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酒色青霉菌株、生防剂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2779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酒色青霉菌株、生防剂及应用。所述酒色青霉菌株的分类命名为酒色青霉(Penicillium vinaceum)PV401,保藏号为CGMCC No.22402。所述酒色青霉PV401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且其发酵代谢产物制备的生防剂能够有效抑制禾谷镰刀菌菌丝的生长、孢子的萌发以及呕吐毒素的产生,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有很好的应用。中有很好的应用。中有很好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f.sp.niveum)和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elonis)。
[0009]可选的,所述酒色青霉菌株在减少禾谷镰刀菌呕吐毒素中的应用。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防剂,包含所述酒色青霉菌株的发酵液粗提物。酒色青霉菌株的发酵产物能够抑制禾谷镰刀菌孢子萌发以及减少呕吐毒素的产生。
[0011]可选的,所述发酵液粗提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0012]提供酒色青霉菌株的发酵液;
[0013]将所述发酵液过滤,取滤液进行萃取和蒸发,得到发酵液粗提物。
[0014]可选的,将活化的酒色青霉菌接种于PDB培养液中培养10~14天,得到所述发酵液。
[0015]可选的,将酒色青霉菌株从PDA斜面培养基中转接至PDA平板,25℃恒温培养4天后,再转接一代,得到活化的酒色青霉菌株。
[0016]可选的,所述PDB培养液的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去离子水1L,121℃灭菌20min,自然pH。
[0017]可选的,所述生防剂还包括溶剂,所述溶剂为甲醇、乙酸乙酯、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方法,在小麦抽穗阶段,将所述生防剂稀释后接种于小麦的穗部。
[0019]可选的,所述生防剂稀释后的浓度为0.25~0.5g/L。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酒色青霉PV401,该菌株对禾谷镰刀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利用该菌株开发的生防剂可有效抑制禾谷镰刀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以及呕吐毒素产生,应用前景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菌株PV401的菌落形态观察图;
[0022]图2为酒色青霉PV401的系统发育树;
[0023]图3为酒色青霉PV401与禾谷镰刀菌的平板对峙试验的结果图,A:禾谷镰刀菌,B:B1为禾谷镰刀菌,B2为酒色青霉PV401;
[0024]图4为生防剂对禾谷镰刀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图,A:加入甲醇,B为实施例4制备的生防剂;
[0025]图5为生防剂对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图,A:不加生防剂,B:实施例4制备的生防剂;
[0026]图6为生防剂对禾谷镰刀菌产呕吐毒素的影响结果图,A:不加生防剂和甲醇,B:加入甲醇,C:实施例4制备的生防剂;
[0027]图7为生防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图,A:喷洒水的对照组,B:喷洒稀释1000倍的实施例4制备的生防剂。
[0028]图8为酒色青霉PV401与其他六种病原菌的平板对峙试验的结果图,A:六种病原菌,其中A1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A2为禾顶囊壳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A3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A4为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A5为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A6为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elonis);B:酒色青霉PV401与六种病原菌
的对峙。
[0029]图9为生防剂对其他六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图,A:不加生防剂的培养基中单独培养的六种病原菌,其中其中A1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A2为禾顶囊壳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A3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A4为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A5为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A6为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elonis);B:在六种病原菌的培养基中加入实施例4制备的生防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此。
[0031]以下实施例涉及的培养基和试剂组分包括:
[003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2g,去离子水1L,121℃灭菌20min,自然pH。
[0033]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PDB培养液):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去离子水1L,121℃灭菌20min,自然pH。
[0034]0.7mol/L NaCl溶液:40.908g NaCl,去离子水1L,121℃灭菌20min,自然pH。
[0035]YEPD培养液: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3g,葡萄糖20g,去离子水定容至1L,121℃灭菌20min,pH 6.7。
[0036]CMC培养液:CMC

Na 15.0g,酵母膏1g,NH4NO
3 1g,KH2PO
4 1g,MgSO4·
7H2O 0.5g,去离子水定容至1L,121℃灭菌20min。
[0037]4%蔗糖水溶液:称取4g蔗糖溶100mL去离子水中,121℃灭菌20min,自然pH。
[0038]TBI培养液:蔗糖30g,KH2PO
4 1g,MgSO4·
7H2O 0.5g,KCl 0.5g,FeSO4·
7H2O0.01g,腐胺酸盐1.47g,Trace element 200μL,去离子水定容至1L,121℃灭菌20min,pH=4。
[0039]实施例1菌株的分离、纯化及筛选
[0040]称取1g安徽省明光市石坝镇胜利村杨岗的田间土壤加入装有10mL0.7mol/L NaCl溶液的塑料试管中,震荡混匀,将混匀的液体逐级稀释为10
‑1,10
‑2,10
‑3,混匀后取100μL的液体,涂布于加了抗生素的PDA培养基上,每个梯度三个重复,25℃倒置培养,每天观察平板,对平板上长出的菌株进行纯化,得到的纯化菌株在4℃无菌环境中进行保存备用,并根据采集地区进行分类、编号。
[0041]用内径为6mm的打孔器在土壤中分离的菌株外圈打孔,并接种至直径为9cm PDA平板的一侧,在平板另一侧接种直径为6mm禾谷镰刀菌PH

1菌碟。菌株与禾谷镰刀菌之间的间隔约为6cm。以PDA平板一侧接种禾谷镰刀菌PH

1菌碟另一侧不做处理为阴性对照。菌株放置在25℃,光周期12h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7d后观察其抑菌带宽度,并计算菌株对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率的大小。
[0042]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组PH

1菌落直径

处理组PH

1菌落直径)/对照组PH

1菌落直径
×
100%。
[0043]筛选出一株编号为PV401、对禾谷镰刀菌生长有抑制效果作用的菌株。
[0044]实施例2菌株PV401的形态学观察和鉴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酒色青霉菌株,其特征在于,分类命名为酒色青霉(Penicillium vinaceum)PV401,保藏号为CGMCC No.22402。2.生防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酒色青霉菌株的发酵液粗提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液粗提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得:提供酒色青霉菌株的发酵液;将所述发酵液过滤,取滤液进行萃取和蒸发,得到发酵液粗提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防剂,其特征在于,将活化的酒色青霉菌接种于PDB培养液中培养10~14天,得到所述发酵液。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防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溶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燕妮王宁商庆华陈云马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