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蓄型环保雨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396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蓄型环保雨水口,包括:池体、平式箅子、溢流堰、雨水连管和地下雨水管道;池体的上端开设有一下水口,下水口处安装有平式箅子,池体的内部的下表面设置有溢流堰,溢流堰将池体的下部分割为进水舱室和出水舱室,进水舱室的上端正对下水口设置,雨水连管将出水舱室与地下雨水管道连接,地下雨水管道埋设于地面下,雨水连管的一端与出水舱室的底部预留一定距离,且溢流堰的上端高于雨水连管的一端的管顶。通过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在有效截流初期雨水径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雨水口径流调蓄能力,还可降低下游径流调控设施的径流调控压力及建设规模,并且便于进行针对性的维护,提高运维效率,具备较强的应用价值。用价值。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蓄型环保雨水口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调蓄型环保雨水口。

技术介绍

[0002]雨水口作为一种排水设施,是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雨水口,其功能仅仅局限于服务汇水范围内路面雨水径流的收集与转输。雨水通过雨水口汇流后便快速排入下游雨水管道内,而不能在雨水口内部得到滞留与调蓄。因此,传统的雨水口在应对初期雨水径流污染,以及雨水径流削峰延时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为应对上述不足,近年来也出现了具备堰式截流功能雨水口构型,通过在雨水口内部设置堰板,来截流部分高污染初期雨水径流。然而,这类堰式雨水口仅能利用自身构筑物的容积来储存少量雨水径流,实际的调蓄能力极为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蓄型环保雨水口,包括:池体、平式箅子、溢流堰、雨水连管和地下雨水管道;所述池体埋设于地面下,所述池体的上端开设有一下水口,所述下水口设置于地面上的低洼处,所述下水口处安装有所述平式箅子,所述池体的下部轮廓大于所述池体的上部轮廓,所述池体的下部呈中空的矩形结构,所述池体的内部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将所述池体的下部分割为进水舱室和出水舱室,且所述进水舱室的上端正对所述下水口设置,所述雨水连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舱室的侧壁连接,所述雨水连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地下雨水管道连接,所述地下雨水管道埋设于地面下,所述地下雨水管道用于集中排放雨水,所述雨水连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舱室的底部预留一定距离,且所述溢流堰的上端高于所述雨水连管的一端的管顶。
[0004]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平式箅子的下端还可拆卸地安装有一截污吊篮。
[000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格栅盖板和蓄水模块,所述蓄水模块安装于所述出水舱室的底部,所述格栅盖板盖设于所述蓄水模块的上端,所述格栅盖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出水舱室的底面相平,所述蓄水模块用于吸收并储存雨水。
[0006]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模块为外部包裹有透水土工布的多孔纤维棉。
[0007]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透水模块,所述蓄水模块贯穿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所述透水模块设置于所述蓄水模块的下端,所述透水模块的下端与地下的土壤相接触。
[0008]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水模块包括:透水垫层、砾石基层和两排水管,所述透水垫层包裹地设置于所述蓄水模块的下部,所述砾石基层包裹地设置于所述透水垫层的外部,两所述排水管均沿所述蓄水模块的长度方向设置,两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分别插入地设置于所述砾石基层的两侧,且两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均设置于所述透水垫层的下方,两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均延伸地设置于地下的土壤中。
[0009]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池体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
[0010]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格栅盖板为不锈钢格栅,所述盖板呈矩形设置。
[0011]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一混凝土垫层。
[001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堰的上端与所述池体的内部的上表面留有一定距离。
