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落料斗和淬火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222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件淬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淬火落料斗和淬火冷却装置。该淬火落料斗的顶端形成避让部,避让部用于供第一传送带机构的相对于第一传送带机构的出料端向内的预定区域伸入淬火落料斗的内部,以使第一传送带机构输送的高温金属工件落入淬火落料斗内;淬火落料斗的底端用于对应于淬火冷却槽。该淬火冷却装置包括该淬火落料斗。该淬火落料斗和淬火冷却装置,能够确保传送带机构输送的高温金属工件能够落入到淬火落料斗内,进而及时从淬火落料斗进入到盛装有淬冷介质的淬火冷却槽内淬火,能够保证金属工件的淬火效果并满足淬火工艺要求。淬火工艺要求。淬火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淬火落料斗和淬火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件淬火
,尤其涉及一种淬火落料斗和淬火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金属工件例如紧固件的加工过程中,淬火工序至关重要。在对金属工件进行淬火处理的时候,需要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得到高温金属工件,随即进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从而使金属工件满足刚度、硬度、耐磨度、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性能。
[0003]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得到高温金属工件的过程可以称为加热保温过程,加热保温过程结束后,通过传送带组件将高温金属工件输送至冷却槽内,由于冷却槽设置于传送带组件的出料端外侧偏下的位置且与传送带组件的出料端沿上下方向形成间隔。
[0004]由于传动带与高温金属工件之间的粘连作用,在高温金属工件抵达传送带组件的出料端时,会发生高温金属工件被传送带带回至传动带组件的底端的情况,导致高温金属工件不能及时落入到冷却槽内,错过淬火工序开始的时机,导致淬火效果不理想或延迟淬火。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淬火落料斗,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经常出现金属工件从传送带组件脱落的位置与冷却槽不对应,导致金属工件淬火不及时以及淬火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淬火冷却装置,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经常出现金属工件从传送带组件脱落的位置与冷却槽不对应,导致金属工件淬火不及时以及淬火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淬火落料斗所述落料本体形成避让部,所述避让部用于供传送带机构的相对于所述传送带机构的出料端向内的预定区域伸入所述落料本体的内部;
[0009]所述淬火落料斗的底端用于对应于淬火冷却槽。
[001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淬火冷却槽包括落料本体和输送本体;
[0011]所述避让部形成于所述落料本体的顶端,所述落料本体的底端连接所述输送本体的顶端;
[0012]所述输送本体呈管状,且所述输送本体的底端用于对应所述淬火冷却槽内的输送带的入料端。
[00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落料本体包括导向部和围板部;
[0014]所述导向部呈筒状并连接于所述输送本体的顶端;
[0015]所述围板部连接于所述导向部的顶端并沿所述导向部的周向延伸,所述围板部沿所述导向部的周向的两端之间形成间隔,所述间隔为所述避让部。
[00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围板部的两端均形成与所述传送带机构的出料端匹配的弧形槽。
[00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导向部包括沿周向顺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0018]所述避让部形成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端,所述第一侧壁由底端至顶端向所述导向部的外侧倾斜,以使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端能够对应于所述传送带机构的出料端的底端的内侧;
[0019]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由底端至顶端向所述导向部的内侧倾斜,以使所述第三侧壁的顶端能够相对于所述出料端向外形成预定间隔。
[00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相对于所述输送本体的顶表面的倾斜角度为60

70
°

[0021]所述第三侧壁相对于所述输送本体的顶表面的倾斜角度为70

80
°

[002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均沿底端至顶端相对于所述输送本体的顶表面向所述导向部的外侧倾斜70

80
°

[00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淬火落料斗还包括搭接件,所述搭接件设置于所述导向部的外侧与所述输送本体的外侧之间的连接处;
[0024]和/或,所述落料本体和所述输送本体通过铸造一体成型。
[0025]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淬火冷却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淬火落料斗。
[002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淬火冷却装置还包括淬火冷却槽、第一传送带机构和第二传送带机构;
[0027]所述第一传送带机构的出料端通过所述淬火落料斗的避让部伸入所述淬火落料斗的落料本体;
[0028]和/或,所述第二传送带机构的入料端对应于所述淬火落料斗的输送本体。
[00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0]本技术提供的淬火落料斗,淬火落料斗的顶端形成避让部,避让部用于供传送带机构的相对于传送带机构的出料端向内的预定区域伸入淬火落料斗的内部,以使传送带机构输送的高温金属工件落入淬火落料斗内;淬火落料斗的底端用于对应于淬火冷却槽的入口。该淬火落料斗通过设置避让部,使第一传送带机构的预定区域伸入到淬火落料斗内部,从而高温金属件无论是从第一传送带机构的出料端脱落还是由于传动带的粘滞作用导致高温金属件从第一传送带机构的底端脱落,都是从预定区域脱落,能够确保第一传送带机构输送的高温金属工件能够落入到淬火落料斗内,进而及时从淬火落料斗的底端进入到淬火冷却槽内,能够保证金属工件的淬火效果并满足淬火工艺要求。
[0031]现有技术中,在传送带机构的底端靠近出料端处设置三角峰,以通过三角峰阻止被传送带带回的高温金属工件的继续向回运动,从而使高温金属工件从传送带机构掉落。但是由于高温金属工件的温度通常过高,高温金属工件与三角峰粘连后难以掉落的现象频
发,所以依旧会存在金属工件淬火不及时的情况频发,并没有有效解决高温金属工件淬火不及时的问题。与使用三角峰的技术方案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淬火落料斗,能够覆盖高温金属工件掉落的全部可能路径,更加彻底地解决了高温金属工件淬火不及时的技术问题。
[0032]本技术提供的淬火冷却装置,包括上述的淬火落料斗,因而能够实现该淬火落料斗的所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淬火落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3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淬火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标:1

淬火落料斗;10

输送本体;11

落料本体;110

避让部;11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淬火落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落料斗的顶端形成避让部,所述避让部用于供第一传送带机构的相对于所述第一传送带机构的出料端向内的预定区域伸入所述淬火落料斗的内部,以使所述第一传送带机构输送的高温金属工件落入所述淬火落料斗内;所述淬火落料斗的底端用于对应于淬火冷却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落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冷却槽包括落料本体和输送本体;所述避让部形成于所述落料本体的顶端,所述落料本体的底端连接所述输送本体的顶端;所述输送本体呈管状,且所述输送本体的底端用于对应所述淬火冷却槽内的第二传送带机构的入料端,以使所述第二传送带机构将淬火后的金属工件运出所述淬火冷却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落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本体包括导向部和围板部;所述导向部呈筒状并连接于所述输送本体的顶端;所述围板部连接于所述导向部的顶端并沿所述导向部的周向延伸,所述围板部沿所述导向部的周向的两端之间形成间隔,所述间隔为所述避让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淬火落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部的两端均形成与所述传送带机构的出料端匹配的弧形槽。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淬火落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沿周向顺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避让部形成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端,所述第一侧壁由底端至顶端向所述导向部的外侧倾斜,以使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端能够对应于所述传送带机构的出料端的底端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健
申请(专利权)人: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