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产β-石竹烯的霉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263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产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产
β

石竹烯的霉菌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酿酒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株产β

石竹烯的霉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β

石竹烯是一种常见的半萜烯化合物,一般来源于植物和真菌的代谢过程。目前在多个领域都在研究其功能,在能源领域β

石竹烯正在被研究作为生产高密度燃料的前体,因此它被认为是下一代飞机燃料的一种重要成分。在医药领域β

石竹烯及其氧化物具有抗菌、降血脂、抗炎、抗肿瘤和杀菌活性,石竹烯也具有防龋、解痉和镇静活性,此外其衍生物还能够为一些植物提供防御而防止被昆虫所捕食。目前大规模生产β

石竹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从植物中提取;另一种则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手段获取。然而,这两种方法都有明显的缺点,例如,植物中的β

石竹烯含量是有限的,因此低浓度和低回收率使得从植物中分离提取β

石竹烯不可行且经济效益低下,同时化学合成法又面临着复杂的工艺过程和高昂的生产成本,所以在工艺的复杂性和高成本的缺点下,化学合成的使用也受到了限制。微生物发酵合成β

石竹烯主要通过具有生长迅速,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优点,因此微生物发酵生产的β

石竹烯有望成为传统方法的良好替代品。
[0003]在中国白酒领域β

石竹烯也存在于酱香、浓香和清香型成品白酒、原酒、酒醅、大曲中,特别地在药香型白酒中β

石竹烯的含量更高,近年来关于中国白酒中β

石竹烯等烯萜类化合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霉菌是酿制中国白酒的重要微生物之一,但目前未有相关报道或专利提到产β

石竹烯的霉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株产β

石竹烯的霉菌及其应用,该菌株具有耐乙醇,产β

石竹烯,高产蛋白酶特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株产β

石竹烯的霉菌,该菌株为横梗霉属,Lichtheimiaramosa K2,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M 2021424。
[0006]进一步地,该菌株的DNA拼接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07]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强化麸曲,该麸曲中含有权利要求1或2中的霉菌。
[0008]进一步地,强化麸曲中霉菌的含量为105‑
107CFU/g;该强化麸曲采用霉菌和麸皮为原料,或者采用霉菌、麸皮及普通的麸曲为原料制备。
[0009]进一步地,该强化麸曲制备时,先将麸皮加去离子水拌匀,然后进行蒸汽灭菌,冷却至室温即为麸曲培养基;将产β

石竹烯的霉菌用无菌蒸馏水进行稀释制备成孢子悬浮液,使孢子数保持在107~108之间,取孢子悬浮液加入麸曲培养基,添加量为每100g培养基加9

12.5mL孢子悬浮液,25~30℃恒温箱中培养4d

6d,后干燥至恒重,得到强化麸曲。
[0010]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强化麸曲在酿酒中的应用。
[0011]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产β

石竹烯的霉菌在酿酒中的应用。
[0012]进一步地,所述酿酒为白酒酿造或黄酒酿造。
[0013]进一步地,该霉菌在制曲过程中与制曲原料混合,或与经过糖化、糊化的酿酒原料混合,或在发酵中后期与酿酒酒醅混合。
[0014]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的应用生产得到的白酒或黄酒,该白酒或黄酒中含有β

石竹烯。
[0015]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霉菌具有独特的产β

石竹烯的能力,利用该菌株进行酿酒,霉菌与酒曲混合,能够提高原酒中β

石竹烯的含量,增进香味、增强酒质,以丰富白酒的功能性和优品率。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强化麸曲,该强化麸曲中含产β

石竹烯的霉菌,采用此酒曲生产的酒中含有降血脂、抗炎、抗肿瘤作用的β

石竹烯,特别地对于用此曲酿造的白酒,具有醇净、甘甜、不上头的优点,用此曲酿造的黄酒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在0.291g/L
‑ꢀ
0.396g/L。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Medium)上的菌落形态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菌株在600倍显微镜下菌体形态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菌株的遗传发育树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菌株在发酵产物中石竹烯定性分析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3]实施例1菌株的筛选
[0024]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株产β

石竹烯的霉菌)是从湖北某酒厂的优质酒醅中分离得到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25]准确称取优质酒醅样品25g放入含有玻璃珠的225mL无菌生理盐水中,在30℃、 180r/min下震荡分散30min,从10
‑1梯度稀释至10
‑4,实际操作时取10
‑2~10
‑43个梯度,取 100μL涂布至马铃薯葡萄琼脂培养基(PDA)平板各2个,30℃培养1d,之后每天挑取单菌落划线纯化培养,稳定传代6次后保藏于马铃薯葡萄琼脂培养基(PAD)斜面及甘油管中。本实施例中马铃薯葡萄琼脂培养基(PDA)组成为:马铃薯20

25份、葡萄糖15

25份、琼脂粉15

20份、水1000份、自然pH。
[0026]该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号为CCTCC M 2021424,保藏日期2021
‑4‑
21。经过鉴定,该菌株为横梗霉Lichtheimia ramosa K2。
[0027]微生物学形态特性:取培养好的斜面,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孢子制成孢子悬液,将孢子悬液按照10倍梯度稀释,并取100μL涂布于马铃薯葡萄琼脂培养基,倒置平板,放入30℃培养箱中培养48h,观察菌落及菌丝形态特征:在PDA平板中明显能观察到该菌呈聚集生长、菌丝呈白色缠绕一起形成团,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形状,具体如图1所示。
[0028]于600倍显微镜观察菌株的菌体、菌丝形态,菌体形态特征为:顶囊为不规则大球形,其分生孢子为椭圆形,呈现为褐色,具体见图2。
[0029]实施例2:产β

石竹烯能力验证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产β

石竹烯的霉菌,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为横梗霉属,Lichtheimia ramosa K2,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M 20214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β

石竹烯的霉菌,其特征在于:该菌株的DNA拼接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3.一种强化麸曲,其特征在于:该麸曲中含有权利要求1或2中的霉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化麸曲,其特征在于:强化麸曲中霉菌的含量为105‑
10
7 CFU/g;该强化麸曲采用霉菌和麸皮为原料,或者采用霉菌、麸皮及普通的麸曲为原料制备。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化麸曲,其特征在于:该强化麸曲制备时,先将麸皮加去离子水拌匀,然后进行蒸汽灭菌,冷却至室温即为麸曲培养基;将产β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开云陈萍冯向东毛豪陈小林万小丰明聃郭婷婷郑裴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