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盖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4993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锂电池盖板组件,包括基板、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端子卡环、止动架、导电连接片;基板上具有电极输出孔,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通过端子卡环密封连接在所述电极输出孔的顶部,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延伸至基板一侧的外部,止动架连接所述基板的另一侧,导电连接片连接所述止动架的一侧,导电连接片的具有凸起部,凸起部穿过止动架和电极输出孔的底部,并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端子卡环将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固定在基板外侧,取消了传统极柱设置于电芯内部的基体部,提高了电芯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了电芯的能量密度。进一步提高了电芯的能量密度。进一步提高了电芯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盖板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锂电池盖板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的快速增长。为了满足人们对续航里程的需求,目前电池的能量密度逐年提升,同时给电芯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轻量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现有盖板组件中,顶盖板设有贯通孔,极柱分为基体部和延伸部,并且基体部的横截面积大于贯通孔的孔径。装配时,基体部位于顶盖板靠近电芯内部的一侧,密封圈位于基体部和顶盖板之间,待延伸部穿过通孔后利用卡簧或者采用铆接方式固定延伸部,通过此方式将极柱固定于顶盖板。由于基体部位于电芯内部,因此会降低电芯内部空间利用率,从而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的锂电池盖板组件的基体部位于电芯内部,电芯内部空间利用率低、电池的能量密度低的问题。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7]锂电池盖板组件,包括基板、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端子卡环、止动架、导电连接片;所述基板上具有电极输出孔,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的底部通过端子卡环密封连接在所述电极输出孔的顶部,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延伸至基板一侧的外部,所述止动架连接所述基板的另一侧,所述导电连接片连接所述止动架的一侧,所述导电连接片的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穿过止动架和电极输出孔的底部,并与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连接。
[0008]本技术通过端子卡环将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固定在基板外侧,取消了传统极柱设置于电芯内部的基体部,提高了电芯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了电芯的能量密度。
[0009]优选的,所述电极输出孔包括一体成型的贯穿孔和凹腔,所述凹腔包括呈台阶状的腔腹与腔口,所述腔腹的直径大于所述腔口的直径,所述腔口的直径大于所述贯穿孔的直径。
[0010]优选的,所述端子卡环的截面呈工字型结构,所述端子卡环的外侧面与所述凹腔处卡接,所述端子卡环的内侧面与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卡接。
[0011]优选的,所述基板上还包括防爆阀和注液孔。
[0012]优选的,所述正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均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电层的顶面,所述第一导电层卡接在所述端子卡环的内侧面的中
部,所述第二导电层卡接在所述端子卡环的内侧面的顶部。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上平面与基板的顶面齐平,所述第二导电层的高度与所述腔口高度一致。
[0014]优选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连接在所述电极输出孔内,所述密封圈连接在所述端子卡环的内侧面,并位于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的底部。
[0015]通过正极端子、负极端子与第二导电层远离基板的上平面与基板外侧平面齐平,所述第二导电层的高度与腔口高度一致,可用于控制密封圈的压缩量,提高电芯的密封效果。
[0016]优选的,所述止动架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固定凸台、与电极输出孔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基板设有与第一定位固定凸台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固定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固定凸台与所述第一定位固定凹槽热铆连接。
[0017]通过在止动架上设置第一定位固定凸台,并在基板上设置对应的第一定位固定凹槽通过热铆连接,可增加止动架的与基板的固定接触面积,提高止动架的结构稳定性。
[0018]优选的,所述导电连接片为两个,两个所述导电连接片对称连接在所述止动架的底面。
[0019]优选的,所述导电连接片还包括多个固定通孔,所述止动架远离基板的一侧上具有与固定通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固定凸台。
[0020]通过在导电连接片上设置固定通孔,并在止动架上设置对应的第二定位固定凸台,通过热铆连接,可用于固定导电连接片;另外,导电连接片通过热铆的方式固定在止动架上,可通过导电连接片增加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结构稳定性和密封效果。
[0021]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2](1)本技术通过端子卡环将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固定在基板外侧,取消了传统极柱设置于电芯内部的基体部,提高了电芯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了电芯的能量密度;
[0023](2)通过正极端子、负极端子与第二导电层远离基板的上平面与基板外侧平面齐平,实现端子的顶端大部分位于基板外部,所述第二导电层的高度与腔口高度一致,可用于控制密封圈的压缩量,提高电芯的密封效果;
[0024](3)通过在止动架上设置第一定位固定凸台,并在基板上设置对应的第一定位固定凹槽通过热铆连接,可增加止动架的与基板的固定接触面积,提高止动架的结构稳定性;
[0025](4)通过在导电连接片上设置固定通孔,并在止动架上设置对应的第二定位固定凸台,通过热铆连接,可用于固定导电连接片;另外,导电连接片通过热铆的方式固定在止动架上,可通过导电连接片增加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结构稳定性和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锂电池盖板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中基板、止动架和导电连接片分解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中实施例锂电池盖板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标号:
[0032]1、基板;11、电极输出孔;111、贯穿孔;112、凹腔;1121、腔腹;1122、腔口;12、防爆阀安装孔;13、注液孔;14、第一定位固定凹槽;
[0033]2、正极端子;21、第一导电层;22、第二导电层;3、负极端子;
[0034]4、端子卡环;41、基座;42、卡环;5、密封圈;
[0035]6、止动架;61、第一定位固定凸台;62、第一通孔;63、第二定位固定凸台;
[0036]7、导电连接片;71、凸起部;72、固定通孔;73、导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实施例一:
[0039]如图1、图5所示,锂电池盖板组件,包括基板1、正极端子2、负极端子3、端子卡环4,密封圈5、止动架6、导电连接片7;所述正极端子2和所述负极端子3的底部通过端子卡环4和密封圈5密封连接在所述电极输出孔11的顶部,所述正极端子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锂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端子卡环、止动架、导电连接片;所述基板上具有电极输出孔,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的底部通过端子卡环密封连接在所述电极输出孔的顶部,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延伸至基板一侧的外部,所述止动架连接所述基板的另一侧,所述导电连接片连接所述止动架的一侧,所述导电连接片的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穿过止动架和电极输出孔的底部,并与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输出孔包括一体成型的贯穿孔和凹腔,所述凹腔包括呈台阶状的腔腹与腔口,所述腔腹的直径大于所述腔口的直径,所述腔口的直径大于所述贯穿孔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卡环的截面呈工字型结构,所述端子卡环的外侧面与所述凹腔处卡接,所述端子卡环的内侧面与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还包括防爆阀和注液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均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飞喜朱振东宋林霏曾凡娟吴欢欢邵素霞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