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G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用耐热型高速数据电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2026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G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用耐热型高速数据电缆,包括电缆线芯,所述电缆线芯包括内导体和包覆于内导体表面的内护层;所述电缆线芯以两条为一组形成线芯绞合体,所述线对绞合体外包覆有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外绕包有第一屏蔽层;所述线芯绞合体设有多组,每组之间紧紧相邻,并形成线对绞合体,所述线对绞合体外依次包覆有第二填充层、绕包层、第二屏蔽层、外护层,所述第二填充层完全填充于所述线对绞合体之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极佳的耐高低温特性,生产成本低,低频及高频传输衰减小,燃烧时无烟气毒性和滴落物产生。无烟气毒性和滴落物产生。无烟气毒性和滴落物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5G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用耐热型高速数据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特别涉及一种5G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用耐热型高速数据电缆。

技术介绍

[0002]5G网络基站建设时需要部署大量的无线设备,这些无线设备的数量非常多,安装部署地点也非常复杂,彼此之间就会产生相互干扰问题,造成干扰的原因主要包括设备本身存在故障,5G网络运行时频道经常发射错误的信号,影响自身信号质量;5G网络设备安装与配置严重不规范,影响5G信号发射的灵敏度。5G网络干扰主要是指无线电干扰,这些干扰包括互调干扰、带外干扰。因此5G基站建设时,设计、施工人员需要从源头上解决信号存在干扰的问题,既可以保障信号的稳定性,也可以大大地提高控制管理效率,首先对基站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全电磁检测,将可能的将设备自身造成的干扰降到最低;其次是定期加强对发电设备及信号传输电缆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进行处理,进而减少信号存在的干扰,目前国内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