[0013]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技术的应用,实现在有效截流初期雨水径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雨水口径流调蓄能力;且通过批量使用本技术能够形成有效和可观的径流调蓄及初期雨水污染控制能力,还可降低下游径流调控设施的径流调控压力及建设规模;并且便于进行针对性的维护,提高运维效率,具备较强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调蓄型环保雨水口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调蓄型环保雨水口的顶部平面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调蓄型环保雨水口的底部平面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调蓄型环保雨水口的透水模块剖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调蓄型环保雨水口的局部截面图。
[0019]附图中:1、池体;2、平式箅子;3、溢流堰;4、雨水连管;5、地面;11、下水口;12、进水舱室;13、出水舱室;6、截污吊篮;7、格栅盖板;8、蓄水模块;9、透水模块;91、透水垫层;92、砾石基层;93、排水管;10、混凝土垫层;51、侧石。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21]如图1至图5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调蓄型环保雨水口,包括:池体1、平式箅子2、溢流堰3、雨水连管4和地下雨水管道;所述池体1埋设于地面5下,所述池体1的上端开设有一下水口11,所述下水口11设置于地面5上的低洼处,所述下水口11处安装有所述平式箅子2,所述池体1的下部轮廓大于所述池体1的上部轮廓,所述池体1的下部呈中空的矩形结构,所述池体1的内部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溢流堰3,所述溢流堰3将所述池体1的下部分割为进水舱室12和出水舱室13,且所述进水舱室12的上端正对所述下水口11设置,所述雨水连管4的一端与所述出水舱室13的侧壁连接,所述雨水连管4的另一端与所述地下雨水管道连接,所述地下雨水管道埋设于地面5下,所述地下雨水管道用于集中排放雨水,所述雨水连管4的一端与所述出水舱室13的底部预留一定距离,且所述溢流堰3的上端高于所述雨水连管4的一端的管顶。进一步地,上述的调蓄型环保雨水口可作为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进水舱室12与出水舱室13均为矩形结构,进水舱室12的上端相对于所述出水舱室13向上延伸至地面5形成上述的下水口11;道路上的雨水在地面5上的低洼处汇集,汇集后的雨水通过平式箅子2快速通过下水口11沿竖直方向流入池体1内,并在池体1的进水舱室12处集中汇集,而不在下水口11上端处滞留;当雨水在进水舱室12内的水位高于溢流堰3后并溢出流入至出水舱室13,在此过程中雨水在进水舱室12内进行了一定时间的滞留
将部分通过箅子的污物,尤其是泥沙沉淀于进水舱室12底部,且可通过人工处理的方法由下水口11处进行定期的养护清掏;出水舱室13容置上述的溢出于进水舱室12的雨水,出水舱室13的内部侧壁开设有一出水孔,出水孔连接有一雨水连管4,雨水连管4的一端与出水舱室13的内部连通,雨水连管4的另一端与地下水管道连接,且雨水连管4的一端的管顶具体是指雨水连管4连接至出水舱室13内壁处的管口的上缘的位置;溢出的雨水在出水舱室13完成第二次调蓄过程,且过量的雨水通过雨水连管4流出至地下雨水管道内进行集中收集,其中,地下雨水管道具体是指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地下雨水管网,且雨水连管4的一端的水平高度应高于雨水连管4的另一端的高度。
[0022]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进水舱室12的内部尺寸的长为450mm~500mm,宽为450mm~500mm,高为1100mm~2200mm;出水舱室13的内部尺寸的场为750mm~1000mm,宽为450mm~500mm,高为800~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蓄型环保雨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平式箅子、溢流堰、雨水连管和地下雨水管道;所述池体埋设于地面下,所述池体的上端开设有一下水口,所述下水口设置于地面上的低洼处,所述下水口处安装有所述平式箅子,所述池体的下部轮廓大于所述池体的上部轮廓,所述池体的下部呈中空的矩形结构,所述池体的内部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将所述池体的下部分割为进水舱室和出水舱室,且所述进水舱室的上端正对所述下水口设置,所述雨水连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舱室的侧壁连接,所述雨水连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地下雨水管道连接,所述地下雨水管道埋设于地面下,所述地下雨水管道用于集中排放雨水,所述雨水连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舱室的底部预留一定距离,且所述溢流堰的上端高于所述雨水连管的一端的管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蓄型环保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式箅子的下端还可拆卸地安装有一截污吊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蓄型环保雨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格栅盖板和蓄水模块,所述蓄水模块安装于所述出水舱室的底部,所述格栅盖板盖设于所述蓄水模块的上端,所述格栅盖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出水舱室的底面相平,所述蓄水模块用于吸收并储存雨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蓄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蔚卿李彤肖峻周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