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包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2016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导体上具备含有空孔的绝缘被膜的耐变形性优异的漆包线。提供漆包线(1)、(2),其具备导体(10)和设于导体(10)周围且具有空孔(111)、(213)的绝缘被膜(11)、(21),变形率低于10%。变形率通过(第2位移量-第1位移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漆包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漆包线。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为了抑制局部放电的发生而在导体上具备具有空孔的由聚酰亚胺构成的绝缘被膜的绝缘电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比聚酰亚胺低,因此具有空孔的绝缘被膜与没有空孔的绝缘被膜相比相对介电常数低,能够有效抑制绝缘电线的局部放电。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绝缘电线中,绝缘被膜的空孔率例如设定在5体积%以上80体积%以下的很宽的范围内。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702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如果绝缘被膜中存在空孔,则存在绝缘被膜容易变形(耐变形性下降)的问题。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导体上具备含有空孔的绝缘被膜的、耐变形性优异的漆包线。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0]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漆包线,其具有导体和设于前述导体周围且具有空孔的绝缘被膜,通过下述式1求出的变形率低于10%。
[0011]式1:变形率(%)=(第2位移量-第1位移量)
×
100/(前述绝缘被膜的膜厚
×
2)
[0012]第1位移量:在22~23℃的条件下,使圆柱形夹具的端面从铅垂上方与试样台的上表面接触,用前述夹具对前述试样台施加了朝向铅垂下方的力(初始值)时前述夹具的前述端面在铅垂方向的位置、与施加了10分钟前述力时前述夹具的前述端面在铅垂方向的位置之差,
[0013]第2位移量:在22~23℃的条件下,使前述夹具的端面从铅垂上方与横放在试样台上表面的漆包线接触,用前述夹具对前述漆包线施加了朝向铅垂下方的力(初始值)时前述夹具的前述端面在铅垂方向的位置、与施加了10分钟前述力时前述夹具的前述端面在铅垂方向的位置之差,
[0014]朝向铅垂下方的力:以5mN为初始值、以98mN/分钟的增加率增加的力
[0015]专利技术效果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在导体上具备含有空孔的绝缘被膜的、耐变形性优异的漆包线。
附图说明
[0017]图1(a)、图1(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的漆包线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图。
[0018]图2为显示测定漆包线的变形率的情形的示意图。
[0019]图3为显示漆包线的变形率的测定结果的例子的图表。
[0020]图4为显示试样A~J的空孔率与变形率的关系的图表。
[0021]符号说明
[0022]1、2:漆包线;10:导体;11、21:绝缘被膜;211:第1层;212:第2 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方式][0024]图1(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的漆包线1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图。漆包线1具备导体10和设于导体10周围且具有空孔111的绝缘被膜11,其变形率低于10%。需说明的是,关于变形率如后所述。
[0025]导体10是由铜或铜合金、铝或铝合金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线状金属线,例如为由无氧铜、低氧铜构成的铜线。此外,导体10的构成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在金属线外周实施了镍等金属镀敷的线作为导体10。图1(a)和图1(b)所示的导体10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四边形。
[0026]绝缘被膜11是以含有四乙二醇二甲醚等发泡剂的聚酰亚胺涂料为前驱体来形成的。例如,将含有发泡剂的聚酰亚胺涂料涂布在导体10表面,将其在 300℃至500℃的炉内加热。将上述操作重复多次,得到由聚酰亚胺构成的绝缘被膜11。需说明的是,绝缘被膜11的厚度例如为30μm以上200μm以下。
[0027]这里,如果聚酰亚胺涂料在炉内被加热,则溶剂被除去,进行聚酰胺酸的酰亚胺化反应,并且,在以比发泡剂的沸点、分解起始温度高的温度被加热时,发泡剂会挥发(例如为由四乙二醇二甲醚构成的发泡剂的情况下,在沸点275℃以上的温度下挥发)或热分解(例如为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微粒构成的发泡剂的情况下,在分解起始温度230℃以上的温度下热分解),从而形成含有空孔的聚酰亚胺。需说明的是,发泡剂例如按相对于聚酰亚胺涂料所含的树脂量为1phr~300phr范围的添加量添加在聚酰亚胺涂料中。按这样的添加量添加发泡剂的情况下,对于适当调整绝缘被膜11中形成的空孔111的空孔率是有效的。
[0028]作为成为绝缘被膜11的前驱体的聚酰亚胺涂料,例如可以使用由4,4

-二氨基二苯醚构成的二胺成分与由均苯四甲酸二酐构成的酸成分在作为溶剂的DMAc(二甲基乙酰胺)中溶解而成的作为聚酰胺酸溶液的聚酰亚胺涂料(以下称为第1聚酰亚胺涂料)。
[0029]此外,为了使漆包线1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特别高,例如也可以使用在 DMAc中除了溶解有4,4

-二氨基二苯醚、均苯四甲酸二酐以外还溶解有作为二胺成分的3,4

-二氨基二苯醚、1,4-双(4-氨基苯氧基)苯、1,3-双(4-氨基苯氧基)苯、4,4

-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2,2-双{4-(4-氨基苯氧基) 苯基}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等、作为酸成分的4,4

-氧二邻苯二甲酸酐、2,2-双(3,4-脱水二羧基)-六氟丙烷、3,3

,4,4

-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

,4,4

-联苯四甲酸二酐等的、作为聚酰胺酸溶液的聚酰亚胺涂料(以下称为第2聚酰亚胺涂料)。
[0030]由该第2聚酰亚胺涂料形成绝缘被膜11时,与由上述第1聚酰亚胺涂料形成时相
比,绝缘被膜11的介电常数低,因此能够提高漆包线1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此外,用第2聚酰亚胺涂料在导体周围直接形成绝缘被膜11时,与用第1聚酰亚胺涂料在导体周围直接形成绝缘被膜11时相比,能够抑制绝缘被膜11的剥离。
[0031]作为聚酰亚胺涂料所含的发泡剂,可以使用由四乙二醇二甲醚等构成的高沸点溶剂、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构成的聚合物微粒等通过利用炉内的加热处理而挥发或热分解从而能够在绝缘被膜11中形成空孔111的物质。此外,代替高沸点溶剂、聚合物微粒,也可以通过在聚酰亚胺涂料中混合热膨胀性微胶囊而形成空孔111。这种情况下,涂布于导体10外周的聚酰亚胺涂料在炉内被加热时,聚酰亚胺涂料所含的热膨胀性微胶囊会膨胀或发泡,从而形成含有空孔111的绝缘被膜11。此外,空孔111也可以通过在聚酰亚胺涂料中混合中空填料而形成。这种情况下,中空填料内部的空洞部分成为绝缘被膜11所含的空孔111。
[0032]图1(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的漆包线2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图。漆包线2具备导体10和设于导体10周围且具有空孔213的、由聚酰亚胺构成的绝缘被膜21,其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漆包线,其具备导体和设于所述导体周围且具有空孔的绝缘被膜,通过下述式1求出的变形率低于10%:式1:变形率(%)=(第2位移量-第1位移量)
×
100/(所述绝缘被膜的膜厚
×
2)第1位移量:在22~23℃的条件下,使圆柱形夹具的端面从铅垂上方与试样台的上表面接触,用所述夹具对所述试样台施加了朝向铅垂下方的力(初始值)时所述夹具的所述端面在铅垂方向的位置,与施加了10分钟所述力时所述夹具的所述端面在铅垂方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甫牛渡刚真本田祐树安藤郁美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