道组成缸架,两侧的滑道均设有竖直长孔,滑道的下端与底座紧固。连接杆穿过导向架下方设有的通孔i、滑道上的竖直长孔以及外上缸体上的斜长孔,两端紧固有轴挡。连接杆两端也可设有滚动轴承。导向架的外侧与滑道的内侧为滑动配合间隙,而导向块的两侧面与竖直长孔、连接杆与竖直长孔以及斜长孔也均为滑动配合间隙。设有固定板,该固定板的周边设有4个均布的圆形的通孔ii。设有上方带翻边i而下底设有下安装环的外下缸体,外上缸体的翻边i与外下缸体的翻边ii均设有与固定板上圆形的通孔ii相对应的通孔,螺栓将它们之间紧固。齿轮箱的上端与固定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下表面与固定板上表面之间设有推力轴承i。锥齿轮i上的立轴i上端穿过底座上的轴肩上的立孔并通过销钉与底座上的轴肩紧固。齿轮箱内锥齿轮ii、锥齿轮iv分别用超越离合器i、超越离合器ii安装在齿轮箱内中部的横轴两端,并与锥齿轮i相啮合;锥齿轮iii安装于横轴上与锥齿轮v啮合,锥齿轮v安装于齿轮箱内下方的立轴ii上,立轴ii与发电机主轴相连接,发电机与整流调压电路以及超级电容组成发电储能模块。发电机与齿轮箱的下底之间设有紧固螺栓。横轴两端设有挡圈。
[0004]相对于现有的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减震器,且具有能量回收的作用,结构简单且新颖,制作简单成本低,本技术采用的斜长孔
导向机构将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转动,再通过齿轮组将双向转动转化为发电机主轴的单向转动,从而将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收集起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0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0006]图1为本技术的去掉弹簧的总体结构外观视图。
[0007]图2为图1的主要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08]图3为图2中I部的放大图。
[0009]图4为本技术的缸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0]图5为本技术的内缸结构示意图。
[0011]图6为本技术的缸架结构示意图。
[0012]图7为本技术的外上缸体外形。
[0013]图8为本技术的外上缸体外形的侧面展开图。
[0014]图中1、上安装环,2、内上缸体,3、套筒结构,4、外上缸体,5、斜长孔,6、滑道,7、连接杆,8、立轴i,9、推力轴承i,10、锥齿轮i,11、锥齿轮ii,12、超越离合器i,13、锥齿轮iii,14、横轴,15、超越离合器ii,16、锥齿轮iv,17、锥齿轮v,18、立轴ii,19、外下缸体,20、发电机,21、下安装环,22、复位弹簧,23、推力轴承ii,24、齿轮箱,25、竖直长孔,26、导向块,27、上挡板,28、翻边i,29、轴挡,30、挡圈,31、固定板,32、轴肩,33、螺栓,34、通孔ii,35、销钉,36、导向架,37、通孔i,38、立孔,39、底座,40、翻边ii。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实施例1
[0017]附图2显示了本技术的结构,它的圆筒状的内上缸体2的上端固定有上挡板27而上安装环1固定于该上挡板27的上方。套筒结构3固定在截面呈倒U型的导向架36的上方,该导向架36两侧的上方固定有导向块26而下方设有通孔i

37。内上缸体2的下端与导向架36的上表面之间设有推力轴承ii

23,该推力轴承ii

23为双向推力轴承,内上缸体2的外周面与所述套筒结构3的内周面之间为转动配合间隙。外上缸体4的两侧对应设有斜长孔5并在下端设有翻边i

28。两个斜长孔与水平方向夹角均为45度。复位弹簧22固定于所述的上挡板27和翻边i

28之间。设有轴肩32与立孔38的底座39与竖向固定在两侧的滑道6组成缸架,两侧的滑道6均设有竖直长孔25,滑道6的下端与底座39紧固。连接杆7穿过导向架36下方设有的通孔i

37、滑道6上的竖直长孔25以及外上缸体4上的斜长孔5,两端紧固有轴挡29。连接杆两端也可设有滚动轴承。导向架36的外侧与滑道6的内侧为滑动配合间隙,而导向块26的两侧面与竖直长孔25、连接杆7与竖直长孔25以及斜长孔5也均为滑动配合间隙。设有固定板31,该固定板31的周边设有均布的圆形的通孔ii

34。设有上方带翻边ii

40而下底设有下安装环21的外下缸体19,外上缸体4的翻边i

28与外下缸体19的翻边ii

40均设有与所述固定板31上圆通孔ii

34对应的通孔,螺栓33将它们之间紧固。齿轮箱24的上端与固定板31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39下表面与所述固定板31上表面之间设有推力轴承i

9。锥齿轮i

10内上方的立轴i

8上端穿过所述底座39上的轴肩32上的立孔38,通过销钉35与底
座39上的轴肩32紧固。齿轮箱24内锥齿轮ii

11、锥齿轮iv

16分别用超越离合器i

12、超越离合器ii

15安装在齿轮箱24内中部的横轴14两端,并与锥齿轮i

10相啮合;锥齿轮iii

13安装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圆筒状的内上缸体(2)的上端固定有上挡板(27)而上安装环(1)固定于该上挡板(27)的上方,套筒结构(3)固定在截面呈倒U型的导向架(36)的上方,该导向架(36)两侧的上方固定有导向块(26)而下方设有通孔i(37),所述内上缸体(2)的下端与所述导向架(36)的上表面之间设有推力轴承ii(23),所述内上缸体(2)的外周面与所述套筒结构(3)的内周面之间为转动配合间隙,外上缸体(4)的两侧对应设有斜长孔(5)并在下端设有翻边i(28),复位弹簧(22)固定于所述的上挡板(27)和翻边i(28)之间,设有轴肩(32)与立孔(38)的底座(39)与竖向固定在两侧的滑道(6)组成缸架,所述两侧的滑道(6)均设有竖直长孔(25),所述滑道(6)的下端与所述底座(39)紧固;连接杆(7)穿过所述导向架(36)下方设有的通孔i(37)、滑道(6)上的竖直长孔(25)以及外上缸体(4)上的斜长孔(5),两端紧固有轴挡(29);所述导向架(36)的外侧与所述滑道(6)的内侧为滑动配合间隙,而所述导向块(26)的两侧面与所述竖直长孔(25)、所述连接杆(7)与所述竖直长孔(25)以及所述斜长孔(5)也均为滑动配合间隙;设有固定板(31),该固定板(31)的周边设有4个均布的圆形的通孔ii(34);设有上方带翻边ii(40)而下底设有下安装环(21)的外下缸体(19),所述外上缸体(4)的翻边i(28)与所述外下缸体(19)的翻边ii(40)均设有与所述固定板(31)上圆形的通孔ii(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吉瓦斯刘玉田郭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