2017中规定对于承担数据业务的水平子系统应采用6A类及以上对绞电缆,同时对于机房内阻燃等级提出了要求,数字通信电缆作为基站内部的的重要组成部分,5G通信网络系统中数据中心用高频数字通信电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宽频带、低衰减、高抗干扰性以及耐环境性能及高阻燃性等方面,如何强化设计、改进工艺,开发出更好地满足5G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用数字通信电缆,是摆在电缆生产商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门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一种5G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用耐热型高速数据电缆,采用纯度为99.99%镀镀无氧铜导体,满足电缆在低频时传输衰减性更小,提高线芯传输速率,通过采用三层共挤高压注氮气使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呈蜂窝状结构,有效降低绝缘工作电容值,满足信号传输低衰减要求,在达到同样传输性能条件下,减小线芯外径尺寸,大量节省绝缘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5G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用耐热型高速数据电缆,包括电缆线芯,所述电缆线芯包括内导体和包覆于内导体表面的内护层;所述电缆线芯以两条为一组形成线芯绞合体,所述线对绞合体外包覆有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外绕包有第一屏蔽层;所述线芯绞合体设有多组,每组之间紧紧相邻,并形成线对绞合体,所述线对绞合体外依次包覆有第二填充层、绕包层、第二屏蔽层、外护层,所述第二填充层完全填充于所述线对绞合体之间的间隙;所述绕包层绕包于所述第二填充层表面,所述第二屏蔽层绕包于所述绕包层表面,所述外护层挤包于所述第二屏蔽层表面。
[0005]进一步的,为更好的保护线对绞合体,所述第二填充层完全填充于所述线对绞合体之间的间隙;所述绕包层绕包于所述第二填充层表面,所述第二屏蔽层绕包于所述绕包层表面,所述外护层挤包于所述第二屏蔽层表面。
[0006]进一步的,为了降低线芯介电常数,满足信号传输低衰减要求,提高线芯传输速率,减小线芯外径尺寸,所述内护层包括挤包在内导体表面的内皮层、挤包于内皮层表面的发泡层和挤包于发泡层表面的外皮层组成;所述内皮层、发泡层、外皮层通过三层共挤技术一次性完成,所述发泡层采用发泡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材料挤包在内皮层表面,其发泡度不低于50%。
[0007]进一步的,为了使其线对结构更稳定,所述第一填充层采用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材料挤包在内护层表面。
[0008]进一步的,为确保分屏蔽近端串扰值余量最大化,所述第一屏蔽层采用镀锡铜金属绕包于所述第一填充层表面。
[0009]进一步的,为了使整体为绞合形成圆形并满足电缆极强的抗拉性,所述第二填充层采用高弹性尼龙丝填满线对绞合体空隙并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层表面;所述绕包层采用透明聚酯带绕包于所述线对绞合体上并包覆在所述第二填充层表面。
[0010]进一步的,为确保分屏蔽近端串扰值余量最大化,所述第二屏蔽层采用镀锡铜材料以编织为金属网形式360度包覆于绕包层表面。
[0011]进一步的,为确保燃烧时不会产生浓烟及其他二次伤害物,所述外护层采用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挤包于所述第二屏蔽层表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内皮层采用0.05mm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材料;所述外皮层为0.1mm实心着色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材料。
[0013]作为优选的,为了减小损耗,所述内导体采用纯度为99.99%镀锡无氧铜导体,其导电率达100%。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线芯结构上面使用物理发泡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大大降低线芯介电常数,满足信号传输低衰减要求,提高线芯传输速率,在达到同样传输性能条件下,减小线芯外径尺寸,大量节省绝缘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传统的高阻燃型CMP级数据线缆采用实芯聚全氟乙丙烯绝缘,传输速率在65%,本技术使用物理发泡可熔性聚四氟乙烯作为绝缘层,其发泡度达到50%时,传输速率可达80%;绝缘层表面挤包一层可熔性聚四氟乙烯实心外皮层,使其线对结构更稳定;为提升电磁兼容性在屏蔽结构上面采取两层屏蔽层相结合的形式具备良好的电磁兼容性;为确保缆芯稳定可靠,降低生产成本,第二屏蔽层采用密度超过80%的镀锡铜金属网结构满足高低频段的抗干扰能力,外护层材料使用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材料作为外护层满足高阻燃性及耐温性及酸碱腐蚀性要求。
[0015]本技术可使生产成本下降50%;低频及高频传输衰减小;高阻燃及耐高温性;燃烧时无烟气毒性和滴落物产生。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5G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用耐热型高速数据电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 是本技术一种5G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用耐热型高速数据电缆中的线芯绞合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 是本技术一种5G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用耐热型高速数据电缆中的电缆线芯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电缆线芯

1、内导体

11、内护层

12、线芯绞合体

2、第一填充层

21、第一屏蔽层

22、第二填充层

3、绕包层

4、第二屏蔽层

5、外护层

6、内皮层

121、发泡层

122、外皮层

1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5G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用耐热型高速数据电缆做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

3所示的一种5G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用耐热型高速数据电缆,包括十条电缆线芯1,所述电缆线芯1包括内导体11和包覆于内导体11表面的内护层12;所述电缆线芯1以两条为一组形成五组线芯绞合体2,所述线芯绞合体2外包覆有第一填充层21,所述第一填充21采用可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G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用耐热型高速数据电缆,包括电缆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线芯包括内导体和包覆于内导体表面的内护层;所述电缆线芯以两条为一组形成线芯绞合体,所述线对绞合体外包覆有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外绕包有第一屏蔽层;所述线芯绞合体设有多组,每组之间紧紧相邻,并形成线对绞合体,所述线对绞合体外依次包覆有第二填充层、绕包层、第二屏蔽层、外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用耐热型高速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充层完全填充于所述线对绞合体之间的间隙;所述绕包层绕包于所述第二填充层表面,所述第二屏蔽层绕包于所述绕包层表面,所述外护层挤包于所述第二屏蔽层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 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用耐热型高速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层包括挤包在内导体表面的内皮层、挤包于内皮层表面的发泡层和挤包于发泡层表面的外皮层组成;所述内皮层、发泡层、外皮层通过三层共挤技术一次性完成,所述发泡层采用发泡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材料挤包在内皮层表面,其发泡度不低于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用耐热型高速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采用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孝彪汤代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宇洪光电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